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学习民法典
做懂法青年
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何编纂民法典?
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也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编订纂修,对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进行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
民法典草案的主要内容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民法典与现行民事法律的关系
民法典施行后,现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将被替代。
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一、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
二、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三、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四、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编撰民法典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决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充分发挥民法典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以保护民事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回应人民的法治需求,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民法典成为新时代保护人民民事权利的好法典。
(三)坚持立足国情和实际
全面总结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事立法和实践经验,以法典化方式巩固、确认和发展民事法治建设成果,以实践需求指引立法方向,提高民事法律制度的针对性、有效性、适应性,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
(四)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
(五)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不断增强民事法律规范的系统性、完整性,既保持民事法律制度的连续性、稳定性,又保持适度的前瞻性、开放性,同时处理好、衔接好法典化法律制度下各类规范之间的关系。
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
●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重要的立法目的。
●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绿色原则确立为民法的基本原则。
●结合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对监护制度作了进一步完善,规定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民法典学习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是我们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它的身影,小到买根葱,大到买房子,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认真学习民法典,树立法治意识,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强化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让民法典在我们心中、在我们生活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我们进一步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做懂法青年。

扫码关注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
官网:www.网址未加载
你的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