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来临,正值这寒冬腊月之际,和家人们坐在一起吃着腊八节专属的美食,聊着过去一年发生的趣事,谈论着对未来一年新的期许,在欢声笑语中体会着“家”带给我们的温暖。
今天呢小编就带大家了解有关于腊八节的文化习俗。
壹
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原为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贰
腊八节的习俗
说起腊八节大家首先想到就是腊八节要吃腊八粥,但是并不是所有地区的小伙伴们过腊八节都会吃腊八粥,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腊八美食。
腊八粥
腊八粥是我国庆祝腊八节的传统食物之一,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保留着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惯。
腊八蒜
腊八蒜流行于华北地区,是华北地区的传统小吃,人们通常会在阴历的腊月初八这天来泡制腊八蒜。
腊八面
腊八面流行于陕西中关地区,在陕西中关地区腊八节一把是不会喝粥的,家家户户都要在腊八节这一天早上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面。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黄山市的一种民间美食,相传从古代起黄山市家家户户都会在腊八节这一天酿制豆腐,久而久之,大伙儿就把这个豆腐称之为“腊八豆腐”,而在腊八节这一天吃豆腐的习惯也一直流传了下来。
麦仁饭
青海省的西宁市,虽是汉族群众居多,可是腊八却不吃粥,而是吃麦仁饭。青海传说中,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饭,成了后来青海的“腊八粥”。
除了吃腊八美食,
腊八节还有很多风俗。
祭祀
人们通常会在腊八节这天祭祀祖先起来年丰收。
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叁
腊八节的传说
第
1
则
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第
2
则
朱元璋遇难之说
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第
3
则
悼念秦长城修筑民工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搜集到有关于腊八节的风俗文化,希望大家在观看的同时都可以喝上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最后,祝大家腊八节快乐!
图文:来源于网络
编辑:兰玥颖
责任编辑:莎木央金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