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大会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
脱教育之贫,靠教育脱贫
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宝贵经验
近年来,我校涌现出
以“双助双服”老教授党员先锋队为代表的
一批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扶贫团队
弘扬二外人家国情怀
发挥学科专业优势
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八年!老教授“组团”扶贫送教
近年来,学校党委积极响应中央“精准扶贫、教育扶贫”号召,组织英语和旅游专业的老教授,成立“双助双服”老教授党员先锋队。以“助力基础教育教学、助力青年师生成长,服务青年师生、服务社会大众”为目标,连续8年在河北承德、河南信阳、内蒙古赤峰和西藏拉萨等地区开展“贫困地区助教助学专项行动”,至今已举办培训班24个,培训师生近万人次。
“双助双服”老教授党员先锋队助教助学开班仪式
赴承德举办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班
为内蒙古喀喇沁旗旺业甸学校捐助大学生军训服及爱心助学金
同时,在京津冀贫困地区建立老教授助教助学基地6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3个,带动数百名二外在校大学生开展义务支教助学活动。开展“夕阳红爱心助学金计划”,老教授钱炜、史美珍捐助的助学金受助生已达100多人次。
推荐阅读
国家表彰!北二外老教授党员先锋队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媒体聚焦!专版报道!北二外“老教授党员先锋队”连续7年“组团”送教
精准!“引智帮扶”牵手山神庙村
2018年5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做好北京市低收入村和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学校积极参与市属高校“引智帮扶”工程工作,与门头沟区雁翅镇山神庙村结对,开展“校村联手”,实施“精准帮扶”。
2019年4月18日,校领导带队“引智帮扶”工作组赴门头沟雁翅镇山神庙村,实地察看了村容村貌,就有关帮扶项目实地进行踏勘。
2020年9月,校医院组织全体党员赶赴门头沟雁翅镇山神庙村开展义诊活动,为村民进行了血常规检查等常规体检,并进行诊疗和健康咨询,免费发放部分治疗药物。
山神庙村坐落在109国道芹峪口以北,依山而建,海拔较高,自然资源稀缺,现居住人口以留守老人为主,劳动力匮乏。“牵手”以来,学校积极发挥专业和智力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切实帮助山神庙村解决实际困难,为乡村振兴和村民增收致富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020年10月31日,校学生艺术团在门头沟山神庙村组织慰问演出,该村70余名村民观看了演出。
扶智!为旅游扶贫“传经送宝”
近年来,我校积极发挥旅游学科优势,深入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引导鼓励专业教师将业务优势、专业经验与老少边穷地区资源优势结合,在旅游规划引领、产品线路设计等多方面,为旅游扶贫提供解决方案,帮助贫困地区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帮助地方政府把美景与人文推出去、把游客与消费引进来。
2017年10月,我校校长助理邹统钎教授为贵阳市旅游管理干部培训乡村旅游与扶贫旅游相关知识。
2019年6月,我校旅游科学学院师生完成《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泉口镇腰巴槽村旅游公益扶贫规划——“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2018-2025年)》并顺利通过评审。图为调研人员在当地沟通规划思路。
同时,学校连续十年举办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鼓励青年学子投身旅游扶贫事业。十年来,从贵州遵义到陕西铜川,从河南兰考到四川南充,从安徽金寨到福建南平,参赛选手们的作品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业态相结合,为老区打造一份适合发展的“红旅方案”,为决战脱贫攻坚扎实助力。
2020年11月19日至21日,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总决赛在福建省南平市举行。
推荐阅读
红绿相映!创意飞扬!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总决赛在福建南平落幕
近300所高校参赛!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青春!奔赴脱贫攻坚一线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校连年有毕业生主动请缨进藏扶贫,发挥专业优势,奋斗在基层工作“最一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青春之花盛开在雪域高原。
我校赴藏基层工作毕业生
同时,学校组织学生社会实践队伍,在寒暑假以脱贫攻坚为主题开展调研活动。二外学子或到基层调研、增长本领,或扶贫助农、下乡助学,或“云端”授课、点亮心灯……在脱贫攻坚一线洒下青春汗水。
二外学子在全国多地开展脱贫攻坚主题调研
北二外翔宇班被中国扶贫基金会授予“爱心团体”荣誉称号
推荐阅读
邵真真 | “毕业后,我选择了‘进藏扶贫’这条路”
大学生援藏 让青春盛开在神秘而又神圣的雪域高原
今天,我校师生通过多种方式收看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并写下了二外人
心系祖国繁荣富强的理想
身赴扶贫攻坚一线的担当
今天,我在广西的家中观看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我感到热血沸腾,因为我的家乡,就是得益于党的扶贫政策,从而越变越美好。在我很小的时候,到处都是泥土路。不下雨时,那路上全是扬尘。下雨时,路上全是泥泞和水坑。崎岖的泥土路,不仅让我们的出行变得困难,也影响到我们甘蔗原料的运输。自从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落实到我们小镇,我们偏僻的村落,都通了宽敞平整的水泥路。此外,党和国家给蔗农的补贴也越来越高,蔗农的腰包越来越鼓,蔗农纷纷建起了自住楼。道不完的事实充分证明,我们百姓坚持跟着党走,才能拨开云雾见青天,才能走向心中理想的美好生活。
——黄灿灿 文化与传播学院 2018级
脱贫攻坚是我国的一项历史伟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参与扶贫同志爬高山、涉深水,真正诠释了“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不禁想起前段时间热播的扶贫剧《山海情》,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探索,将“干沙滩”建设成“金沙滩”,令人动容。正是扶贫干部们的身体力行和默默奉献,我们才得以实现脱贫攻坚的奇迹,完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王梦瑶 中东学院 2017级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是该彪炳史册的。这光辉的成就来自党,来自一线扶贫干部,更来自全国上下的人民。我们涌现了向绝壁要天路的基层扶贫书记毛相林,回到家乡奉献出生命的黄文秀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担负起时代的责任,做好在困难中接受考验和磨炼的准备,要磨练本领,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谭婧仪 日语学院 2019级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在观看完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之后,我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正站在这场脱贫攻坚战的硕果上。我们肩负着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要在继承脱贫攻坚精神的基础上,善做“加法”。不断丰富自己,永远保持求真进取之心,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建设者与守护者。
——马洪芹 英语学院 2020级
我来自贵州农村,家里的交通曾经十分不便,上学需要“跋山涉水”。现如今,条条大路贯通并连接每个乡镇,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大山到外面去上学,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学成之后回来造福家乡。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新时代的青年,一名预备党员,有一种使命感一直在指引着我,以后也要像那些驻村的青年党员干部一样,扎根基层,贡献家乡。不光要做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见证者,更要做建设祖国、奋发有为的奉献者。
——徐露 旅游科学学院 2018级
一腔热血向着祖国号召的方向
一片深情倾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二外人始终在路上
二外人始终愿担当
初心不改,砥砺前行
决战脱贫攻坚后
崭新的画卷在我们脚下铺就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翔宇东方新闻社出品
来源 | 党委宣传部
图片 | 新华社 央视新闻 资料图
文案 编辑 | 于珊珊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