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3)

幼儿园教案,艺考

幼儿园教案

2012-1-03 14:47:51 文/梁梓涵

关注

从表ⅱ可以看到,一些外部规章的改变对于幼儿内在能力的调适是具有促动作用的,也即“形式”是为“结果”服务的。只要我们在考虑衔接方式时更多地顾及它所指向的幼儿发展目标,这样的衔接形式就是有效与必要的。

现象五、有的幼儿园将小学部分内容提前教给幼儿,这种现象引起争论。

大班幼儿教师常面临着一个两难问题:要不要教幼儿一些小学的知识?家长希望教,一些小学的入学摸底测验也迫使幼儿教师不得不教。但教了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由于幼儿学会了小学的部分知识,会使其养成上课不专心听讲的不良习惯;如果教错了,小学教师还得纠正。可以说,幼儿园与小学的知识点衔接问题,一直是衔接工作中的一个模糊区域,引起诸多争执。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幼小衔接中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相关的文章。事实上,有些国家对于幼小知识点衔接问题有明确的规定。以语文学习为例,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规定:幼儿应“知道词音是由开始、中间和结尾的音构成”;幼儿应“认识、书写字母表中的大部分字母,知道字母表示读音”;“了解一些书写方面的习惯(如从左向右、字和字之间有空隙、词由字母拼写而成)”;会“写自己的名字、家人的名字、短词”;会“在教师画好的图表中写句子”等。《英国基础阶段教育(3~5岁)课程指南》中要求幼儿:“能有效地运用钢笔写出字母”;“会书写自己的名字,开始造简单的句子,有时能用标点符号”。

可以看到,这些衔接内容有别于完整、系统的小学知识教育,而是零星、初浅、基础化的知识点渗透。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幼儿上学后如果事先掌握一些零星知识,教师讲课时就更容易引起学生的认知共鸣。譬如,小学阶段,拼音教程只安排一月时间。如果入学之前从未接触拼音,幼(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儿就会面临接受困难。因此,我园在大班年段设立了专门的“拼音游戏”时间,让幼儿通过与“拼音宝宝”做游戏对拼音字母有粗浅的认知,对字母书写规范有一定的印象,对四声有一定的了解,并激发幼儿学习拼音的兴趣。又如,我园一直以生活游戏识字的形式,让幼儿在生活与游戏中自然习得一些汉字,以激发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为主要目的,不要求书写,只要求认读并理解意义,这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施行后的小学语文教育理念也是十分契合的。我们的知识点衔接内容是依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愿望设定的,在实施中做到把握分寸、趋利避害,帮助幼儿开一个好头,使他们对小学阶段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随着幼小衔接工作的深入与细化,必然有一些新的误区与困惑逐渐派生出来,这就需要研究者把握住正确的衔接方向,科学、辨证地看待工作中的问题,从实践中寻找答案,逐渐使一些衔接工作中的模糊区域明朗化。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幼小衔接中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相关的文章。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范文-教案下载-幼儿园教案-幼小衔接中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3)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