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2012年的西安演艺集团,在董事长寇雅玲的带领下,八年来,演出收入从每年580万元增加到7000万元;总收入从2000万元增加到1.5亿元;人均收入从当初1.95万元增加到现在的8.4万元;剧目创作从原先的一两部到2020年的20部……先后推出了《麻醉师》《柳青》等一部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
使命:临危受命挑起重担
2009年,原西安市文化局旗下的西安话剧院、西安歌舞剧院、西安儿童艺术剧院、西安市豫剧团、西安说唱艺术团五家国有文艺演出陆续完成文艺院团改制工作。后来,又整体移交曲江管委会。人们的内心开始震动,反对声音不绝于耳。说到底,他们怕完全推向市场待遇没保障,怕今不如昔死路一条。而且文艺院团划归一个新区管理,在全国改制中也是**,没有先例。西安演艺集团在这样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寇雅玲临危受命,走上演艺舞台。等待她的会是什么?
随着“3050”政策实施,一批年富力强的好演员如潮水般退去。五家院团全部人马交到演艺集团手中不足三百人,收入低下,行当不齐,人才青黄不接。而且各院团或多或少均存在历史遗留问题,部分院团职工采取上访、匿名举报、甚至罢演的方式,期盼得到解决。
领导班子不全且老化、管理僵化,对改革存有抵触情绪。演出以上级安排的惠民或其他主题晚会为主。当年各院团账面流动资金不足以连续支付2个月全员工资。创作资金更是直接为零,剧目创作基本停滞。
除西安话剧院外,其他院团没有自己的演出剧场。话剧院所拥有的新城剧场还因为设备老化陈旧、使用成本过高,干脆对外出租交由别人运营。西安儿童艺术剧院办公区一直龟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一栋简易板房的几间办公室内。排练场设在已使用十多年的两层临建楼上。
演艺集团成立之初,办公地点设在曲江文化大厦16层借来的两间办公室内。连她这个董事长和总经理在内,本部也不过6人,其中4名员工还是借调来的。也就是说,正式在编的只有两名领导。
2015年春节前夕,曲江新区管委会为了鼓励西安演艺集团,三年来第一次给下属院团分配了一个先进集体名额。获奖单位西安儿童艺术剧院可以根据奖励政策用自有资金给院团每人多发一个月的全额工资。然而,新上任的总经理忧心忡忡地找到寇雅玲说,单位帐上的钱只够发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发不起啊。当年陕西省的社平工资为4072元,而儿艺当年人均月工资为2048元,其中基本工资为995元,绩效工资为1053元。收入仅有了省社平工资的一半!年底几万元的奖金都拿不出来。多么让人心酸啊!
寇雅玲内心非常难过,只说了一句话,你只管发,绩效部分的7.4万元钱由集团出。
在这一年的集团总结表彰会上,寇雅玲讲话,劝勉全体员工:有为,才有位。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别人是不进则退,我们是不进则死。她特别讲到儿艺年终奖的故事。说到动情处,寇雅玲忍不住鼻子酸了,落泪了。
所有人震撼了!
布局:慧眼识人大胆改制
针对职工反映的种种问题,寇雅玲没有快刀斩乱麻,图快图方便。若不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心暖人,所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只是给今后工作留下更大隐患的借口而已。寇雅玲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先后处理、解决了员工住宅房产证问题、员工个人补交社保问题、事业人员档案工资滚动调整问题……
寇雅玲明白,院团必须发展,很多问题在发展中自然得以解决。必须敢为人先,不拘一格起用青年干部、专业人才竞聘上岗!
五家院团当务之急,就是必须健全班子领导。借着群众路线教育的机会,寇雅玲通过一次次交心谈话、观察摸底,先后大胆“发掘”、起用了豫剧团赵鹏、话剧院任雪迎、儿童艺术剧院王丽虹等人。班子重组、脱胎换骨后,几家院团迸发出巨大的活力,一路高歌猛进,出戏出人,先后推出豫剧《秦豫情》、话剧《柳青》、儿童剧《二十四个奶奶》等优秀作品。
丁维周,80后工商管理硕士,曾担任上海复星地产西安曲江大华1935文化运营总监。2018年5月,西安演艺集团与上海复星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大华·1935剧场集群划归西安演艺集团运营。寇雅玲找丁维周恳谈,希望他能够从复星集团“跨越”到西安演艺。丁维周对寇雅玲的提议笑而不语。在一般人心目中,两者何能同日而语:一个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一个至今也不过成立才6年的地方演艺集团。且不说平台的视野和高度,单就薪酬而言,也毫无可比性。
但是,寇雅玲用自己的行动和诚意,让丁维周改变了主意。丁维周有份倾注心血的企划案,在复兴公司从测算到最后投资决策会上,一年时间过去了还没有着落。寇雅玲知道消息后,只说了一句话:你尽快提交一份可行性方案,演艺集团会尽快评估并给出答复。仅仅一个月时间,曲江管委会成立剧院运营公司的红头文件就下来了。
丁维周百感交集。没想到董事长如此给力。剧院运营公司自2019年注册成立,当年实现收入519万(全年目标400万),到2020年疫情后下半年绝地反击,实现收入742万元(全年目标600万元)。这份成绩单含金量十足!“我就告诉自己,有这么赏识自己的领导,有这样效率的团队,虽然待遇不能相提并论,但有舍有得,我还能说什么!”时过境迁,丁维周依然对当初的心境和选择感慨万千。
寇雅玲认准一点,人选对了,事业就成功了一半。她赏识愿意干的年轻人,只要你尽力,她愿意提供一切的帮助,哪怕最后失败,“我来兜底担责。”寇雅玲说。
敢于担当和容错胸襟,这就是寇雅玲的底气。
寇雅玲在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和考核机制方面大胆改革:全员竞聘上岗,注重演职人员艺德和良好风气的培养,打破对事业体制机制的依赖和束缚,不论资排辈,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淘汰。年底考核,各家院团都有黄牌警告和末位淘汰的人员。
在人才引进和使用方面,寇雅玲提倡以我为主,外引内育,“盘活流通”。先后内育王艺璇、外引话剧演员林波、豫剧演员徐俊霞等。不胜枚举。当初西安儿童艺术剧院“招牌产品”之一的儿童剧《二十四个奶奶》与另一部文旅结合的大型儿童秀《哪咤》因施工等诸多原因,排练档期严重撞车。剧院面临着演员不够的困境。排练期间,只有扮演“奶奶”和“孙子”的两名主要演员来自儿艺,其他演员均是从集团旗下的豫剧团借调过来的“顶补”。儿童剧《火印》的主角是集团旗下歌舞剧院的首席,话剧《西望长安》的主角是曲艺团的知名相声演员苗阜……
西安演艺集团在混改方面也迈出了一大步。混改组建“西安说唱团”,引进了西安青曲社演艺艺术有限公司的苗阜、王升;儿艺培训部混改,引进非凡少年文化传播公司;2019年,以原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和成都军区战旗杂技团骨干核心为班底,组建“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在短时间内,他们复排了经典剧目《天鹅湖》和原创剧目《星光灿烂之如梦长安》市场口碑爆棚。
杂技剧《星光灿烂之如梦长安》
破局:精品创作赢得满堂彩
2016年10月,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在陕西举办。这是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艺术盛会。对文艺院团而言,更是一个检阅和亮相的机会。寇雅玲知道,“生存还是死亡”的突破点来了。必须抢抓这个千载难逢的天赐良机。
如何创新突破、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何用艺术精品讲好中国故事、展示陕西魅力?寇雅玲带领院团长做好了背水一战的准备。豫剧团历时三年,反复打磨反映逃荒到西安的河南人生活的《秦豫情》剧本十几稿;歌舞剧院精心筹备民族舞剧《传丝公主》;还有话剧院准备的话剧。
豫剧《秦豫情》海报上有句台词:不管吃多大苦、受多少罪,我们都要活下去!寇雅玲感同身受,也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和院团长。作品呈现的情感浓度、艺术高度、思想深度,赢得专家和观众一致赞誉,连续三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扶持!寇雅玲功不可没。
歌舞剧院克服资金、人员、演出场次等诸多问题,举集团之力打了一场硬仗。如黄河纤夫一般,歌舞剧院上下一心把这位《传丝公主》一步步拉过险滩,拉进第十一届艺术节参赛剧目中。该剧先后两次荣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为了备战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话剧院早早准备了一部以反映四医大陈绍洋医师先进事迹的作品。无奈搬上舞台后反响寥寥,甚至没有进入陕西省四十台候选剧目名单。看到话剧院领导沮丧的脸色,寇雅玲给他们鼓气:不放弃,再打磨。
其时,所有人把目光和注意力集都中在舞剧《传丝公主》身上,认为《传丝公主》无论题材、品相还是主创团队,都属上乘。大家无不给寇雅玲建议:集中力量办大事,抓大放小保重点。
寇雅玲认为:机会平等,每家都应该抢抓机遇,提升自己!在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和分析后,寇雅玲和话剧院领导班子经过充分探讨、论证,产生一个大胆设想:还是陈绍洋的事迹,剧本推倒重来!
重来的资金呢?时间呢?主创呢?很多人不理解。寇雅玲不为所动:没有资金,她把从曲江管委会争取到的修改资金,调整为启动资金;时间再紧,离开幕式也还有十二个月,可以尽人力。待最终锁定编剧和导演时,已距艺术节开幕式不足一年的时间。为了达到参赛剧目要求的演出场次,《麻醉师》剧组扎扎实实地一场场演出、一场场磨合。那段时间,寇雅玲和剧组几乎形影不离:每演出一场,她就绞尽脑汁想办法把相关领导和专家请到剧场,亲自接待、陪同、解说。《麻醉师》寇雅玲先后看了三十多遍,几乎每看一次,流泪一次。剧中人物的台词她烂熟于心,演员谁今天把台词说错了、说慢了,她闭着眼睛都能够丝毫不差地指出来。
有志者,事竟成。话剧《麻醉师》后来居上,一举斩获文华大奖,填补了西安市在全国舞台艺术最高奖上的空白。截止2020年底,《麻醉师》在全国巡演4轮,跨越72个城市,演出147场,观众18万余人次。西安话剧院一发不可收。2019年,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柳青》再次荣获文华大奖。2020年,《长安第二碗》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
在西安演艺这列战车的前列,始终少不了寇雅玲的身影。专家论证,有她;剧场排练,有她;出外巡演,有她;接待领导,有她;申请资金,有她……她是策划者、指挥官,又是落实者、实干家。
格局:做新时代文艺的传播者
西安演艺集团发展到今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吹响时代前进的号角。“有政府扶持,有上级领导支持,有同事的信任,更有基层院团长和演职人员的辛勤汗水和付出,自强不息,厚积薄发,团结一心,才能够铸就今天的辉煌。”寇雅玲心存感恩。
集团成立八年共获得曲江新区扶持资金2.2亿元,有力地解决了各院团的后顾之忧;获得国家、省、市各项扶持资金1.4亿元,创排主要剧目50个,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如今,管理、创作、发展,步入正轨:
成立艺委会,设立西安市舞台艺术精品选题策划基地,推广四个一批创作模式:策划一批,创作一批,排演一批,演出一批同时推进,并行不悖。出精品,拓市场,增效益,融文旅,延产业;以讲好中国故事为抓手,坚持将文艺作品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彰显时代精神,唱响主旋律…… 2020年疫情期间,寇雅玲带领集团危中求机,以“艺”战“疫”,破圈突围:歌曲创作零突破。一气儿创作了“最美的温暖”等三首歌曲;广播剧创作零突破。儿艺创作的广播剧《我最知道摘下口罩的你多美》《一袋奶糖》等,不仅获得广播剧的专家奖,改编成小品后,在陕西省小戏小品大赛中获得最佳剧目奖,感人至深。
2020年底,西安儿艺荣获西安市级先进集体荣誉,可以全员多发一个月工资(基本加绩效)。相比2015年无钱可发的窘境,这次结果毫无悬念:儿艺账面多发一年的工资都绰绰有余!
2021年5月,西安演艺集团旗下的西安三意社秦腔当红女小生杨升娟,以一部新排传统秦腔戏《周仁》成功斩获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6月,西安演艺集团出品的4部优秀剧目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国家话剧院等地演出:西安儿童艺术剧院的《火印》《我们是秦俑》、西安话剧院的《路遥》《长安第二碗》……
随着易俗社、三意社的划入和周至县剧团的托管,西安演艺集团旗下文艺院团由原先的五家扩大到九家。曲江演艺大厦全面竣工。寇雅玲认为,必须用企业文化、发展目标和对事业的热爱让各院团“形散而神不散”;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又必须注意“一团一策”、“一戏一格”。正如五指集中于手掌,但长短各有不同,才能手到擒来,收放自如。若管理、目标完全同质化,无异于刻舟求剑、削足适履。
如果说在大学讲台上的十二载,“授业传道解惑”是寇雅玲的使命,那么在曲江、在西安演艺集团的日子里,她就从一名“传道者”成为一名诠释使命的实践者。无论西安演艺今后如何发展,毫无疑问,这座大厦的基石上已经深深地烙上了寇雅玲的风格印记:那就是躬身入局,全心服务。
这样的人生,一路芬芳!
正能量、权威性、兴趣点、新语言
欢
迎
关
注
微信号:CAH-2017
网友信箱:cah2017@126.com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