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信教育理念:改进工作作风

事迹材料,艺考

事迹材料

2012-4-09 10:19:20 文/罗妍婷

关注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改进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是关键。工作作风是什么?是人们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行为特点,是贯穿于工作过程中的一贯风格。工作作风说到底是一个世界观问题,是世界观的外在表现形式。改进工作作风显然是要使这种一贯风格、外在表现实现优化。向何优化、何以优化?在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与实践中,给人信心、使人信任、让人信服,是应当坚持的核心理念。


一、给人信心,改进作风须形到神到意到


信心是相信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信心比黄金更珍贵。一个人在信心满怀时,他会有学习的毅力,工作的动力,生命的活力。一名干部在给人信心中,他会赢得尊重的自发,理解的自然,支持的自觉。一支队伍、一级组织如能给人信心,就能稳定人心,鼓舞人心,凝聚人心。信心因为暖心,暖心带来信心。形乃外像,人以态度树形;神是精魂,人以状态立神;意为心境,人以品行臻境。给人信心需要以好态度把其行,以好状态握其神,以好品行达其意,在形神兼备、意超于物中施以影响力。


用好态度增其信心。态度是对待自我、他人、观念或事物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自我心理倾向。要做好工作,态度和本领缺一不可。本领是会干的问题,态度是愿干的问题。态度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态度,就必定有什么样的行动;态度是行动的方向,有什么样的态度,就可能有什么样的结果;态度是行动的示范,有什么样的态度,就定会有什么样的效应。有些干部对态度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态度是虚的,关键要看实,态度是软的,关键要敢硬,甚至认为态度是假的、无用的,态度不冷不显架子,态度不狠不显威严,态度不恶不显效果,因而在工作中,“门难进”、 “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人难找”等生硬、冷淡、蛮横、粗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时有出现,严重影响了群众对干部形象和作风的评价,损害了干群关系,挫伤了干群感情,群众对干部的信心、对工作的信心、对集体的信心由此丧失。这种行为与现象是非常有害的,作为一名吃人民俸禄、受人民委托、为人民办事的干部一定要牢记根本宗旨,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要端正工作态度。始终坚信,群众上门是办事的不是闹事的,是解决问题的不是找岔子的,是谨谨慎慎的不是随随便便的。一名干部也可能一天要接待不少群众,但一名群众一辈子可能就找一次干部,对他来说,这一次感受就代表一切,代表一辈子印象。自觉地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真诚地做到不厌烦、不推托、不敷衍。要摆正角色定位。强化公仆意识,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服务,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要提升工作效能。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简化工作程序,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有了这种态度,群众对我们才会有信心,我们在群众中才会有根基。


用好状态立其信心。人的理想信念、思想意识、思维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就是精神状态,它以感召力、凝聚力和吸引力为特征。一个人不用交流却能给人以敬慕,因为他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不用声色却能给人以震慑,也是因为他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不用明示却能给人以示范,还是因为他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有些干部对精神状态不以为然,把精神状态与工作状态看作是两回事,把工作状态与群众状态看成是两回事,因而把迟到早退视为正常,把打牌赌博看成小节,把上班玩耍看作自然,把低级趣味看成幽默,却不知这种状态已经在自泯上进之心,自堕前行之志,自消聚合之力,甚至自毁大好前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常怀健康开朗的平和心态。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的豁达胸怀,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他人,正确看待社会,少想得失去留,多做无私奉献,在默默无闻中成就事业。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充满奋发有为的工作激情。激情是萌发创新冲动、矢志追求卓越的活力之源、动力所在。要始终保持一股闯劲、一股冲劲、一股韧劲,凡事力求先人一步、胜人一筹、快人一拍,以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破解工作瓶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增强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要让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行为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主动站在创新的最前沿,从新的视角、用新的方法、立新的领域去思索和处理事务,突破常规、勇辟新路,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开创新局面。这种状态才能向群众传递信心,才能让群众看到信心。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范文-事迹材料-坚持三信教育理念:改进工作作风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