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23年文化传播学院简介

关注

一、学院介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前身为建于1982年的学校基础部文化教研室,主任谷声应。1994年,文化教研室转入工会学系成立文秘专业。1998年,专业并入职业教育系,第二任专业主任李双。2000年,专业调整进英桥高等职业教育学院。2003年增设文化传播(新闻)专业,李双兼主任,与文秘专业同时招生。2004年底,设置文化传播系,首任主任李双。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本科专业并招生。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公共事业管理(文化艺术事业管理方向)本科专业,同年招生。2010年,向教育部申请设置学校唯一艺术类本科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同年招生并停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09年3月,文化传播系升格为学校首个二级学院,院长李双。该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系、新闻传播学系、戏剧与影视学系三个本科系,一个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一个人文艺术教育中心(校属院办)、一个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校属院办),三个研究所——中国职工舆情研究所(校属院办)、中国文化与传播研究所、工会与劳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

多年来,该院师生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不俗成绩。2007年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获“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2008年文化传播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获“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称号,2012年学院“复合型文化传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教改专项,获北京市高校第七届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4月视频课“语言的力量”获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2020年11月“演讲”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2年6月,新闻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是继该专业获授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后的又一标志性突破。截止2023年初,学院教师共获国家社科基金15项、国家艺术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9项、北京市社科基金4项(含一项重大项目)、北京市教改3项、全总重点课题3项,科研项目在全校名列前茅。

文化传播学院现有43名专职教师,13名兼职教师。师资来自北大、人大、北师大、华东师大、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名校,学养深厚,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专业涵盖文学、艺术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

学院秉持培育“有文化的传播者,会传播的文化人”理念,以央视、中工网、新华网、《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工人出版社、全总宣教部,以及许多特大型企业集团文化宣教部门为实训基地,为构建学、研、产、用融为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打下坚实基础,培养了大量活跃在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网等我国新闻传媒、文化生产企事业单位的复合型文化传播创新人才。

二、专业介绍

01

汉语言文学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人才培养目标

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和世界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较强文字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具备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立足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文化与传播互相支撑,技能与素养并重,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出版传媒机构、教育及科研机构、工会等群众社团组织工作。

师资情况及名师介绍

中文系具有能充分保障优质教学的师资条件,专职教师12位,其中教授2位,副教授5位,讲师5位;另有外聘教师4位。

李双,二级教授,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评审专家。长期从事美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等各级科研17项,获“四川省优秀图书奖”等各级科研奖8项。任职以来出版学术著作17种,发表论文数十篇。美国莱斯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19年)。

雷世文,教授,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研究领域为中国现代文学。

解文超,副教授,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诗词格律与写作等。

课程设置

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体写作、文学理论等专业核心课程;同时把《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红楼梦》等20余部经典作品的精读作为专业任选课;还开设元典导读、社会科学方法总论等通识课程及书法、演讲、诗词格律与创作、摄像与编辑等多门实践课程。

学科特色及优秀毕业生简介

中国语言文学历史悠久,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它以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为出发点,文史哲三位一体,研究文学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理论建构。中文系与学院新闻学、戏剧影视文学两个系互相渗透、互为支撑,形成了既有经典传统学科底蕴、又能适应当代社会需要的注重文化传播功能的学科复合特色。

刘锦涛,2022届毕业生,目前就读于延边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生。

匡济远,2021届毕业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市暨华北五省区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目前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攻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

彭周熙,2021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历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奖学金,校级优秀毕业生、“五好学生”,目前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02

新闻学

JOURNALISM

专业名称:新闻学

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人才培养目标

新闻传播学系新闻学专业定位于培养具备人文与社会科学素养、高度职业精神和扎实专业技能。毕业生应该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的思维方法、厚实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宽阔的国际视野和精湛的新闻传播技能,可在各类媒体从事新闻实务,也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传播工作。

师资情况及名师介绍

新闻传播学系现有11名专任教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知名新闻传播院系。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多人有在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等主流媒体工作经历;多人有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莱斯大学、密歇根大学,英国西敏寺大学以及台湾政治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知名学府的访学经历。

李双,学科带头人,二级教授,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评审专家。出版学术著作17种,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社科等多项科研项目,获“四川省优秀图书奖”等各级科研奖励。2004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北京市优秀教师”,2007年获“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2008年作为带头人获“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013年获北京市高校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获评教育部十二五规划第七批“精品视频课程”,2020年作为主持人的《演讲》课程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高传智,专业骨干,教授,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主持国家社科等多项科研项目。出版专著3部,在《现代传播》、《新闻大学》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课程设置

新闻学专业设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摄像与编辑、广播电视新闻、纪录片创作、媒介经营与管理、网络传播实务、广告学、公共关系、新闻法规与伦理等专业主干课程,以及劳动新闻传播工作坊、舆论学、舆论调查与分析、传播与劳动等专业特色课程。

学科特色及近三届优秀毕业生简介

新闻传播学科基于未来新闻业务以融媒体为核心的趋势判断,积极构建旨在培养媒介融合与数字传播的思维理念、技术能力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以“宽口径、厚基础、多技能”的教学理念,培育“有文化的传播者、为传播的文化人”,联合《工人日报》、工人出版社、中工网、中国网、人民网等媒体,及学校所属中国职工音像出版社、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中国职工舆情研究所等,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特色有效发展路径。2021年,获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点。2022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03

戏剧影视文学

LITERATURE OF THEATRE FILM AND TELEVISION

专业名称:戏剧影视文学

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人才培养目标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以服务国家文化艺术事业及戏剧影视产业的繁荣发展所需,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格、深厚的劳动情怀与文化使命感、宽通的人文底蕴与艺术修养,系统掌握戏剧影视艺术的理论知识、创作技能和研究方法,具备基本的戏剧影视剧本创作能力、编导摄制能力和研究评论能力,了解戏剧影视产业的制作流程与发展趋势,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毕业后能够在电视台、影视公司、新媒体平台、企事业单位及工会文化宣传部门,从事戏剧、影视或新媒体影像的剧本创作、宣传策划、编导摄制和研究评论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艺术人才。

师资情况及名师介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6人,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音乐学院、白俄罗斯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知名学府,专业背景涵盖戏剧与影视学、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新闻传播学等多个一级学科。2021年,文化传播学院获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点,本专业教学团队负责该硕士点“影视传播”领域的研究生教学工作。自2023年秋季开始,将开展“影视传播”方向的专业硕士人才培养。

王翠艳,教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戏剧影视文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两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及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各一项。

李朝阳,副教授,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研究领域为电影电视理论与鉴赏。在《电影艺术》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多部,主持教育部社科项目1项。获第十届首都特色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论坛“优秀网络课程”三等奖、第八届“中直机关青年岗位能手”、学校“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等奖项。

课程设置

该专业核心课程有:戏剧概论、经典戏剧名作导读、影视概论、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视听语言、影片分析、戏剧剧本写作、电影短片剧本写作、电影剧本写作、电视剧本写作、摄影与摄像、电影短片创作、剧情片创作、纪录片创作、影视改编理论与实践。

学科特色及优秀毕业生简介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以培养契合戏剧影视产业及新媒体行业所需的“宽通型”应用人才作为目标,注重专业实践教学及实操技能训练。具体而言,以“宽口径、厚基础、多技能”为基本要求,将编剧的文学素养、剧本创作能力与编导的实践技能有机结合,培养既能胜任戏剧、影视、新媒体影像产品的剧本创作、文案策划工作,又初步具备编导和制作影视作品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官网发布缓存图: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23年招生专业

官网发布及后续更新地址,请点击“阅读原文”浏览!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北京本科院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招生专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23年文化传播学院简介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