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省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已全面铺开。记者粗略统计,我省高职单独招生从2009年的几百人,逐年增加,单独招生的高职院校也从几个扩大到几十个。而今年单独招生人数增长到3.4万人,42所高职院校采用了这一招生模式。
单独招生是国家授权高职院校独立组织考试录取的一种方式,学校自主进行入学测试、自主确定入学标准、自主实施招生录取,考生参加院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后,可直接被录取,不用再参加高考。各试点院校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通过自己或联合行业、企业组织考试,采用“笔试+面试”的形式,构建“知识+技能”的考试科目体系,力争根据本校特点来招收适合的学生。考生单独招生被录取,无需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单招录取考生学费标准、毕业证书、就业政策等与高考录取的考生完全相同。此项政策最早始于2007年,教育部批准在少数省份的8所高职示范学校进行试点。
生源危机是个“伪命题”
单独招生,是高职院校生源危机逼出来的改革吗?
“这个说法不准确或者说不全面。高职招生制度改革绝不仅是为了解决部分高职院校面临的生源危机问题而设计,而是着眼于优化教育结构和提高教育质量,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选拔和培养规律。”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总督学徐曙光认为,高职招生改革是为了有利于技能人才的选拔,为学生发挥个性潜能提供多样化选择。高职招生困难是个“伪命题”。
据了解,2013年全国高职院校通过非高考招生人数已占高职招生总人数的一半。我省几所高职院校的招生统计数据显示,通过非高考招收新生超过四分之一。
从统计数据看,中职毕业生的升学愿望如果达到30%,每年中职毕业生接近1000万名,这样就有300万名中职毕业生可以招收,这已经差不多达到了高职每年可招生的范围。另外,根据教育部引导和推动本科院校压缩或停招专科生的政策,这也会使本科院校向高职院校释放更多生源。
导致高职招生难的人为因素,则是由于在传统的招生录取模式下,高职始终处于高考录取的末端环节,高职院校所录取到的生源只能是普通高等院校挑剩的低分考生,在普通高等教育大范围扩招的情况下,高职的生源自然越来越紧张。这一制度安排,事实上也强化了歧视高职教育的社会观念。“高职招生难主要讲的是从普通高考招生这个渠道招生越来越难”,徐曙光表示。
因此,职业教育研究学者认为,在政策导向、制度设计上,更应发挥引领作用,逐步强化高职教育的类型特色,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只是类型不同,而非层次差异,只有达成这样的共识,社会对高职自主招生的认同感才会逐渐增加。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