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4·15!国际关系学院师生热议国家安全!

国际关系学院,艺考

国际关系学院

2020-5-21 19:22:54 文/马诗云 图/纪琳瑜

关注

国际关系学院

2020年4月15日是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当前,抗击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堪称是全球同频共振的主旋律。国内疫情虽然初步得到控制,但国外疫情却进入爆发阶段,严防境外输入病例、严防疫情反扑、有序开展复工复产,成为国内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世界范围内肆虐的疫情和由此引发的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治理、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摩擦与碰撞,为今年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设置了更加深刻而迫切的议题,也为我院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宣讲团的老师和同学们开辟了更加丰富多元的研究视角。

在此形势下,我院党委立足校情实际,紧扣办学特色,组织开展了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系列活动。

国际关系学院

《国家安全教育》系列教材出版

国际关系学院

近年来,刘跃进教授牵头的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教学科研团队,承担了一系列校内外研究项目和课题,其中的陕西版《国家安全教育》系列教材和人民东方版《国家安全教育》系列教材,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国家安全教育的开展。

陕西版《国家安全教育》系列教材由陕西省国安办组织、策划,包括大中小学各个学段,小学到高中各册已于2019年10月出版,大学版也将于近期出版。根据陕西省国安办的要求,这套由西安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结合陕西省国家安全实际,突出了陕西地方特色,已开始在陕西的中小学生中试用。大学版出来后也将及时用于陕西省各高等院校的国家安全教育中。

国际关系学院

陕西版《国家安全教育》书影

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安全教育》系列教材,包括从小学到初中各个年级,每个年级分上下两册,下册已于2020年1月出版,并被部分学校用于本学期的国家安全教育中,上册正由出版社编辑加工,出版后将用于下学期的国家安全教育。

国际关系学院

东方版《国家安全教育》书影

《国家安全教育》系列教材(西安出版社),已于2019年底至2020年3月期间陆续出版发布。本系列教材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对于普及国家安全知识、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教材也于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我院刘跃进教授团队负责了由陕西省国安办组织、策划的《国家安全教育》系列教材(西安出版社)间陆续出版发布。本系列教材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对于普及国家安全知识、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关系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国家安全大家谈

在新冠疫情爆发与蔓延的形势下,我们对野生动物、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及致病机理、疫苗研发等问题产生了更多的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对生物安全领域的思考。新冠疫情与生物安全到底有何联系,让我们跟随刘跃进老师一同学习吧。

国际关系学院

生物安全的本义与生物安全问题

刘跃进 教授

新冠疫情,使“生物安全”成了一个热词。

但是,疫病和疫情,包括以往的瘟疫,本身都不是“生物安全”,而是范围更为广泛的“生物安全问题”,严格来说是“生物影响”,更具体来说应该是“疫病威胁”,即国家安全学理论所说的“疫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和危害”。

“生物安全”的主体是生物,“生物安全”的本义是生物本身的安全。

世纪之交构建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时,我们把国家安全问题分为四个基本方面,一是国家安全本身及其构成要素,二是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三是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四是国家安全保障问题。

在这个国家安全体系中,“生物安全”是第一个方面的内容,即国家安全的构成要素。

具体来说,当代国家安全包括国民安全、国域安全(“国土安全”的扩展)、资源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主权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等12个基本要素,生物安全属于其中的资源安全。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基本要素、一级要素,其下有土地资源安全、水资源安全、气候资源安全、矿物资源安全、生物资源安全等五个二级要素。生物安全,就是其中的生物资源安全,是资源安全下的国家安全二级要素之一。这是“生物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准确地位。

如果硬把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病菌、病毒、瘟疫、疫病等等说成是生物安全,那么准确的概念只能是“病菌安全”“病毒安全”“新冠病毒安全”等等。这样的概念,确实属于资源安全下的生物安全,更准确的地位是“微生物安全”的一种。动物安全、植物安全和微生物安全,是生物安全的三个基本类型。

然而非常明显,我们都不希望病菌、病毒和新冠病毒等等获得安全。人类防疫抗疫,就是要这些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病菌、病毒不安全。因此,不能把新冠病毒及其相应的疫病、疫情直接说成是生物安全,不能把它们置于具有肯定意味的“生物安全”概念之中。

新冠疫病和疫情等等,虽然不能置于肯定性的“生物安全”概念之下,但它们都是与生物及生物安全相关的“生物安全问题”。“生物安全”是生物本身不受威胁与侵害的状态,“生物安全问题”则是与生物安全相关的事项及与生物相关的安全事项,其范围要比“生物安全”广泛得多。各种不同的“生物安全问题”,分别处于国家安全体系四个方面中的第二、第三、第四个方面。

在国家安全体系第二方面内容中,即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中,有“自然资源”一项。这就是说,自然资源的多寡、类型和分布等等,会影响国家安全。作为自然资源之一的生物资源,以及包括各种病菌、病毒在内的微生物状况,都是影响国家安全的“生物安全问题”。

国家安全体系第三方面内容,即威胁和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洪、涝、旱、震、虫、疫等。此次新冠疫病和疫情,就是“疫”对国家安全的直接威胁和危害。这才是疫病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准确定位。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所有病菌、病毒、瘟疫、疫病等等,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准确地位都不是“生物安全”,而是“危害国家安全的自然因素”。这也属于“生物安全问题”。

国家安全体系的第四方面内容,是国家安全保障问题。在当代国家安全保障中,包括生物科学与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但现在谁都知道,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用不好就会危害国家安全。因此,如何利用生物科学和技术保障国家安全,防止生物技术滥用,是更加重要的“生物安全问题”,但同样不属于“生物安全”概念的外延。

显然,包括“生物安全”在内的“生物安全问题”,范围非常广泛,这就需要我们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在国家安全学体系中给予全面深入的研究,更需要在总体国家安全实践工作中给予全面准确的把握,当然也需要从超越国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做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和把握。

国际关系学院

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行,威胁着世界各国人民健康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在这样一个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下,我国是如何采取措施维护国家安全的,世界各国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国际关系学院

中外国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

李文良 教授

一、新冠肺炎疫情是国家安全事件

从国家安全理论来看,国家安全事件的认定有三个标准:涉及国家利益特别是国家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危险和威胁的存在;官方认可。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由于其传染性强、潜伏期长、初期症状不明显、发病迅速等特点,迅速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截至4月5日中国累计确诊患者81708例,中共中央于1月25日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全国共有31个省区市陆续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上特征都表明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已触达国家安全事件标准。

二、中国应对

面对汹汹疫情,在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理念指引下,中国拉开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幕并取得阶段性胜利。一是习近平同志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国家安全领导机关科学决策,及时拉响新冠肺炎疫情预警。二是抓住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的关键期。武汉“封城”和“举国隔离”等管控措施,正如钟南山院士团队所言,如管控措施迟5天实施,疫情规模预估将扩大至3倍。广大医务工作者不畏困难和风险,夜以继日战斗在防控疫情第一线,专家主导,中西医并行,护理得力,效果显著;联防联控、跨部门会商、协同联动、社区(村)管控等机制反应迅速、效能高;三是应急追责和法律体系保障有力,对于抗击疫情期间的不作为、乱作为和违法行为给予坚决惩处。总之,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我国战胜疫情的法宝。

三、世界各国应对

自从世界卫生组织于3月11日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全球大流行病以来,截至4月5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数已超过120万例,这充分表明,虽然各国政府和世界人民奋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但没有阻止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人类安全受到最大挑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四:一是个别国家领导人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性缺乏认识,行动缓慢,措施无力,错失窗口期;二是个别西方国家民众固有的人权意识、文化、风俗习惯等,隔离严重制约民众与政府形成合力;三是以市场理念为基石构建的“小政府,大社会”体制在应对危机时所固有的资源整合弱、执行弱等缺欠无法克服;四是个别国家政治污名化,使国际合作效能大大减弱。

因此,世界各国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齐心协力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才能打赢这场全球战“疫”。

全球疫情对国际秩序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关系到全人类的生存发展。疫情面前不分国别。3月26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就应对新冠疫情举行了特别峰会,强调面对疫情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各国在合作应对疫情的进程中又有哪些作为呢?

国际关系学院

杨建英 教授

在全球化时代,人类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次新冠病毒的威胁就是面向全人类的,当前新冠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受到影响,可以说没有任何人是安全的,也没有任何国家不会在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受到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在3月26日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呼吁:“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指出“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是发挥我国负责任大国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体现。”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了题为“新冠病毒大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的专栏文章,认为,新冠病毒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猛烈程度对人类发起袭击,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可能是暂时的,但它所引发的政治和经济动荡可能会持续几代人。各国必须在合作的基础上解决当前的问题,否则将面临最坏结果。

疫情无国界,加强国际合作迫在眉睫。在4月2日举行的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有关部门多维度阐述了中国开展疫情国际合作的主张与行动。中方近期向世卫组织捐赠了2千万美元,主要是支持世卫组织的全球疫情应对行动,特别是支持公共卫生体系比较薄弱的国家提升应对能力。我们还派遣专家参加世卫组织的相关标准制定工作。中国还利用区域卫生合作机制深化疫情协调应对。卫建委将通过中日韩、中国-东盟、上合组织、中国-阿拉伯联盟、中国-中东欧国家等卫生合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卫生应急网络建设,加强信息共享和政策协调。派遣海外医疗专家。在中国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同时中国向意大利、塞尔维亚、柬埔寨、巴基斯坦、委内瑞拉等国派出了医疗专家组。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40多场视频交流,分享中国应对新冠肺炎的经验。

这次对新冠疫情的防控不仅考验着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考验着世界公共卫生事业,同时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抗疫开展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次伟大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核心要义就是共同命运,强调人类的整体性是人类共同命运的基石,世界各国只有在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中树立命运相互依赖的意识,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强化对人类整体性和人类共同命运的认知,才能共同战胜疫情,并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国关学子话安全

作为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本次疫情爆发于我国的春节之际,对于娱乐业、餐饮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冲击都非常大。幸运的是,在党和政府强有力的举措之下,我们并没有在这场“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公共卫生事件”中自乱阵脚。作为这一事件的亲历者,我们应该认识到完善国家生物安全体系的重要性。国家安全为人民,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让我们得以安居乐业的重要支撑。

——邵方恬

1月23日,武汉封城,这一决策无疑是一个万不得已的措施,又是一声振聋发聩的警告。封城便意味着武汉及其一千多万的市民将被按下暂停,犹如身处险象环生的孤岛,其中武汉市民的物资、食物要如何解决,以及控制最为焦灼的疫情对于中国都是极大的考验。

国家安全就是要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首位。即使经济停摆,也要投放大量物资,调整财政政策,坚决保护人民的安全与健康,遏制疫情的蔓延趋势。正是这样强硬而坚定的手段,让疫情没有进一步扩散。党和政府用这样系统、协调的应对措施,坚毅地筑起了国家安全的堡垒,驱散了迷茫与慌张。

——韩绪衡

此次疫情是对国家安全的一次重大挑战,不仅威胁到了生态安全,而且引起了政治、经济上的连锁反应,其中包括全球化倒退、资金流动减缓、国外舆论压力、供应链冲击等多重难题。现如今,非传统安全的地位日益突出,此次的公共卫生问题更是说明了这点,国家安全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疫情期间,做好防护、居家隔离也是对他人和社会的一种保护,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国家安全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人类的安全是一种共同的安全、集体的安全,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疫情面前独善其身,人心惶惶的关头往往最能考验我们的意志力与责任感,我们应该摒弃种种阴谋论的流言,转身投向抗疫的实干中去,正如崔天凯大使在文章中写道:“现在不是相互指责的时刻,现在我们需要团结合作、互帮互助。”我们只有携起手来面对困难,才能赢得这场战役最终的胜利。

——周韫

国际关系学院

社区日常检测体温 何佳睿/摄

当今时代,我们在享受先进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福祉的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威胁: 在非洲肆虐的埃博拉病毒和现在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证明,这类新发、突发的传染病的爆发会直接损害人类生命安全健康,更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以及国家安全。生物安全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命题,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奋力而为,以科技实力作强大支撑,在生物安全领域提供中国方案,造福人类!

——汪令仪

在此次疫情期间世界的舆论场上,我明白了话语权对于维护国家国际形象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部分。即使中国现在的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综合国力有了迅猛的发展和提升,但世界上仍然存在大量对中国以及中国人民的偏见和歧视,也滋生了许多谣言。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面对疫情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唯有团结合作才能攻克时艰。”疫情当下,“与子同袍”是人类最可贵的情感,别让偏见污染了这份珍贵的美好。

——徐娅宁

在疫情还没有扩散到全球时,日本不分国籍公费治疗新冠病毒肺炎,泰国宣布中国游客落地签过期也可以续签2个月……而今,中国也通过向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国援助口罩、试剂盒等物资来支援其渡过难关。“八方支援”体现了当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开放包容、同舟共济的力量。我相信没有黎明无法驱散的黑暗。希望穿越荆棘和沼泽,我们终将会迎来最美的风景。愿,坚守的终点,是久违的拥抱。

——周宁玥

国际关系学院

超市入口登记及体温检测 姚诗茵/摄

他们对抗病毒,他们拯救病人,他们防止疫情扩散,他们维护公众的正常生活,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每一次灾难面前,总会有人站出来成为中国的脊梁,担起民族的大任。他们是不朽的丰碑,是共和国的脊梁!致敬疫情中最美的逆行者!

——张睿涵

近些日子看到了一句话:“疫情终将过去,穿越风雪的荆棘,所迎来的必将是一切都春回大地。”而当武汉终于敲响钟声解除隔离,似乎真如那句话所说,风带来的不仅是春日的气息与生机,还带来了未来一切向好的预示。或许现在春风还没法吹透枝头的料峭,但心怀期待,必将春暖花开。

——刘海璐

危急存亡之秋,没有电影里从天而降的超级英雄,有的只是拳拳赤子心的布衣之身,无数同胞倾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只为守护这一方的海晏河清。凛冬既去,暖春已来,江城樱花盛放,只待你我共赏。

——沈嘉琦

国际关系学院

记录光影间的春暖花开 单译醇/摄

当居家成为常态,才明白从前的生活其实有着很多的自由。疫情让我明白生命之休戚与共,让我更加敬仰白衣的无畏逆行。参加抗疫的妈妈明天就要结束隔离观察,我在特殊时期的厨艺“精进”之路也终于要告一段落。生活正慢慢恢复到我们熟悉的样子。期待早日脱下口罩,自由地走在春日的阳光中,感受久违的活力与生机。

——赵以纯

多难兴邦,我们民族这一路过来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非典如此,汶川地震如此,新冠亦是如此。但是我们也取得了每一次人民战役的胜利,非典如此,汶川地震如此,新冠将亦是如此。每一次灾难发生后,都会有无数英雄涌现,为我们保驾护航,为我们撑起这一片天。没有一场春天是不会到来的,当更多的人平安归来,隧道尽头的光芒就变得越来越亮。春会暖,花会开,疫情会结束,我们会再见。

——吴童杰

时值四月八日,武汉重新涂满颜色的日子。楚河汉街的灯火盏盏初上,光谷的彩环跃然灵动。焦虑、恐惧、辛酸、愤怒、宽慰,所有的情感于数天内聚集、发酵、膨胀,也总有一抹抹感动相伴而生。冬去春来,武汉,好久不见。

——王紫涵

国际关系学院

在当今的新冠疫情下,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我院作为全国高校国家安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主要阵地,将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继续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研究,统筹推进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布局,以期达到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的总体目标。

国际关系学院

责编:李梦佳 邵方恬

文编:杨济璠

后期:陈昕瑶

国际关系学院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北京本科院校-国际关系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国际关系学院-又到4·15!国际关系学院师生热议国家安全!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