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1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学生杨正果果和她的朋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蒋迪楠,在信通学院李彬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赵波老师以及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涂中文老师的指导下,对话97岁高龄、拥有76年党龄的老党员、老战士李文福。他是百年大党苦难辉煌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2019年李文福在甘肃省公安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缅怀革命先烈主题教育活动上讲话
李文福1941年参加革命,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毕业于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延安炮兵学校(宣化)、第三炮兵学校(南京)。在参军伊始他就赶上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随后又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枪林弹雨、九死一生中坚定理想,坚守信仰。
1949年8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六军炮兵团一营三连连长的李文福参与了解放兰州的战役。当时,李文福所在部队被敌人包围,战士们缺粮少水,仅靠喝泔水坚持了两天三夜,最终突出重围,向西挺进,拉开了兰州战役的序幕。在一次冲锋中,子弹打中了李文福的右臂,但他凭借“只要有口气,就要和敌人拼到底”的顽强意志,同广大战友一起,抱着轻机枪在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中一次次冲锋。最终,西北解放战争史上最后一次战略大决战、规模最大的城市攻坚战、战斗最激烈的阵地争夺战——兰州战役终于以我方全面胜利而宣告结束,李文福所在部队也受到“无坚不摧”这一高度赞誉!解放西北后,1952年李文福又跟随部队投入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战争中。提起这段岁月,老人家依然慷慨激昂,“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过去是,现在还是,我们绝不怕他们!”
李文福向记者讲述过往的战斗经历
战时能扛枪,平时能建设,是我党部队官兵的优良作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过程中,李文福和战友们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和毛主席“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指示,与藏族同胞一道,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排除万难,历经艰险,修通了全长6495公里的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其中,青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冻土区最厚、线路最长的公路。谈到那段历史,李文福充满自豪地说:“修公路和打硬仗一样艰难,但是对我们这些经历过战斗、出生入死好几回的人来说,这些都算不了什么!”
李文福赴朝鲜战场前留影
今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一大早,李文福就穿上军便服,佩戴好勋章,收拾得整整齐齐,和儿女们一起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现场直播。当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时,李文福起立鼓掌,眼里泪光闪烁,深深地感染和触动了身边的儿女。
李文福曾获得的部分军功章
讲到这里,李文福展示了自己在不同时期获得的荣誉勋章,感慨道:“我们这一代当兵的,是在枪声和歌声里走过来的。我当兵时上的第一堂课是‘共产党与八路军’,唱的第一支歌是《南泥湾》。《黄河大合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现在仍然还能完整地唱出来。”李文福深情地说,自己最爱唱的还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我们的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是拥有7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最大的人生感悟。
李文福与记者共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虽然年事已高,记忆衰退,但李文福依然学习不辍。他的女儿说,“多年来,爸爸早起读书看报,关心时事政治,雷打不动地收看《新闻联播》。”他自己也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内容是他坚持学习的最好见证。
李文福家庭幸福,子孙满堂。每到周末或假日,孩子们都会回来看望老人,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各自的见闻和趣事,这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刻。李文福经常教育孩子们在各自的领域努力奋斗,为建设伟大祖国添砖加瓦。
正在学习党史的李文福
在与老人的对话中,师生们真切地感受到:李文福血液里熔铸的,是对党、对国家、对事业的忠诚,对同事的忠厚和对家庭的忠贞。
记者们同李文福合照留念
本次采访实践是在“双师”指导下完成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李彬老师作为李文福的孙女,指导学生将革命老兵的亲身经历转化为生动的红色故事,传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注入鲜活的红色基因。马克思主义学院赵波老师从党史学习教育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将“四史”与李文福的革命经历结合起来,为发挥“双师”协同育人功能作出积极探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涂中文老师全程策划了此次采访活动,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采访思路,设置采访提纲。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博导李洪岩老师认为:“红色血脉的赓续,离不开前辈讲、后辈听,所有人都要身体力行。这次采访李文福老党员的实践教学活动,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红色精神必将代代传承。”
杨正果果同学表示:“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4周年之际,能和这样一位老党员、老战士,一同回望峥嵘岁月,展望美好未来,荣幸而幸福。正是因为老一辈革命者的浴血奋战和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更应该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奋斗之青春践行强国之誓言!”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平台●●●
通讯员|涂中文 杨正果果 赵 波
编 辑|李思宸许佳欣
责 编|尚新英张 旭王雷亭
编 审 |王维家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