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画卷学党史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八)

中央美术学院,艺考

中央美术学院

2021-8-06 07:23:03 文/沈雅雯 图/林一鸣

关注

中央美术学院

卷首语

2021年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央美术学院也已经跨越了100年,在学校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传承着红色基因。历代美院人在党的奋斗历程中一路风雨相伴,在民族振兴国家发展进程中,勇担使命与责任。回望百年历程,在关乎党、国家、民族命运的重要关头,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从未缺席,置身其中担纲了重要角色。他们始终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坚持用文艺作品宣传党的纲领和方针,发挥文艺鼓舞人民、激励人民的作用,创作了大量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的美术作品,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特别是新中国以来美术创作的经典,这些佳作曾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树立起一座座丰碑,其题材选择和艺术语言都堪称当代美育的经典教科书。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认真梳理发掘中央美院美术馆馆藏作品,以历代美院人创作的红色经典力作为纬,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大节点和历史事件为经,向美院师生及社会公众展开一幅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波澜壮阔的百年画卷。

请跟随我们一起,

打开画卷,

赏析经典,

研学党史。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

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百年征程 精神图谱——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展》,正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展览集中展出了丰富的美术馆馆藏经典作品。展览将持续至9月5日。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打开画卷学党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八)

中央美术学院

要求抗战者 江丰 1931年 14×18cm 黑白木刻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藏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政变。国民党以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对付革命力量,与之针锋相对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苏区革命根据地的反军事“围剿”斗争,和以鲁迅为旗手、以上海为中心的左翼文艺运动的反文化”围剿“的斗争。

以鲁迅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举起革命文学的旗帜,和广大革命的进步文艺工作者,进行了反文化“围剿”的英勇斗争。鲁迅在繁忙的文学战斗中抽出宝贵的时间竭力提倡版画,他在《新俄画选》小引中说:“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

由于鲁迅的倡导,进步的艺术青年拿起了木刻刀,组织起木刻团体,1931年初春被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开除和退学的“一八艺社”社员张眺(耶林)、于海(于寄愚)、陈卓坤(陈广)、陈耀唐(陈铁耕)、夏朋(姚馥)等联合上海的周熙(江丰)等人在上海成立一八艺社研究所。

“九一八”事变后,在上海的江丰、陈铁耕就运用木刻刻作抗日传单,油印抗日画报,张贴街头,扩大宣传。随后各地学习研究木刻的社团纷纷建立。

中央美术学院

仇视(又名:囚徒) 郑野夫 1932年 18x15cm 黑白木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野夫在上海美专时就加入“一八艺社” ,后来与江丰、温涛、沃渣等人相继组织了“铁马社”“春地美术研究会” “野风画会”等木刻团体。出版了《铁马版画》等刊物,由野夫任主编。1928年至1936年间是野夫木刻创作的黄金期,创作了大量木刻,除了《囚徒》《五一大游行》 《黎明》等独幅木刻外,他还创作了连环木刻画,最具代表性的《水灾》(20幅) 、 《卖盐》 (36幅)这些作品被鲁迅看好,送往法国巴黎、苏联莫斯科等地展出,并广为出版传播,在各地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是中国新兴木刻首次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世界艺坛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中央美术学院

救国运动 罗清桢 1933年 30×25cm 黑白木刻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藏

中央美术学院

负伤的头 张望 1934年 20.9×13.5cm 黑白木刻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藏

中央美术学院

推 一工( 黄新波) 1934年 18×15cm 黑白木刻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藏

●上海无名木刻社于1933年11月成立于上海美专,初名○○木刻社,1934年10月又改为未名木刻社。发起人是刘岘,主要成员有黄新波(笔名一工)以及光华大学学生蔡复生、复旦大学学生姚兆等。

1934年初,鲁迅亲自编辑、自费出版的中国原创木刻集《木刻纪程》,收入木刻24幅,木刻的作者为一工(黄新波)、何白涛、李雾城(陈烟桥)、陈铁耕、陈普之、张致平(张望)、刘岘、罗青桢八人。在这本木刻集的序言中,鲁迅对木刻青年创作提出了希望: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

中央美术学院

两工人(同志) 刘岘 1932年 33×19cm 黑白木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中央美术学院

《血债——从“九一八”至“一二八”迄塘沽协定》 刘岘 1934年 12.5×18cm 黑白木刻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藏

●刘岘(1915—1990),原名王之兑,号慎思,河南兰考人。1932年考入北平艺专西画专业,受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影响,开始木刻创作,在上海美专组织“未名木刻社”。

1934年赴日本留学,师从日本著名版画家平塚运一学习木口木刻。1937年回国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在鲁艺教授木刻。1940年成立“拂晓木刻研究会”,主编《拂晓木刻》。

中央美术学院

前进曲 李桦 1936年 16×12cm 黑白木刻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藏

● 广州现代版画会1934年6月9日成立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李桦是当时该校的教师,加入该会的都是他的学生,有唐英伟、赖少麟、刘仑、陈仲纲、胡其藻、张影、潘业、张在民等27人。现代版画会除出版《现代版画》丛刊18期外,还编辑出版了《木刻界》4期。并于1936年春夏之交发动和组织了“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这次流展结束后,展品又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于南通、嘉兴等10余城镇继续展览。

中央美术学院

十二月二十四日 郭牧 1936年 12.5×14cm 黑白木刻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藏

中央美术学院

向北站进军 江丰 1937年 20.3×42.2cm 黑白木刻 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藏

●1935年以后,由于青年木刻家的努力,我国新兴木刻运动得以深入和普遍发展。木刻社团的普遍崛起和南北两次木刻流展的分进合击,对中国现代木刻的摇篮上海也产生积极的影响。1935年底,“铁马版画会“成立,该会由江丰、野夫、力群、温涛、新波、沃渣发起,先后编辑出版3期《铁马版画》,王绍络、郭牧、杨堤等人在上面发表了作品。

正当上海乃至全国木刻运动走向新的高潮的时刻,我国新兴版画运动的伟大导师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病逝。

1936年11月,青年木刻家江丰、力群、野夫、烟桥、沃渣、曹白、白危、新波、林夫、马达、郭牧、陆田等立即筹组“上海木刻作者协会”,该会成立之际,上海处于白色恐怖压迫之下,活动难以开展。至1937年5月,上海木刻作者协会遂与广州现代版画会联合发起“第三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展品由李桦、赖少麟、刘仑等负责征集。计划同一作品征收5份,而后,分5路在全国流动展出,使木刻在短期内,发挥抗击社会黑暗、呼唤抗日风云的宣传效应。通知发出后,很快征集到作品200余幅,并由野夫携展品一份至上海,准备展出。但正当筹展时,“七七”抗战全面爆发。展览未能举行。展品由江丰经武汉携带往延安。

参考资料:

李允经著《中国现代版画史》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7年

作品图片 / 中央美院美术馆

本期编辑 / 孙文

主编丨吴琼

编辑丨何逸凡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北京本科院校-中央美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中央美术学院-打开画卷学党史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八)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