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青年学者沙龙”系列报道③创意学院:看见·36年

北京舞蹈学院,艺考

北京舞蹈学院

2021-5-22 21:20:08 文/朱俊杰 图/樊磊

关注

306青年学者沙龙是2016年由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推出的培养青年学术骨干、促进跨学科学术交流的平台。2016-2019年,306青年学者沙龙已举办五期。前期,为推进新时代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新征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已就中国舞蹈实践理论研究开展了相关学术探讨。2021年,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特邀我院各二级院系围绕“中国舞蹈实践理论谈”共同推出306青年学者系列沙龙。

往期系列报道

①中国民族民间舞系:“盘”旧词新说

②教育学院:教师是怎样“炼”成的?

北京舞蹈学院

2021年4月29日,由我院科研处、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主办,创意学院承办的306青年学者沙龙第八期——“看见· 36年”在我院综合楼黑匣子圆满完成。本次沙龙特邀北京舞蹈学院的几代编导:肖苏华、孙龙奎、张建民、张云峰、马南、郑坚鹏、高山7人,共同回顾、梳理我院编导系从1985年成立至今的发展历程,总结36年以来的学科建设经验、人才培养模式、学术观点与思想,反思现存不足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路径。沙龙由创意学院副院长张永庆教授主持,人文学院慕羽教授担任学术主持人。

北京舞蹈学院

肖苏华教授以《北舞现代舞系教学与对现代舞本土化的思考》为题进行发言。他认为,北京舞蹈学院现代舞专业建设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系统、科学的中国现代舞教学体系,其中包括了“四个原创”——原创性的教学大纲、原创性的教材、原创性的剧目、原创性的学术专著。这一教学学派的成立与发展并非是对外国经验的照搬与模仿,而是根植于中国文化,是北舞现代舞人经过短短20多年的艰苦奋斗,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在全国艺术院校中,我们首先创立了培养编导、表演与教学为一体崭新的“复合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并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绩,为此后现代舞专业学科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提出,现代舞在中国必须也只能走本土化发展的道路。因为中国现代舞人无论是身体记忆、肌肉记忆、生活记忆、文化记忆、审美记忆乃至他们的骨髓和血液里都流淌着中国人的基因。

北京舞蹈学院

孙龙奎教授聚焦舞蹈编创中创意与结构的关联性,从创意标准说、创意结构说、作品顺序说三个方面展开了发言。他认为,思维决定人生高度,思想决定生命深度,精神决定人性光度,这便是创意的标准。就创意的结构而言,结构的形式逻辑讲究研究概念、观念、理念、信念的四念合一;形象的语言逻辑讲究延伸形态、情态、心态、神态的四态合一;起承转合的逻辑讲究研化心斋、性斋、德斋、道斋的四斋合一。观赏作品时则应遵循春夏秋冬、知行合一的顺序。欲要创新,就要立主脑、密针线、脱窼臼,从而保持作品的独创性。

北京舞蹈学院

张建民教授系统梳理了中国舞蹈编导实践理论体系的建构历程,认为中国舞蹈编导理论体系肇始于上世纪50年代我院首届编导训练班。经过首届编导本科班正式启动至今36年的历史锤炼,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舞剧编导逐渐中囯化,并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具有传承价值的舞剧编导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在培养舞蹈编导、生成创作理论及编舞技术等方面行之有效。他指出,回顾和梳理为的是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我们应该重视编导系,以创作力量带动舞蹈表演专业的发展,为中国文化艺术建设添砖加瓦。

北京舞蹈学院

张云峰副教授以自我的学舞、编创经历为切入,分享了自己的创作转向和对中西舞蹈交流、碰撞的态度。他认为自己从本科学习到2001年留校任教,再到2010年至2011年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帕切斯学院进行舞蹈编创研修,完成了由开发身体、教书育人到解放思想的巨大转变。访学正是他创作的一个里程碑,一方面让他更加深刻地思索何为人、何为舞蹈、何为生命等问题,另一方面更加直观地体会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所在。对于舞蹈文化交融,他指出要摒弃原封不动套用、挪用西方文化的错误思想,以我为主,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将西方作为镜照来思考中国文化自身的问题。

北京舞蹈学院

马南教授分享了她舞蹈之路的两次重要转折,强调了自信的心态和扎实的技术之于编导的重要性。她认为,从1993年现代舞第一届大专班到2021年第19个本科班,现代舞专业已经在我院落地并生根发芽,繁荣生长。现代舞专业的建立是中国舞蹈艺术创作的一剂强心剂和催化剂,推动着中国舞蹈的创作和发展,这一切成果都是由老一辈教师辛苦打拼出来的,现代舞之所以有今天的局面,他们功不可没。作为今天现代舞专业中的一员,她提出要借助十四五的契机,不断思考编导教学的未来发展,探索现代命题下舞蹈教育教学的最佳模式。

北京舞蹈学院

郑坚鹏教师的发言题目为《基础的力量——我教本科18年》。他在发言中阐释了对“基础”的理解:第一层为“学院基础”,即创意学院发展至今凝结的是前辈们努力付出的基础,我们需要学习、消化并继续传递给学生;第二层为“学生基础”,即每一位进入北舞学习的学生都有其自身由内在基因与生命记忆共筑的基础,高等教育同样要强调基础的力量,强化学生对基础的守护恰是不忘初心的体现;第三层为“教学基础”,立足课堂教学,不断反思如何将扎实的基础能力与知识转化为学生爱听易懂的教学内容。最后,他根据自己18年的教学经验为学生学习提出了三点建议:一为目标“取法乎上,得其中”,即目标要高远;二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即过程要坚持;三为“大成若缺”,即结果要释然。

北京舞蹈学院

我院附中毕业、留学海外多年的高山教师称自己为半个“外来者”,通过自己“看见”的种种,他谈及了自己近些年的教学反思。他认为现当代艺术的核心理念有三个:其一,真实。其解决的是心理问题,指编导要排除内心的种种杂质,获得创作灵感;其二,自然。其解决的是身体问题,要求创作主体与表演主体都要重视身与心的互动与链接;其三,自由。要求编导敢于冲破传统、另辟蹊径。关于教育教学,他提出平衡、平等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师要尊重、爱护学生,建立与学生的良性互动。最后他提出了三点畅想:未来的艺术可能在融合中成为performance(表演艺术);编导系可能会慢慢渗入在各个院系当中;要把更多的爱带进教学、管理、科研当中。

北京舞蹈学院

顺延着高山教师对现当代艺术理念中“真实”的理解,慕羽教授邀请肖苏华教授分享了他对现代舞中“真实”的看法。肖苏华教授认为,现代舞追求的是真实和朴实,这一方面需要编导在创作中保持真实,另一方面要求编导有足够的文化底蕴来支撑自己的艺术创作,因为编导拼的不是技术,而是文化。

北京舞蹈学院

最后,张永庆教授进行总结发言。他呼吁大家关注创意学院的发展动态,鼓励大家多与创意学院进行互动与交流,也期盼着创意学院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作出更多名副其实有创意、好看、好听、好玩的,能够让人深醒、沉思、久久不能忘怀的优秀作品。

北京舞蹈学院

正如慕羽教授在开场发言中谈及:“36年中国编导专业、学科的建立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在我院专业学科建立、成长和开拓中,每位老师都有着自己的‘看见’。”正是我院一代又一代编导的亲历与看见、传承与创造,为中国舞蹈创作史书写了一页又一页的华美篇章。我们希冀创意学院在已有的36年发展基础上“扶摇直上”,为中国乃至世界舞蹈创作贡献出北舞力量。

下期预告 敬请期待

2021年5月,由附中承办的第八期沙龙“一切从‘蹲(plié)’开始——附中芭蕾舞与中国舞教师的对话”,将于北舞综合楼黑匣子举行,届时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莅临。

北京舞蹈学院

来源:科研处

文字:苏心

图片:冯时

排版:李海明

责编:刘菲

总第 770期

2021 第 64期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北京本科院校-北京舞蹈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北京舞蹈学院-“306青年学者沙龙”系列报道③创意学院:看见·36年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