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命之水到文明之源 韩美林主题雕塑《良月流晖》诞生记

关注

本文发表于《中国日报网》,记述了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创作完成主题雕塑《良月流晖》的经过。著名作家冯骥才认为,这是“韩美林最有灵气的作品”。现节选转载于此,以飨读者。

美丽洲的“大篷车”

2019年的5月,当韩美林老师首次把他的艺术大篷车开进良渚美丽洲时,他有一种“放下”的愉悦和轻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欣慰,他把从李白诗歌里读来的磅礴与浪漫,连同他对于雕塑艺术的丰厚积累和灵感一同赋予了三江源。现在,他带着他的大篷车一路向南来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了解韩美林艺术的师友,无人不知韩老师艺术大篷车的奥秘,大篷车行进的线路,也即韩老师挖掘汲取民间艺术资源和养分的征途。

于韩老师而言,那些蕴藏于华夏大地的民间艺术的精髓宛如安德烈·纪德意寓的“人间食粮”,它们无论自带光彩还是暂时被隐没,都闪烁着无法阻挡的“泥土的光芒”。“人间的食粮,来自生命最深处”——那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在他著作的序言里这样写道——“当你读完这本书时请丢下它。然后出发”。

当韩老师走进那个叫做“良渚”的王城,一切改变都不奇怪,一切生发皆有可能。从孕育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腹地,到实证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的江南良渚,这是镜头切换下的时空转换,更是韩老师再自然不过的创作新动能与艺术再出发。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速度与激情

从最初的题材吸引,到置身良渚古城遗址进行创作情绪体验,再到确立在申遗一周年时落成良渚主题雕塑,整个周期满打满算也不过一年左右的时间。

好在韩老师是快手,像香港才子、金庸好友倪匡一样的快手。

传说中的倪匡是这样创作的:10万字的长篇小说10天搞定,吊打业内所有人。至于剧本,他的书桌有8个抽屉,一个抽屉一个剧本,每天一个抽屉写一小时,写完就去找朋友喝酒。

韩老师的“抽屉”宝藏和倪匡一样多,也许更多。不同的是,韩老师不喝酒,他疯狂创造。

2019年,韩老师经历了庚子年邮票设计、杭州亚运会吉祥物评审和新中国70周年华诞观礼等一系列家国大事。然而于如此纷繁的头绪和陀螺般极速旋转的时光中,韩老师的步履最匆忙,也挡不住他对探寻良渚古老国家形态及先民生存足迹的无限热望。5000多年深邃的时光,天书般的文字记载的天书般的历史,神秘器物上的刻画符号与精致纹样,以及那巧夺天工和冥冥中操控一切的超自然之手——这一切与他多年来践行的东方美学梦想,和他庞大的艺术体系有着天机般的玄妙姻缘。他和他的视线与精神所触摸到的良渚一见钟情,良渚成了他梦萦魂牵的世界。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韩老师孜孜不倦地从一切可获得的史料和音像资料里汲取养分,而他愈学习,就愈觉得认知的匮乏与不足。8月,韩老师借亚运吉祥物评审之机再次深度考察了良渚。10月底去宜兴筹建韩美林紫砂艺术馆开馆,还时时感觉自己掌握的良渚出土文物形象太少,不断找更多辅助资料来学习感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要碰撞。”韩老师说,“要让更多的人走进良渚,互相激发。”当韩老师那样说时,他的雕塑设计也进入了一个特殊的时期,韩老师把它称作“黎明前的黑暗”,“不过这没有问题,一定能找到解决方案,因为艺术是自由的。”韩老师像自言自语,又像是对每一个和他探讨良渚文化的人们说。

这个构思上的瓶颈和突破大概整整花去了韩老师数月时间,期间韩老师一如既往地像倪匡一样往每个“抽屉”里充实新内容,包括杭州艺术馆3期开馆,向杭州市捐赠500件多类别的作品。2020年3月,在几乎所有人的关注重点都还在新冠疫情上时,韩老师发布了他已完成良渚雕塑设计并进入泥稿制作阶段的消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疫情时期的工作

韩老师对良渚雕塑的思考从未停止。“作为19届亚运会的圣火采集之地,良渚的意义犹如奥林匹亚之于奥运会”——年前围绕主题雕塑展开的一场未竟对话,不经意点亮他的灵感火花。他觉得自己正更加逼近和清晰他的方案,并且这一次,那个他心里寻找和渴望的形象已呼之欲出。

然而韩老师病倒了,而且似乎并不那么轻松。为争抢时间,韩老师早已偷偷地把他的设计搬到了北京医院。另一方面,各种筛查和检测也连带诊断出韩老师“头晕耳鸣”的症结除了美尼尔综合症还因为椎动脉初始端狭窄,如果因此要采用放支架的方案来进行治疗,意味着良渚的创作很可能被暂时中断。紧急时刻,曾同样到过良渚,同样获联合国和平勋章的老战友、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来到了韩老师的身边。

“医生负责你的健康,你负责良渚雕塑。”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就这样,北京医院、协和医院和阜外心血管医院的医生共同携手,用最先进的药物球囊解决了韩老师椎动脉的狭窄问题。当医生告诉韩老师一切顺利,他可以像平常一样该干什么就干啥时,韩老师的眼泪洒落在他多次修改过的设计图纸上。在那里,基于良渚漆器纹样设计的火焰图案,正以不可阻挡的态势向天空升腾。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4月23日,出院以后的韩老师马上和“同学们”一起着手制作3米高的玻璃钢雕塑小样。25日晚,韩老师完成了雕塑阐释的系列手稿,23点,手稿电子版正式形成。次日凌晨,韩老师将所有汇总编辑完成的资料发送到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5月22日,韩老师和夫人周建萍一道在艺术馆的空旷处审视已经加上基座的雕塑小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5日,在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张俊杰的带领下,来自浙江建筑、考古、规划等部门的专家和负责人一行九人来到了北京韩美林艺术馆,共同围绕雕塑设计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9日上午,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再次迎来了韩老师和他的工作团队,仰望蓝天,已经相当熟悉遗址公园正门周边环境的韩老师徐徐松开手中悬吊气球的线索。当他把气球最后停留在一个高度,韩老师也在心中默念,愿良渚先民感知华夏子孙穿越时空的致敬!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6月18日,韩老师隔空对雕塑安装进行“云指挥”,从此,遗址公园正门40米开外的土地上,高达20米的主题雕塑“良月流晖”屹然挺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从生命之水到文明之源

雕塑究竟是什么?

有人说:雕塑是存在于空间中的实体,它占有空间,影响空间,同时改造空间。有人说:雕塑在古代与建筑结合,当雕塑从“他物”中独立出来成为视觉的中心,它也具有了象征的意味,并产生纪念性的观感。还有人说:由于雕塑易于与形而上的东西结合,雕塑也更具有叙事性和感染力。

在更具体的层面,雕塑还跟风力、材料、应力和氧化有关。

“雕塑跟这个时代有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韩老师补充说。

良渚的雕塑,主题是文化,是文明之源。

如果说水是生命的起源,那么火则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当人类与火连在一起时,人类文明便踏上了一个全新的伟大转折点。对文明本源的探寻,让韩老师理性回归,洞若观火。凭着详尽科学的考古体验与精准的资料史实把握,他以直接纯粹的文化符号叙述与有机衔接,重建他心目中的古国葳蕤与璀璨华光。通过良渚最具代表性的“神人兽面”图腾和玉琮等经典器物,融合太极阴阳、天人合一思想,构建出一个极具辨识度的古代东方华美世界。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韩美林玉器手稿

由火焰、玉器、基座和水池构成的《良月流晖》彰显了良渚文明的价值内核和精神延展。顶端跳跃灵动的火焰,象征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原动力。圆形的玉璧既代表上天,也是古文字“良”的变形。居于中间的三叉形器,代表人与天地的相互呼应。玉器的组合,融合了天地人的意象。琮形基座,象征矗立良渚大地的古城和水利系统。刻在玉琮上的神秘符号,来自远古的良渚陶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韩美林《良月流晖》手稿

在所有这些元素和意象中,“火”是一个意外,一种超越。它越过一切思维和想象的樊篱;它轻盈,流动,闪耀,燃烧;它是文明的火种,又是圣火的烈焰;它超越“水”,同时更点亮“水”。

这就是《良月流晖》,冯骥才认为“韩美林最有灵气的作品”。这就是《良月流晖》,一件无所谓体积大小,也无所谓规模震撼,却依然在它有限的尺度内实现造型上的抽象性与自我表达的韩美林新作。走过盛夏的热烈,迎来秋日的酷爽,它还是那么适合与它迎面相视,还是那么倔强那么我行我素。

它是良渚的前世与今生。

一切曾经一筹莫展的,都已慢慢解开与成就。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End -

摄影|李天宇 等

编辑|吴静茜

资料来源/转载自 韩美林艺术基金会公众号

图文编辑/罗雪辉 冯佳琪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温馨提示:在浏览“从生命之水到文明之源 韩美林主题雕塑《良月流晖》诞生记”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问题, 该内容由用户上传,目前的状态为内容正在审核中。

ai审核.png

对本文进行反馈,可以加快审核进度或“点击这里”前往其他网站查看。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北京本科院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从生命之水到文明之源 韩美林主题雕塑《良月流晖》诞生记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