拼欧气!这些华师爆款课,选到就是赚到

晚安华师,艺考

晚安华师

2021-6-11 13:31:17 文/左鹏飞 图/纪悦心

关注

近日

教务处发布选课通知

第一轮选课将于6月11日10:00开始

6月16日10:00结束

相关安排如下

晚安华师

其中

上百门通识教育选修课

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课程

我们来看看一些

深受大家欢迎的宝藏课程吧

晚安华师

岭南传统装饰图案与视觉创意

开课学院:教师发展中心

开课校区:石牌

课程负责人:金玢

所属版块:艺术修养

晚安华师

金玢是博物馆的“忠实粉丝”,长期在博物馆担任志愿者讲解员。她发现很多观众对岭南独具特色的传统装饰文化兴趣盎然,所以尝试开设了这样一门课程。“可以说我用了十年时间来准备,还没有这门课的时候,我在其他艺术类课程中也有对这些内容进行实践。”精心准备的内容深受同学们欢迎,在本学期的课堂上,金玢和同学们共同研究传统粤绣、木刻水印、篆刻等工艺,还利用周末带领同学们去到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参与世界博物馆日的系列活动,参观滇王与南越王展览,讲解文物上的图案花纹及其寓意。“我希望同学们课上学习知识,课下将这种工匠精神应用于生活。”她表示,学习了岭南文化,才能了解岭南、热爱岭南,对岭南产生自豪感。

“我是江西人,选这门课的原因是想了解更多岭南文化,更好地融入这里。”吴同学认为金玢老师的上课形式十分新颖,相比于纯理论课,这门课丰富多元的实践内容更加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她已经把这门有趣的课程分享给了舍友们,希望大家都来感受这种“博物馆式”的课堂。

生命与哲学

开课学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开课校区:石牌(仅在春季学期开课)

课程负责人:詹莹莹

所属版块:道德推演

晚安华师

“我们的课程主要以经典导读形式展开,通过阅读哲学经典文本引导同学思考古典哲学的生命力和现代价值,深入探究‘爱欲’‘生死’和‘幸福’等主题。” 詹莹莹认为,阅读经典是一件有难度且有意义的事情。课堂上,她时常围绕文本组织同学讨论诸如“爱是基于理性还是感性”、“死亡是否是一件坏事”等系列问题,课下会布置微课、有声书和思维导图等选做小作业,帮助同学亲近、理解经典文本和经典思想,让不同专业的同学都能在学习过程中对生命有更深入的思考和体会。“希望有更多对哲学感兴趣,愿意走进经典文本的同学能够参与到课程中来,一起探究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詹莹莹说。

“在课堂上,老师会围绕不同的主题进行讲解,带领我们分析哲学家们的观点,继而引申出自己的看法。”选修这门课的陈同学表示,老师的学术水平很高,讲课风格也很风趣,课堂氛围非常自由,大家在讨论中能听到不同学科、不同角度的声音。“之前有计算机学院的同学用代码程序来探讨生死问题,给我自己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酿酒与鉴赏

开课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开课校区:石牌

课程负责人:尤蓉

所属版块:多元文化

晚安华师

“开设这门课程应该有十来年了。”尤蓉回忆。最初因为学校没有此类课程,考虑到年轻人对酒的兴趣和喜爱,她便开设了这门课。“虽然喜欢喝酒的人很多,但大部分人对酒的认知还是很少的。”通过这门课程,同学们可以认识到各种酒类,从葡萄酒、啤酒、威士忌再到白酒;也可以学习到有关酒的全方位知识,从酿酒工艺、如何品鉴、再到源远流长的酒文化。“比如中国茅台酒有哪些迷人的地方,它的气质体现在哪里?啤酒的泡沫有何作用?”在授课时,她会将一些理论知识与视频等形式相结合,使课堂更加生动。

在最受欢迎的体验课上,大家会一起买来各种产自世界各地的精酿啤酒,自带杯子在课上品尝。选修过这门课的的冉同学回忆:“我之前不喜欢啤酒,但后来在酿酒与鉴赏课上喝到很多精酿啤酒,才发现啤酒的种类其实非常多,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口味。”尤蓉认为,酒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媒介,学习它能够让我们扩大视野、在交流中更加自如。此外,她也十分重视跨学科的应用,在课程作业中会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结合各自专业来认识酒。“比如心理学专业的同学可以运用心理学理论分析酒瘾的形成等等,在学习酒文化中运用本专业的知识是很有意义的。”

性别文化

开课学院:心理学院

开课校区:石牌

课程负责人:田丽丽

所属版块:社会研究

晚安华师

该课开办近20年,一直采取多老师团队授课的教学模式。本学期有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王宏维、文学院吴敏、音乐学院王晓盈和张镇、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夏宝君、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青兰、网络教育学院罗安妮、心理学院田丽丽、校医院胡悒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刘剑玲、法学院曾二秀、体育科学学院许爱梅共12名老师参与授课,帮助同学从不同学科角度学习和理解性别文化知识。课程内容非常丰富,既有从媒体角度分析性别形象的内容,也有涵盖两性心理、性别与流行音乐、社会性别理论等多模块内容。课后,老师会让同学们结合课堂内容分析时事热点,锻炼提升同学们学以致用、辩证看待生活事实的能力。

“这门课在各个领域拓宽了我对性别文化的认知,也让我接触学习到了不同的教学方式。”选修这门课的郭同学表示,平时的课程作业都贴合主题、与时俱进,课程的互动也很特别。比如在“礼仪与性别形象”板块课程中,老师就让大家自主讨论并设计出一场“完美约会”,整个环节都非常有意思。她希望能够有更多同学选择这门课程,了解性别平权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茶·自然·人生

开课学院:化学学院

开课校区:石牌和大学城

课程负责人:罗一帆

所属版块:社会研究

晚安华师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茶·自然·人生》主讲教师罗一帆感慨。该课程分为理论传授与课外实践两大版块。上过这门课的丘同学认为,该课程课时安排高效。理论课上,老师要求每个小组都提出三个问题,这种问题驱动式学习让他更加专注,“我们始终自发地获取知识。”丘同学说。

实践课程使理论知识得以落地。谈及调研清远英德茶园的感受,丘同学回忆:一望无际的绿色茶山蜿蜒逶迤,被雨水浸透的泥路有些松软,风拂起“绿色田野”的茶香,让人心旷神怡。“那种混杂着味觉、视觉、听觉、嗅觉的记忆,是无法被文字替代的。”实践课程中,罗一帆曾让同学在茶园摘下一片茶叶品尝,“那种滋味是由苦回甘的,这也是人生在世的道理。”罗一帆说。一片茶叶要不断经历修剪、增肥、防虫,才能成长为“杯中至宝”,人生同理——“唯有不断接受他人与生活的‘修剪’,承受住压力,才能在反思中不断进步。”他希望同学从茶到自然,升华到人生哲理,通过问道自然、走近茶人和茶事,领悟“喝的是茶,品的是味,悟的是人生”的茶之道,在茶与自然、茶与人生、自然与人生之中找寻到自己的答案。

湾区地理生态:探秘之旅

开课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开课校区:石牌和大学城

课程负责人:郭程轩

所属版块:社会研究

晚安华师

郭程轩的湾区地理课已经开设4年了。不同学科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郭程轩希望同学们能从地理视角了解大湾区的区域发展背景,从地理学角度重新认识大湾区。同时,这门课呼应了国家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可以借此增强同学们的区域认同感。考察课是郭程轩教学设计的一大亮点,即由他带领同学们到大湾区周边的海岛进行一次短途旅行,边走边学,边看边听。郭程轩始终认为实践是地理学的最根本要求,很多东西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理解透彻。

“从外伶仃岛你看香港是很近的,就算不在香港,但是在那里介绍它和其他几个城市的关系、货运贸易等,和在教室里教学是很不一样的。”一些关键的建筑和地理位置,书面文件上的强调或课本中的介绍毕竟过于抽象,现场具象化的讲解更有利于开阔同学的思路。“港珠澳大桥大家都听过,但不一定见过,我就会带同学到现场近距离感受它所处的地理区位、发挥的作用。”参与这门课程的黄同学回忆,本学期的实地考察,老师带同学去了番禺的海鸥岛。她表示,实地考察更有参与感和体验感,和只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很不一样。“老师以前就提到过跳跳鱼只在红树林里有,这次去海鸥岛我们真的在红树林里发现一条跳跳鱼。”

中国合唱之美

开课学院:音乐学院

开课校区:大学城

(石牌、南海校区同学需到大学城上课)

课程负责人:苏严惠

所属版块:艺术修养

晚安华师

随着钢琴伴奏,富有感情的合唱声在音乐厅内回荡盘旋,苏严惠在台上仔细地指导合唱。从纠正某一个同学的音准,到引导一群同学更改发音方式,她都一丝不苟。这门课采取理论讲授与合唱体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一个个专题进行知识点的讲授、经典作品鉴赏、代表性作品合唱体验等,特别在音乐与科学、音乐与文学、历史、哲学等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合唱中的文化思考加强学生在艺术间的人文教育。

课上,两百多位同学被分成不同声部进行练习。课后,独特的朋辈帮带模式助力保证合唱教育中的个性化培养。老师布置回课作业后,同学们录制歌曲演唱视频上传至小打卡程序,音乐学院相关专业的同学会作为助教,一对一辅导同学的合唱录音作业,关注同学在集体教学中的个体成长。同时,这门课与我校年朋辈合唱节相联系。对合唱有浓厚兴趣的安同学表示,课堂上老师让参赛的团队展示表演,并就合唱情况给出指导和建议。“尽管老师课上指导的时间不长,但坐在台下听时,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指导后的声音效果变好了。”安同学认为,这门课提升了她的合唱技巧和音乐审美水平。“音乐本身就能给人带来愉悦感,这门公选对我而言不仅是一门学习的课程,它更多地给我带来美的享受。”

《论语》研读

开课学院:文学院

开课校区:大学城

课程负责人:郭浩瑜

所属版块:文化传承

晚安华师

“只有了解他们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立德立言立功的过程才显得真实可感,有迹可循,真正可以为我们普通人所效法。”对《论语》这部经典著作,郭浩瑜选择从人物入手,讲述孔子、颜回、子路、子贡等人物的生平、思想品质、言行举止,以古代的文献材料作为拼图还原人物立体化的本来面目,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整本书的思想,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化面貌,更多地去关注跨时空的人类共同美德,以及古人培养这种美德的过程与方法。

选修这门课的彭同学认为,枯燥的历史和文本在郭浩瑜幽默风趣的授课风格下变得鲜活起来。“老师的发散性思维是最打动我的地方。”郭浩瑜擅长将松散的知识汇聚成一张网呈现给学生,比如将典籍知识、现实生活与古代建筑、饮食、服饰等联系起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人物或者文本的含义。

书法与生活

开课学院:城市文化学院

开课校区:南海

课程负责人:马学义

所属版块:艺术修养

晚安华师

走进《书法与生活》的课堂,就像走进笔墨书香的世界。毛笔盈盈握在手中,笔尖顺滑落于宣纸,同学们伏案运笔,满室都萦绕着一股浅淡墨香。授课老师马学义谈到开课的初衷,“想通过书法教育的方式,在提高同学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同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同学爱国情怀。”具体教学过程中,马学义以“对话”作为主要思路,沟通起书法与生活。他引导同学将不同的对象联系起来,发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通过书法练习,进一步体悟书法背后的深意,并将对艺术的感悟提炼到生活中。

大多数同学对这门课评价较高,认为练习书法使他们收获了平和的心境与专注的能力。对深陷内卷的同学们来说,书法似一扇心灵之窗,让他们能够觅得一隅现世静好,沉浸于挥毫泼墨,来探寻真实的自我,领悟生活的真谛。“书法与生活,学习书法的字形章法是表,从书法中感悟生活才是内核。课程以一幅完整的个人作品作结,这意味着我们要把控字与字的关系,行与列的关系,就像人生一样,统筹全局方能帷幄千里。”受访同学在提及课程收获时如是说道。

意大利语及意大利文化基础

开课学院:国际商学院

开课校区:南海

课程负责人:马之帆(Giovanni)

所属版块:多元文化

晚安华师

“Ciao a tutti(大家好)、Come stai(你好吗?)、Bravo(好极了)......”马之帆(Giovanni)正认真地教同学们说意大利语。亲切的中意英三语教学、全面细致的解释、有趣的肢体表达与互动,让同学们在课堂中充分体验“快乐沉浸式学习”。马之帆上课风趣幽默,通过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表达,为同学们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意大利多个城市的地理、历史等多方面的文化知识。他提到:“外语教学更多地需要着眼于文化教育,要提升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同时,马之帆在课程设置上也下足功夫。在课上,他会拍摄一些照片和视频,并在下节课课前带着同学们进行回顾;在课程末尾,他会设计小测,并准备零食等礼物奖励小测出色的同学。马之帆谈到,一定的回顾和复习能够提升同学对意大利文化和语言的兴趣,启发同学的学习自主性。选择这门课的曾同学对课程有很高的评价。对于这堂课,她印象最深的细节是老师的热情与风趣,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选择这门课的刘同学说:“老师在课上会分享自己好玩的故事和经历,这是一门很有趣的课,我非常推荐这门课程!”最后一课结束时,同学们纷纷与马之帆合影留念,表达了对老师和课程的喜爱与不舍。

华师通识教育选修课还有很多

因为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列举

如果大家上过哪些宝藏课程

请在评论区里分享吧

#往期回顾#

晚安华师

晚安华师

晚安华师


采写丨康琦悦 苏美虹 黄彬辉

瞿彦怡罗丽春丰奕姿 李力 陈雨畅

李睿妍吴尧晴 余松蓉 林蓉

摄影丨曾宝怡 黎子贤黄莹莹

邓心怡刘颖丘瀞 焦骏轩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制图丨宋阳千与

执行编辑丨何艺彤 陈嘉华

责任编辑丨郑宇云 杨柳青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看我们的推送哦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辅修丨水电费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广东本科院校-华南师范大学-微高校-院校号-晚安华师-拼欧气!这些华师爆款课,选到就是赚到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