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香港文汇报综合报道)「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要增强文化自信,以美为媒,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在清华美院校庆特别展上,《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雕塑小型复制品特别醒目。
清华学子19日迎来学长习近平。在清华美术学院,他参观了美院校庆特别展,了解重大主题和国家形象设计作品创作、展示等情况介绍。港人熟悉的《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雕塑小型复制品在展览中处于醒目位置。“这件香港回归时中央政府赠送的雕塑,出自美院的前辈之手,真是好有渊源。”来自香港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王琦说:“能在学院展厅看到寓意香港永远繁荣昌盛的金紫荆,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盛开的金色紫荆,联系着我们内心深处爱国爱家爱人的情怀。”
清华美院校庆特别展的展厅内,该院师生的作品,构成了中国工艺美术经典“长廊”。从《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雕塑,到香港回归标志、澳门特区区旗区徽;从建国初期的三大勋章,到近年来的国家勋章;从1949年开国大典美术设计,到新中国成立70周年广场景观设计“红飘带”、彩车及礼宾车……作品涵盖国家庆典、国际盛会、日用设计等各个领域。清华美院的前身,是1956年11月成立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9年11月并入清华大学,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设计艺术类高等学府,学院坚持“工艺美术”与“设计艺术”并重,开创了一条“为民族而设计”的文脉传承道路。
1997年1月9日,国务院邀请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院、上海雕塑院、清华大学等七家单位创作中央政府赠送香港特区政府的礼品雕塑,7家单位立即抽调精英力量组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创作组,由原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常沙娜任组长。经过82天的紧张创作,《永远盛开的紫荆花》设计方案于当年3月底正式通过。1997年4月下旬,作品运往南京晨光机械厂铸造,以青铜铸造,表面贴有意大利金箔,雕塑长、宽、高均为6米,重70吨。雕塑于6月初完成,6月底在香港会展中心广场安装完成。1997年7月1日,正式揭幕。如今,这座寓意着香港永远繁荣昌盛的巨型雕塑,已成为香港的一个标志性景观。
●《永远盛开的紫荆花》/ 常沙娜主持设计/1997
能在自己学院的展厅中看到寓意香港永远繁荣昌盛的金紫荆,王琦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她说:“盛开的金色紫荆,联系着我们内心深处爱国爱家爱人的情怀。有国才有家,作为在内地求学的香港学子,我切身感受到国家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深深吸引我将个人前途发展融入祖国发展、民族复兴的宏大伟业中。在心中和迎接习主席的同学们一道呐喊——百年接力,强国有我,请您放心!”
同样来自香港,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国际合作高级主管兼世界慕课联盟助理秘书长黄尔诺在学生时代是清华大学国旗仪仗队创队26年来首位港澳台队员和旗手。
黄尔诺看到鲜红色的国旗配着110周年校庆的清华紫小旗,在热闹非凡的清华园中飘扬,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清华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黄尔诺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回想到自己对教育的初心、加强了对未来中国教育的信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教育强国建设,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重要桥梁,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在推动在线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我将把习主席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强大的动力,为世界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力量,讲好中国故事。”
资料来源/摘编自 香港文汇网
图文编辑/罗雪辉 冯佳琪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