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班定远”这一典故源于西汉时期的班超。班超(公元32年-公元102年),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他是班彪的儿子,班固的弟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班超年轻时家境贫寒,但他立志报效国家,后来投身军旅,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定远侯”。班超长期在西域作战,稳定了汉朝在西域的统治,使“定远侯”成为勇敢和功绩的象征。
释义
在宋词中,“班定远”作为典故,常用来比喻有勇有谋、功勋卓著的人物,或者用以形容报效国家、胸怀大志的情怀。由于班超的故事深入人心,“班定远”这一称号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的称呼,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忠诚、勇敢和卓越的功绩。
例句
《满江红·怒发冲冠》 -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在这首词中,岳飞借用了“班定远”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立志报效国家、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
《苏幕遮·碧云天》 -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在这首词中,“班定远”虽未直接出现,但词中的思乡之情和壮志未酬的感慨,隐含了对班超这样的历史人物的敬仰和追忆。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在这首词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及“班定远”,但通过对历史人物周瑜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其中也包含了对班超这样忠诚勇敢人物的隐喻。
总结
“班定远”作为宋词中的典故,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班超的称呼,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忠诚、勇敢和卓越的功绩。通过对“班定远”出处、释义和例句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典故在宋词中的意义和用法,也能更深入地体会到宋代诗人词人们的豪情壮志和家国情怀。
以上有关“宋词典故“班定远”的出处、释义和例句”的解答来自本站特邀编辑文学爱好者孙得水(笔名)整理,如有问题,请联系修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