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进行时 | 我校导演系教授侯克明执导的舞台艺术电影《奋斗吧 中华儿女》登陆全国影院

北京电影学院,艺考

北京电影学院

2021-6-23 15:36:16 文/李雨婷 图/黄诗琪

关注

迎建党百年

北京电影学院

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出品,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侯克明执导的舞台艺术电影《奋斗吧 中华儿女》6月7日登陆全国影院。该电影由舞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奋斗吧 中华儿女》二次创作而成。作为首部4K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电影,该片以全明星阵容,美轮美奂的舞美,耳熟能详的歌曲,唤起不同年代观众共情共鸣的历史影像,弘扬奋斗精神、讴歌奋斗征程、凝聚奋斗力量、实现奋斗梦想,是完美呈现党与人民、奋斗与追梦的新时代盛世交响。

北京电影学院

点击视频观看《奋斗吧 中华儿女》预告片

中国电影报 │ 专访

《奋斗吧 中华儿女》导演侯克明

带观众走进历史长河,感受现场之震撼

北京电影学院

2019年,唐国强、刘劲、张国立、雷佳、胡歌、郎朗、佟丽娅、朱亚文、姚晨、黄轩、张杰、阿云嘎等数百位来自影视、音乐、舞蹈领域的艺术家与数千名演员共同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一场表现各族中华儿女团结一心、披荆斩棘、奋勇前进的大型舞蹈史诗《奋斗吧 中华儿女》。

2021年,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中国的电影工作者以舞台表演与历史影像资料、电影特效相融合的形式,首次以4K形式将这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搬上电影银幕。

6月7日,电影版《奋斗吧 中华儿女》正式上映。首映之际,影片导演侯克明接受《中国电影报》专访,揭秘这部4K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电影的拍摄始末。

侯克明介绍,影片拍摄时,力求在技术与艺术上谋求创新,采用了中国影史上少见的8台8K摄影机同时拍摄,启动了近千人的特效修复团队,同时针对舞蹈史诗的特殊性,在声音技术上采用5.1环绕声制作,观众在影厅观影时仿佛置身于当年《奋斗吧 中华儿女》在人民大会堂的演出现场,而片中的一些首次银幕公开的历史纪实影像,又会将观众带进历史长河,令人感受到中华崛起之力量。

8台8K摄影机同时拍摄

四十多年前,新中国成立后首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电影《东方红》登陆银幕,成为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在此后的岁月里,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复兴之路》相继被拍成电影。

相较前几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电影,《奋斗吧中华儿女》的拍摄颇具创新精神。拍摄现场,共有8台8K摄影机同时工作,即使在电影史上,这种拍摄方式也十分少见。而上马如此“隆重”的拍摄技术,其实是为了短时间内从多机位、多角度保质保量完整记录演出现场。

侯克明回忆,约有数千位演员参与了《奋斗吧中华儿女》的舞台演出,排演时间太紧,没有给电影拍摄留出充裕的时间,摄制组必须要在排练和预演的过程中将演出拍摄下来,对他而言,这是个极大的挑战。“几乎就是,演员们排练好一部分,我们就马上拍一部分”,用侯克明的话说,“电影的拍摄几乎是插在演出的空当完成的”。

8台8K摄影机超大规模的拍摄,为影片获得丰富的素材,光是拍摄素材量,就有约100T的数据量,从这海量的素材中挑选出的镜头,可谓万里挑一。

除了采用最新的拍摄技术,为了提升影片的音乐表现力,摄制组在声音制作时,特意采用了5.1环绕声以还原交响乐队伴奏和演员演唱的现场效果。

通过专业的声音处理,最终观众在影院中观影时,能够体会到像在人民大会堂观看现场演出时的震撼。这也正是侯克明的拍摄初衷,“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把观众带进人民大会堂的现场,让观众身临其境,观看这台演出,感受到演出现场的震撼”。

舞台演出与纪录片的交响诗

除了先进的拍摄技术支持,电影《奋斗吧中华儿女》在艺术创作上也在寻求创新。

电影中,不仅记录了整场音乐舞蹈史诗的演出,还加入了不少纪实的历史影像资料,其中许多是首次在大银幕上公开放映。

侯克明透露,这些珍贵的历史影像有的来自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的片库,有的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资料库。电影《奋斗吧中华儿女》将历史瞬间与舞台表演融合,让舞台表演与歌唱、舞蹈、纪录片在电影中交织,最终为观众呈现出了一部舞台演出与纪录片的交响诗。

在这些影像中,观众能够看到诸如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争中,战地摄影师扛着摄影机,冲到前线拍回来的真实影像;也能看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后等各时期的影像资料。为了让这些历史影像与观众见面,五名资料员加入到了对历史资料的遴选、修改,近千人次的特效修复团队进行修复和特效处理。

在侯克明看来,历史影像丰富了音乐舞蹈史诗的叙事,增加影片表现力的同时,也让观众对党的百年历史有了深入而形象的认识,“《奋斗吧 中华儿女》不仅仅是一台音乐舞蹈表演的记录,也是对中国革命史的一次回顾,对党的百年辉煌的一次回顾。希望大家通过影片更加了解历史,也更加热爱今天的生活。”

(转自2021年6月9日《中国电影报》第7版特别策划·访谈)

打造震撼史诗巨制

舞台成就斐然 电影版大银幕绽放魅力

《奋斗吧 中华儿女》主创团队通过积极创作,在舞台上充分地表现了我们国家从建党到如今的时代组歌。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原秘书长饶曙光认为,影片“在舞台美学和电影美学当中找到了一个最大的平衡,既充分发挥了舞台艺术本来就有的魅力,又通过电影化手段呈现出电影的魅力,在舞台美学和电影美学当中实现了最大公约数。”从《国际歌》开始,音乐舞蹈将1921年建党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28年奋斗史展现得淋漓尽致,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改革开放时期,以建设大庆油田、希望的田野、98抗洪、抗震救灾、奥运会等题材进行舞台艺术创作,所有激动人心的场面以音乐舞蹈的形式呈现。从天耀中华篇章开始,全面展现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美丽中国画卷,数千位演员,数百名艺术家出演,歌唱家、音乐作曲指挥、演奏合唱,出色地完成了舞台部分的创作。对此,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表示,“这是舞台表演与影视表演的融合,由于是电影,演员的面部表情也要表演。演员在特定时刻的面部特写,仿佛凝固在历史的瞬间,具有铭刻浮雕的感觉”。

庆祝建党100周年 打造震撼史诗巨制

电影《奋斗吧 中华儿女》经历长达一年的后期制作。为了充分展现建党百年的伟大征程,主创从出品方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的庞大资料库中寻找出大量的珍贵纪录影像,通过修复、筛选,加入到影片当中,这些极其珍贵的纪录影像很多都是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让观众真实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艰辛与努力奋斗的精神。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原电影所所长刘汉文表示对片中重大历史事件感同身受,“看到这些场景,能够让我们回到当时的历史现场,调动起回忆”。

同时相比于舞台演出版本,电影《奋斗吧 中华儿女》从各个维度加强了大银幕上的表现力,不但用技术手段让整场晚会在大银幕上具有了电影的叙述性,同时用紧凑的节奏展现了祖国发展到今天的一路光辉历程。对此,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索亚斌认为“这个作品是不可替代的,电影作品影响范围要超过舞台。”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李道新认为,影片具有宏大的时代意义,既是“对一百多年来过来人的一种慰藉,也是对当下者的一种激励,更是对未来者的一种召唤。”

媒体报道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北京本科院校-北京电影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北京电影学院-党史学习进行时 | 我校导演系教授侯克明执导的舞台艺术电影《奋斗吧 中华儿女》登陆全国影院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