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时代学术前沿
突出性别研究特色
特稿
妇女的劳动脱贫——基于产业扶贫案例的性别敏感性分析
李小云 季岚岚
民法典时代妇女权益保障的进展与挑战
马忆南
女性与法律
中国防治对未成年人性暴力的进展和挑战
姜秀花 李线玲
性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信息查询机制比较研究
张荣丽
离婚案件中未成年子女的参与权
但淑华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国际法评析:以《儿童权利公约》为视角
牛帅帅 赵 越
女性高等教育研究
作为通识教育的“女性与社会”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以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为例
胡晓红 王 晶 张淑燕
社会性别与社会工作实践:一项高等教育课程的行动研究
赵尉宏 裴谕新
家庭研究
金钱态度的代内相似与代际传递研究
池丽萍 郭苹苹
留守儿童物质主义价值观的预测因素:物质与情感,孰轻孰重?
于泳红 辛自强
宏观经济认知对未婚青年择偶标准偏好的影响
张红川 吴雪扬 张钟月 吕杰妤
基于助推理念的家庭财务规划行为干预策略
刘 菲 辛自强
国外妇女研究
多层次的世界:关于贯彻北京世妇会精神以及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325号决议中性别议题主流化的思考
王丹凝
泛非通讯社性别专栏社会性别敏感分析
蔡 珂
思政研究
学生资助有助于提升贫困生政治价值观吗?——基于全国14所高校的抽样调查
吴唐燕 石 彤
思政课弘扬抗疫精神的四个着力点
王 欢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创刊于1989年,是我国第一家以探索和研究妇女问题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由全国妇联主管、中华女子学院主办,1991年开始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特色定位于女性/性别、儿童、家庭研究,创刊30年来,始终坚持性别平等,引领和传播先进性别文化,在相关学科研究领域具有领先水平,为推动女性/性别、儿童、家庭研究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其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供稿丨《中华女子学院学报》编辑部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