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作文热点话题及材料(3)

事迹材料,艺考

事迹材料

2010-11-01 14:46:57 文/施天瑞

关注

2010届高考作文热点话题及材料

海明威的作品《丧钟为谁而鸣?》的扉页上写道:“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括在人类之中。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而敲响。”

既然我们存于这个世界之中“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那么,我们所存于的这个社会之中必然的伦理道德上的身份就是作为民族的、国家的、社会的、家庭的成员身份而被确认的,并需要深切理解相对应的伦理身份的道德责任担当,从而给予个体生命的价值坐标,使每个个体生命能清醒地真实地生活在社会之中,生活在民族的、国家的、历史的、伦理的关切之中,从而个体微茫如苇的肉身生命因此而获得一种价值之向度而造福于人类文明世界。

人何时能够真正地称之为“人”就是在于个体生命需要进入世界而不是固守一隅地存在,即接受和完成对生命的教育、德性的教养之任务。如果整个社会的运行机制不能在增进个体身心的和谐发展以及对完满德性之良善的追求方面,不能启迪人们的道德理性的觉悟的时候,不能引导人们对精神范畴的神性敬畏的时候,那么,作为个体的人的肉体之欲望、兽性的暴戾冲动之气就难以实现道德教化之目的。上面所列举的杨佳弑警案、诸多的弑师案以及更多的因为暴戾 范文网[/fanwen/]之气的增加而导致的血腥犯罪之事实存在,正是整体社会德性生活或信仰生活缺失的直接后果。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所有的“果”必然有其“因”存在,是因为我们整个社会价值追求造成的集体性偏错才有可能结出这样的偏错的恶果,这怨不得他人。
 

儒家先贤更加注重的是“反求诸己”,在有问题的时候不是更多的把责任推卸在他者的身上,正如政府不能把责任推卸到生存于“穷山恶水”之间的“刁民”身上一样。德育的教化功能就是要求对自我的认知和觉悟,这个是从内在精神和灵魂层面的觉醒,此觉悟才能产生心灵向善之转向。外在的社会功用首先是社会道德环境不能是“逼良为娼”的,课件下载[/]而应该是疏通的、引导的、规范的道德教化;此外在的道德教化之关键是对个体生命的无限关切和关注,是对每个生命个体(哪怕是残疾的生命个体)所置身其中的社会生活赋予价值并对生命个体赋予最大的尊严。如果社会生活成为利益既得者驱动国家机器为所欲为地有意无意地忽略弱势群体个体生命价值和尊严的存在,并他们的正当的权益可以被任意践踏,他们的生命难以得到起码的尊重的时候,那么,作为个体的他们也就拥有了放弃道德教化的存在基础。由此推断,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体,对生命的敬畏、尊重和Ji励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真所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范文-事迹材料-2010届高考作文热点话题及材料(3)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