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开新局|坚持走“体医工”融合发展的强校之路

首都体育学院,艺考

首都体育学院

2021-6-02 12:51:06 文/庞晓雪 图/杜晓阳

关注

【编者按】学校党委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确定了“体医工”融合发展的思路,坚持走科技创新强校之路。体育学科不但具有人文学科属性,更应具有自然科学属性,近三年,学校主持承担了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6项;2019年,学校“体育学”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2020 年,获批科研经费近5000万元,相当于2019 年的4 倍;“体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和“体医融合创新中心”2 个校级研究机构入选北京市“高精尖产业技能提升培训机构”。科技创新和学术研究是强校必由之路。2021年以来学校举办了“建党百年之中国体育崛起大型专题活动” 、“首届运动生物力学与体育科技促进学术研讨会”等重要科研、学术活动,参加了2021年全国科技周,学校学术氛围日益浓厚。

首都体育学院

首都体育学院

结合建党百年,学校自主筹划建党百年之中国体育崛起大型专题活动(共3期),紧紧围绕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与任务,从中国共产党的体育思想与体育实践百年演进的视角展现中国体育事业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共同绘就一幅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体育事业发展的恢弘“画卷”,以此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深化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激励共产党员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为助力体育强国建设、推动体育事业发展、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凝心聚力。来自首都体育学院、国家体育总局、清华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成都体育学院、中国收藏家协会体育文化委员会的专家们进行了研讨交流。第一期活动即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学报发表的专题文章被学习强国、中国教育新闻网客户端全文转发,成为地方体育局党组党史学习教育材料,当天,新华社客户端论坛相关新闻浏览量超过百万。5月26日举办了第二期专题活动,第三期将在6中旬如期举行。

首都体育学院

首都体育学院

首都体育学院

首都体育学院

为促进力学与体育学两个学科的深入交叉融合,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同时激发原始创新,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工程需求,5月22日,学校召开首届运动生物力学与体育科技促进学术研讨会。北京理工大学的胡海岩院士和来自首都体育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体育总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301医院、北京体育大学等20多位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的专家学者,围绕体育科技、生物力学、运动训练、运动康复、人工智能等前沿问题分别作了《冰雪运动对运动生物力学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的挑战》《运动损伤生物力学研究与展望》《阵列式摄像测量技术用于竞技运动中器械/人体姿态研究》《极端力学环境下骨重建》《传感网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等主题报告,总结了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代表性成果和重要科学问题,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建议和规划。

首都体育学院

首都体育学院

首都体育学院

首都体育学院

5月22-28日,在北京2021年全国科技周中, 学校携带FMS意为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功能性运动筛查)、室内滑雪训练和测试器向社会展示学校科技创新成果,参展的两件设备为学校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冬残奥越野滑雪、冬季两项与轮椅冰壶项目运动员身体特征、专项体能及心理训练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转化成果和校企共同研发的拥有知识产权共有设备。5月22日一经亮相,即引起了公众和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当日的《新闻联播》《北京新闻》新华网等媒体对学校参展的自主研发设备进行了报道。北京市委主要领导、科技部、财政部、统战部及有关部门领导连续多日专门到学校展位参观、听取了学校值守人员的介绍。

首都体育学院要在新时代取得新发展,就要坚持“体医工”融合创新发展,加快构建学校新发展格局,在创建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融合发展的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切实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来源丨校园网

责编丨蔡元诚

审核丨张智侠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北京本科院校-首都体育学院-微高校-院校号-首都体育学院-学党史·开新局|坚持走“体医工”融合发展的强校之路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