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8.稳步深化教育文化建设工作。认真总结“教育文化建设年”活动成果,内化和践行“问津求真、追求卓越、立德树人”的武汉教育精神。梳理统一教育文化建设内容,按照“因循规律,传承积淀,显现特色,宁缺勿急”原则,重点巩固现有教育文化建设成果,重点强化村完小及机关文化建设工作。逐步完善教育文化建设规范,实现以文化提振精神、以文化激励行为、以文化育心育人的目的。
9.努力提高“有效德育”工程实效。牢固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原则,利用现有平台网络,有序实施《有效德育“五大体系”(试行)》,着力优化育人者自育,学校优美环境,社会健康氛围等德育基础条件,扎实抓好德育课程、学科渗透、德育常规、主题活动、家校共建(包括课外访万家、家长学校等)、过程质量等六个重点环节工作,力求学校德育工作常态实效、润物无声。
10.不断规范学前保育保教行为。实施《学前教育管理办法》。筹建区学前教育中心。合理确立公民办园师生配比,多途径有序补充公办园师资。加大学前教育以“一日活动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园长、骨干、全员及校本培训和教研指导工作力度。充分发挥优质公民办园的示范辐射作用,不断提升等级园比例。启动开展“幼小对接”探究活动。严格实施以规范办园为核心内容的《江夏区学前教育目标考核方案》。配合相关部门,坚决整治违规办园行为。
11.着力提升小学常态规范水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开齐开足开好规定课程。严格按照规范标准,确保教学常规优质到位。严格维护教学秩序,确保时点环节规范井然。精心组织以校内、区域内为主途径的教育管理培训、业务知识培训,确保干部教师对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的不断提高。精心组织以校级常规督查、教学比武为主抓手的各学科课堂教学质量及教学常规落实的常态管理工作,确保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升。精心组织以小班化教学、学科提升、课程融合、教学方法及模式推行为主载体的教学实践活动,确保办学水平稳步提高。精心实施特殊儿童教育,增强特教学生适应社会及生活能力。
12.强力推动初中优质均衡发展。坚决按照《江夏区初中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方案》规范初中办学行为,提高初中办学质量。按照统一规范开齐开足课程,按照统一标准保证教学常规、教学秩序到位。根据平行分班规则设置管理目标,根据师资均衡原则强化校本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措施切实解决好分层备课、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检测等教学常规中师生面临的难点问题。重点加强九年级教育教学周期计划打磨、过程实施监管、指导服务跟进等环节工作,确保中考各类目标全面完成。
13.长效推进高中多元特色办学。依据高中布局及生源状况,科学确定全区高中多元特色发展定位,开展以课程多样化为重点的优质多样发展试点研究。严格按照《江夏区高中内涵发展实施方案》,全学段统筹,全学科细化教学常规常态长效的落实。重点强化“课堂教学”、“学业水平测试”、“学分认定”、“综合素质评价”等环节工作,确保教学效率不断提高。依据顶层设计要求,认真研究各年级各学科课程标准、备考策略及检测手段,注重“文理兼重”、“实践能力”、“个性发展”、“劳逸结合”等难点问题的突破解决和长效保持,努力提升不同科类学生升学层次及学校升学水平。提高补校生源质量,扩大补校办学类别,增强补校办学活力,提升补校办学水平。
14.不断增强职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落实市政府《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依据发展需要,结合办学实际,做强优势专业,做好新增专业,创建重点专业。深化中职办学改革,在课程设定上强化实践能力提高或对口升学深造,在活动安排上注重良好习惯养成和品行修炼,在办学形式上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和订单培养,在队伍建设上推行竞争上岗和全员聘任,在招生管理上严格目标抓手和纪律规范,在毕业出口上提高就业水平和升学层次的考核权重。整合职成科、职教室工作职能,统筹做好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星级”成校、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及社区试点等工作。抓好初中“绿证”教育管理。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探索构造“多教统筹,终身学习”的平台和体系。
15.着力提高“2+1”项目工程质量。严格按规定开齐开足开好体艺课程。严格按规范组织课间及课外体艺活动。大力推广简便易行的课外体艺活动。制定并实施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认真做好体质监测、近视眼防控、健康教育、学校体育场馆免费开放等工作,确保“阳光1小时”体育活动的落实,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合理安排、精心组织体艺展示竞赛活动,不断提高竞技水平。切实加强全区各层次学校不同类别师生体艺骨干团队建设,着力打造体育、音乐、美术的优势项目学校,长线构建特长学生的培养机制。
16.扎实开展教研科研工作。扎实推进基地校建设,认真抓好“蹲科挂校”、“蹲班带课”、“全员指导(包括成长联盟等多平台载体)”、“联合视导”、“周期检测”、“集体备课”、“教案(导学案)审定编制”、“课堂教学示范指导”等重点工作,切实提高教研指导的覆盖面和实效性。量化完善教研人员各类奖励绩效考核评价办法,严格教研人员的准入、履职、考核、激励和淘汰机制,着力打造“学高技精,品优身正”的教研员队伍。完善教育科研的选题标准及推优办法,突出优秀教案、高效课堂等实用成果权重。努力办好《江夏教育》、《江夏教育史志》、江夏教育信息网等媒介载体,多层次多渠道扩宽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果展示推广平台,使教育科研成果及平台载体,务实服务于教师成长及教育教学。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