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哦~
既不是天赋,也不是努力。
真正决定性的因素是习惯。
我知道,很多人对学习的理解是这样的:

在他们看来,天天上课睡觉打游戏然后考前翻翻书最后九十多就是天赋高,认真听课挑灯夜战结果最多六七十就是天赋低。
在他们看来,天赋完全是基因决定,生而有之,不可逾越,永久保留的。天赋低的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弥补这种差距。天赋是勤奋的功率。
很多人的学习观就是:
成绩=天赋×努力;
天赋=成绩÷努力;
努力=成绩÷天赋,这套简单的公式。
这是一种非常肤浅的学习观。
首先亮明,要论证的观点是:
1. 天赋的差距是存在的,并且这种差距在学习中的作用也是存在的。
我没有完全否定天赋的重要性。
我没有完全否定天赋的重要性。
我没有完全否定天赋的重要性。
重要的话说三遍!
2. 大多数人高估了这种纯天赋的作用的重要性。人们对学习现象下意识的肤浅认知,会导致我们把很多其实源于后天习惯,但比较隐蔽的因素归因于天赋。
(我知道很多人会举出一堆自己身边的听说的天才例子来反驳,然后说“智商的差距是存在”的。请注意,我这里论证的不是“差距不存在”,而是“这个差距的重要性被高估了,其中被高估的部分多源于习惯的贡献”。)
3. 如果我们把学习效率看成一个以天赋,努力,习惯,方法,环境等诸多因素为变量的多元函数,那么只取天赋与习惯两者的偏导数,它们的对比应该如下图所示:

(当然,许多能力即有天赋的贡献,也有习惯的贡献,比如体力。这只是一个粗略的示意图。并且这个因素画在这里也只是我的一个猜测,事实上贡献谁比谁大有待考证,这并不是我论证的重点)
我们对学习规律的洞察力越强,认知越深刻,就越能探明那些作用隐蔽的习惯来源,在我们的认知中天赋和习惯的分界线也就越靠左;
反之,你的认知越肤浅,能够解释的就越少,然后把那堆自己解释不了的因素笼统地归因为“天赋”,这条分界线也就越靠右,这无非是另一种神秘主义。甚至在这个问题的很多回答下,有人居然认为“能够努力也是一种天赋”,这种荒谬的论点,已经趋于反智了。
现在开始论证。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所谓的“天赋”,其实应该叫“伪天赋”才对。那些让“学神”们用更少的付出得到更好的成绩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两类: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
这两者的作用是如此广泛,如此隐蔽,以至于渗透到了学习的每一个细节中,体现出来就是一种“天赋”的错觉。
学习习惯有多重要
一个学习习惯差的人可能在幼年缺乏管教,“放弃枯燥的事物而寻求娱乐”的经验更多,于是神经突触的建立让他习惯于从中获得快感,适应了高刺激的事物;
一个学习习惯好的人可能被教育得好一些,从小适应了枯燥的钢琴舞蹈书法绘画,于是追逐刺激的经验更少,适应了低刺激的事物,更习惯于在枯燥中坚持下去。并且随之而来的好成绩正向激励了这种亲和枯燥的习惯。
同样是刷书遇到枯燥的章节,前者在低刺激的环境中更倾向于走神,花了两小时在随时袭来的走神中走走停停勉强推完了这个坎;
而后者更倾向于专注下去,二十分钟就能推完。并且两人的印象深度天差地别;
同样是上课接受信息,刺激阈值更高的前者,在低刺激的信息流中更容易随时「滑落」至其记忆中高刺激的事物,比如走神想到昨天的游戏。
一个学习习惯差的人可能在早期生活在一个节奏缓慢的教育环境中,更多地体会了拖延学习来开小差的快感,于是神经突触的建立使其习惯于拖延;
而习惯好的人可能相反,在每一次立即行动后获得了巨大的奖赏,于是这种正向刺激的积累使其养成了毫不拖延的习惯;
同样是上课讲到稍微艰难的点,前者更倾向于打算拖到课后再消化,然后开起了小差,后者则更倾向于直接正面刚,当下解决问题。
结果前者不仅上课的时间完全浪费,课后还要以加倍的时间,以更低的效率消化,造成极其恐怖的时间亏损(其实这也是答主大学学习效率低的主因)。
事后,很多人就会觉得这是天赋,是智商。
以上的论证,仅能证明“后天养成的学习习惯能为学习效率产生巨大贡献”,并不意味着“学习效率高的人一定拥有好的学习习惯”。
思维习惯有多重要
我们在接受一个新的经验或新的理论时,对其的认知往往是依靠其与已知的经验或理论进行的比较与联系。
许多关于学习原理的书都会讲到这一点,并由此强调体系,比喻等等的重要性,但很多人并未真正理解这是怎么回事。
举个经验的例子,我们见到一个由几根木棍支撑的木板,会马上判定这是一张“桌子”,因为我们在后天见到所有具有类似特征的东西,都被我们分类为“桌子”了,于是这一类物品就和“桌子”这个词语联系在一起。即便我们没见过面前这种桌子,但凭借其与这一类事物极其相似的特征,我们可以轻松地对其进行模式识别,认为其也将和这个类别下所有的事物一样,被公认为具备“桌子”的分类。
再举理论的例子,概率论讲到大数定律的章节,一个听说过价格回归价值定律的人可能可以秒懂,一个听说过“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人可能理解起来会更容易些;学习物理,听说过“强弩之末,不可穿鲁缟”的人,可能更容易理解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做过智商测试题的人,往往可以瞬间理解三阶行列式的沙路计算法。
比如一个积累少的人:

一个新的东西进来,他可能很难找到相通的东西:

如果积累多了:

能够找到链接的概率也就大大增加,体现出来就是一种“熟悉”的感觉:

对于这种思维习惯的获取,后天教育中一个作用相当大的途径就是阅读习惯的养成。
按照《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分法,书籍的作用有两种,一是提供经验、二是教授理论。
比如一部小说,就是一系列经过高度整理,高度有序化的经验;一本科普杂志,除了经验之外还有一系列浅显易懂的理论。
你仔细观察那些学习效率高的人,很可能也会发现其小时候或多或少都有爱阅读的习惯。无论是何种阅读,都有产生精神愉悦的可能。而这种愉悦将成为宝贵的早期正向激励,使其爱上吸收外界经验/接受外界理论,或者开始看到一道难题就忍不住思考,忍不住推敲。
细分起来,他们可能也因此爱上数学/物理/天文/历史等等具体的领域。所谓兴趣,很大程度上也是后天的。而兴趣对一个人学习的作用,不言而喻。
比如说,同样解决一道难题/理解一个难的概念,需要经过至少七层嵌套的逻辑。
于是,一个经过高度逻辑训练的人,可能前三层逻辑早已烂熟于心,第四五层逻辑又在他以前做过的题目/看过的书中熟悉过,剩下的工作只不过是推出剩下的两层逻辑而已;

而一个没经过高度逻辑训练的人,可能只能熟悉前两层的逻辑,于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他可能就要占用极大的工作记忆空间,经历无数次试错,承受大量不熟悉逻辑的痛苦,才能HOLD住那高达五层的逻辑树。于是解不出来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体现出来的现象,就是很多人做不出来题目,事后发现原因都是:想不到。

曾经认识一个高考省状元,她身上就集成了顶尖的天赋,强大的规划能力,最优秀的教育资源,从小刻苦的才艺训练,对特定学科的热爱,每天精确6小时整睡眠的作息等优秀的因素,才有了最顶尖的成绩。
所以说,所谓“天赋决定上限,努力决定下限”也是不准确的,所有的因素共同决定上下限。其实,真的单讲天赋决定上限也没错,但没有意义,因为决定上限的远不止天赋。
一个因素要“决定上限”,有两种可能:
1.这种因素无法改变;
2.这种因素的上升空间极大,没有人能摸到顶。
而天赋就是第一种,习惯就是第二种。很有可能,满分100分,你见过习惯最好的人,可能能打40分就不错了。
习惯能到极致,到100分,是何等恐怖的存在呢?
习惯到100分,就意味着,这个人有极端专注的注意力,极端科学的时间规划,极端冷静的心理素质,极端坚韧的意志力,极端开阔的眼界,以及对这个学科极端狂热的热爱。
我相信,这样的人,无论天赋,努力,方法如何,放在哪里,都会是这个领域上神一级的人物。但是,很有可能能摸到习惯上限的这种学习机器,在历史上一个都没有出过。
智商带来的作用就不存在了吗?
不是的。
前面大约提到,我们学习的途径本质上分两种,一是从外界表象获取新的经验,二是从既有的经验与理论中整理归纳出新的规律与理论,或者外界协助你完成这个过程。
记得曾看到过一张形象介绍DIKW体系的图:

而我们最最普通的智商测试一般长这样:

也就是说,这些网上流传的智力测验,是在测试你从给定有限的经验中归纳出规律与理论的能力,对应的是第二种。
如果你告诉我一个清北的学霸在天赋,对学习的理解与勤奋度上甚至都不如一个普通的学渣,我一点也不会觉得意外。这两个人之间差距的最大原因在于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环境带来的习惯。
这篇文章,不是来给你灌鸡汤的。我要告诉你的是:
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是另一种形式的阶级固化。
无数的习惯,就像一道道坚固的高墙,在从小的钢琴绘画与电子游戏之间;
在一本本数理启蒙文学名著与网络爽文无脑漫画之间;
在巧妙的引导鼓励与粗暴的填鸭灌输之间;
在科学的言传身教与无度的溺爱家暴之间;
在周游世界博览群书和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之间;
在从小热爱推理痴迷编程与热爱游戏痴迷逛街之间;
在一贯的三好学生与起起落落的吊儿郎当之间;
在竞赛班的灯火通明与普通班的嘻哈玩乐之间,悄然建立。
等你发觉这一切之时,高耸在普通人和学霸学神之间的,已是一道道无形而万难贯穿的壁垒,残酷地分隔出强弱有序,不可僭越。
山东高考一点通
微信号:GK-SDETV
山东高考一点通:山东高考官方发布平台,山东省招生考试院与山东教育电视台联合打造,搭建连通考生与高校的信息交流平台。在高考报名、复习备考、新高考解读、职业生涯规划、自主招生、艺考、春季高考、夏季高考、综合评价招生、志愿填报等方面为考生和家长提供第一时间的资讯和咨询服务。联系电话:0531-82677371
责编:何蕾
合作投稿请发邮箱:sdgkydt@163.com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山东高考一点通”微信公众号查看历史文章。
请按照地域扫码进群在线交流哦
进群时两条要重点提醒一下:QQ资料要完整;进群验证信息要真实。
按照地域 扫码进群
济南新高考交流群
群号:471417893
青岛新高考交流群
群号:608884231
烟台新高考交流群
群号:734462842
潍坊新高考交流群
群号:720883627
淄博新高考交流群
群号:275329844
济宁新高考交流群
群号:734507737
威海新高考交流群
群号:551954726
东营新高考交流群
群号:511024763
日照新高考交流群
群号:612500665
泰安新高考交流群
群号:227848961
滨州新高考交流群
群号:293824467
临沂新高考交流群
群号:584949868
菏泽新高考交流群
群号:684857619
莱芜新高考交流群
群号:592062832
聊城新高考交流群
群号:720271617
德州新高考交流群
群号:157777149
枣庄新高考交流群
群号:714300868
山东高考一点通3群
群号:674137045
媒体矩阵 family | ||
名称 | 微信号 | 简介 |
山东教育发布 山东教育电视台 山东教育新闻 新闻早敲门 山东省电化教育馆 | sdjyfb mysdetv EDUCATION-NEWS sdetvxwzqm SDSDJG | 教育 教育 新闻 新闻 电教 |
tips友情提醒:长按复制微信号哦 |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