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国际博物馆日 | 点亮博物馆之夜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考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21-5-22 20:51:19 文/易瑾轩 图/马超

关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的关注、了解和参与,便将1977年5月18日设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自此,每年的5月18日,世界各地博物馆都将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庆祝属于博物馆自己的节日,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走进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5月14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交互技术1》课程的结课汇报上,同学们选择了“博物馆”这个主题,制作了一组有趣的交互装置作品——“博物馆奇妙夜”。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创作背景

Creation Background

相信很多小孩子都幻想过,白天人来人往的博物馆,在闭馆之后,当它恢复了它原有的寂静和神秘,那些展品会不会悄悄醒过来,伸伸胳膊动动腿,凑在一起窃窃私语,讲述彼此的经历,唠些穿越时间的悄悄话。这不仅仅是孩童相信“万物有灵”的天真。更是因为这些文物,看似没有生命,却因为凝聚了文明和历史,而给人以无限遐思的可能性。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厅

米海鹏老师的《交互技术1》课程的结课作业适逢博物馆日,美810的同学经过讨论,决定借全班的大作业的机会,用我们本堂课所学的硬件和编程技术,致敬电影《博物馆奇妙夜》的同时,满足自己童年时小小的幻想,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也为人类文明的诺亚方舟,庆祝属于它自己的节日。

《交互技术1》是一门设计和工程的基础课程。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设计提供了新的支持,交互性越来越成为设计的重要特征。本课程的目的是学习交互技术的基础知识,理解交互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方式,通过对典型问题的解决,了解工程技术的方法与思路,并通过对特定课题的实验训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交互技术特点与应用,主流技术与手段,物理计算的概念,开源硬件平台、常用的传感器及驱动器介绍,常用的交互设计编程知识等。课程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两项课程作业设计作品。

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交互设计技术实现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方法。同时希望学生理解交互技术的基本概念,熟悉交互设计的技术平台,了解编程基本方法,理解输入输出,传感器及驱动器等概念并可应用。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具有创意的交互装置作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创作手记

Presentation

结课作业展示视频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午夜的钟声敲响

那是展品们狂欢开始的集合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蒙克的名画《呐喊》率先醒来

这幅表现主义的作品

穿越数百年的时间

仍然将忧虑和绝望通过惊恐的呐喊传达了出来。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米隆掷铁饼者

凝聚了希腊雕塑艺术“引而不发”的力量感

和其背后的理性、和谐、永恒的精神

但是此刻他被尖叫吵得受不了了

只想把铁饼掷向“呐喊”张大的嘴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唐代弹琵琶女俑拨弄起了古旧的琵琶

发出了一连串悠扬的琴音

这可比“呐喊”的尖叫悦耳多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而她没注意到的是

她身后的士兵人俑正低下头悄悄看着她

那逐渐涨红的面颊和那鼓点般的心跳

出卖了这位勇士的“小心思”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这时

霸王龙骨架悠悠醒来

一声霸气的龙鸣

昭示着他曾经地球霸主的地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它吵醒了猴子先生

猴子抓紧藤蔓荡起了秋千

哎呀

它打碎了名画的画框

明天工作人员又要头疼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此时,随着玻璃碎裂的声音,博物馆中所有的文物都醒了过来,伴着音乐开始了它们的午夜狂欢——别怕,清晨六点的时候,一切都会恢复原来的样子。只要你不说出去,不会有人知道这个小秘密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创作过程 & 感想

Creative Process & Feelings

5天时间,16名同学,是怎样完成“博物馆奇妙夜”的呢?同学们也有很多想分享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场景设计草图

向上滑动查看课程感想

上这次技术类课程很开心!让我知道编程还能变得这么好玩。愿意去主动接触编程一类的东西,也相比于大二更能理解其逻辑。再来就是这次大作业合作的氛围超棒,第一次全班做一个大作业,各司其职感觉效率超级高!最后做出来的成品也挺满意的!

——胡平

感谢老师助教的细心帮助,和同学们完成大作业的积极态度!体会到了大集体的快乐,和前所未有的合作体验,看到最后的作品也是对班级的同学佩服之至,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辛苦了大家,辛苦了老师们~

——刘凌君

我在这次课程中学习到了很多程序设计的知识,之前粗略学的编程的知识又得到了回顾。同时,和大家一起做作业,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三天能做出来只有团队才能做到,最后成功的时候大家在一起欢呼特别有成就感。这几天大家一起泡在教室轮流上岗,一起点外卖,感觉大家的感情也变得越来越好了。

——吴羽单

相比之前对于程序设计有了更系统的了解,也能更加理解底层逻辑,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克服了对于技术的恐惧,并且发掘了新的学习兴趣hhh。大作业全班同学一起分工合作、一起熬夜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大家虽然很辛苦但都很快乐,从各种方面来讲都学到了很多。

——艾瑞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场景设计色稿

向上滑动查看课程感想

经常会觉得,做设计的时候,最初的策划就像掬起了一捧水——后面执行的时候总会这里漏掉一些,那里漏掉一些。因此前期要捧起尽可能极限的多,后面才能保证结果能看。这次合作的大作业不同,大家都把自己能做到的最好的水平发挥了出来,各尽其能,因此我们拼成了一个由每个人的最长板组成的木桶。短短三天的时间大家都为了这个作业尽心尽力(感觉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后整个装置动起来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交互技术的无限魅力和合作带给我的成就感和温暖。

——谭欣然

虽然对我来说,处理arduino的硬件和程序很困难,做作业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难以理解的部分,但老师亲切、详细的讲解让我可以很快上手。因为是在国外一个人上网络课,会有些难以参与课程,但是老师给予了我很大帮助,让我能很好地参与到课程中来,非常感谢老师!

——赵昰律

这一次的课程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非常特殊的经历。首先收获最大的是对程序运行的底层逻辑的深入理解,对编写程序的有了更更系统的了解,在编程能力上有了提升,同时也了解了一些有趣的程序相关的知识。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无论是小组作业还是集体作业都让我对arduino的兴趣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全班共做一个作业的特殊经历也让我在作业过程中收获颇丰。

——苏怡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美术组同学正在进行素材绘制

向上滑动查看课程感想

感谢老师和助教的付出和指导,在这门课上对硬件与交互了解了更多,并且体会到了学习的愉悦。最后作业制作的过程是短暂而难忘的,感受着大家倾注在这个作品上的精力与情感,debug时心里也多了更多责任,和更多的成就感。另外,我想,一起做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日常——会一直记得初夏闷热的教室,阴天早上的雾,鸟叫声,还没有醒来的校园;也记得当时因为这门课而彼此连接的大家,和属于我们的“奇妙夜”。

——刘一纯

对于合作的形式和感受来说,跟全班所有人一起共同向着一个目标努力的感觉有着前所未有的温馨和谐,团队合作的力量果然是无穷的。对于就写代码而言这一项技能来说,老师的讲授让我第一次学会独立思考程序和编写程序(好吧暴露了自己的真实水平~)在过去我对于程序的学习大多都是东拼西凑,凑完之东问问西问问,表面装作似懂非懂但自己真正开始写任何一个程序的时候都会手忙脚乱。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感觉自己在写代码这件事上有了真正独立梳理逻辑和敲出每一行的能力,遇到bug也会有条不紊地写更多程序想办法测试,也逐渐热爱上了交互装置这样的设计形式~

——殷佳宇

这节课让我更深的了解了程序的底层逻辑,对Arduino的编写有了更好的掌控能力,也能更愿意去写一些东西,老师也给了我们第一次全班一起合作的机会,整个合作虽然只有一周时间,但是整个氛围都很好,班上每个同学都努力完成自己的部分,每个人都发挥了自己的长处 ,最后的效果也很不错,感觉会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彭昕玥

这次课程培养了我对编程的兴趣和信心,让我学会用一开始的示例举一反三,可以实现一些比较基础的效果。最后的大作业的制作过程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我们将任务划分成多部分,每个同学各司其职,最后积极执行。每个同学都发挥了自己的长处,让合作的效率和效果最大化,是一次非常珍贵的经历,提升了我与队友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谢老师!

——李玥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程序组同学正在调试代码

向上滑动查看课程感想

这次课程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编程知识,有了一定的程序思维,对编程更加了解了。这次课程的抽签小组合作和全班合作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段难忘的宝贵体验,和平时合作交流不多的同学一起去努力,完成一件作品是很开心的一件事情。我也在这过程中学到了如何更好地去合作。同学们一起参与到一件作品的完成中,为了同一件事而努力,这是非常幸福的体验。

——段佳希

在米老师的这门课上系统的学习到关于硬件和编程的知识,对我影响很大的一点是让我不再恐惧编程。在最开始去做这个作业的时候会预想很多的困难,比如多人合作之间的不愉快,最开始的设计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实现……很出乎意料的是,全班16名同学在合作的过程中并没有产生不愉快,被砍掉的“需求”甚至因为结课前一晚的奇思有了更好的效果。一起在408合作的几天时间一定会成为大学生活中难以磨灭的一笔~

——于汉杰

这次以动手实践为主的课程穿插在以设计为主的课程之间,使我们可以“换换脑子”,重拾之前的课程中动手操作的乐趣。也启发了很多同学——包括我,对于毕业作品的设想,即用Arduino制造更加直观的,可以与观众交互的实体硬件展品。在最后的大作业中,我没有负责编程的部分,而是参与了手工制作的过程,其实这也是我更感兴趣的环节。

——陈龙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同学们在进行最后的调试和组装

向上滑动查看课程感想

这次的课程真正的激发起了我对程序的兴趣。在课程中老师讲解了很多编程的底层逻辑,帮助我能够更好的理解程序,这给了我结合程序做自己想做的东西的信心,让我面对程序不再有恐惧心理。全班一起做大作业的过程是一个很让我难忘的经历,我负责记录过程视频,因此经历了许多很感动的瞬间~

——王依柳

虽然只在这门课上做了两次编程的小作业,但是收获颇丰。老师当堂的讲述和布置的任务都很有意思,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我原来对编程的恐惧和抵触情绪,让我更清楚的理解了程序运行的原理,我开始认为编程其实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甚至产生了主动继续学习编程的兴趣。最后的全班合作大作业也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人越多往往合作越困难,但在这次合作里我们班的同学们各司其职,都在积极且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负责的部分,真的觉得特别难得,大受感动,这应该会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

——张玥滢

在这门arduino课上,我通过三次作业系统学到了很多编程知识,不只是新硬件模块的使用,更多的是程序逻辑、面对不同需求不同场景的各种解决方法。在编程过程中慢慢通过自主分析或和同学的讨论一点点满足产品的需求是一件非常有趣和有成就感的事。这次和多个同学合作编程,不仅没有出现大家互相不理解的情况,反而碰撞出了新的火花,避免自己一个人钻入牛角尖,debug也更有信心。大作业过程虽然工作量大、时间紧,但大家都贡献了自己的长处,自己也从别的同学身上学到很多,整个过程非常愉快,希望以后的课程还有一起做大作业的机会

——郭心怡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同学们在教室一起完成作业

制作过程视频

课程结语

Epilogue

“博物馆奇妙夜”是美810班同学在《交互技术1》这门课程中的结课作业。这个作品中使用了多个交互组件,它们互相配合,完成了一场发生在博物馆里的精彩演出。而参与课程的16位同学,也通过互相配合,完成了从策划、脚本、美工、技术等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呈现了一项高水平的课程作业。

——授课教师:米海鹏 信息艺术设计系副教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交互技术(1)结课合影

资料提供|美810

文案 | 谭欣然

原文编辑 | 于汉杰

图文编辑| 罗雪辉 冯佳琪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北京本科院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5.18国际博物馆日 | 点亮博物馆之夜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