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境——2020高孝午艺术AR新作长城云首发

美术云平台,艺考

美术云平台

2020-12-25 08:38:03 文/沈雅雯 图/冯英杰

关注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12月20日,艺术家高孝午2020“共境”全新系列作品发布,从该系列10余件作品中选择了三件:龟、鹤、鸽子,以增强现实(AR)技术在世界文化遗产长城进行公益云首发,阐释和传递“自然”“共生”“和平”“共境”等理念和愿景。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发布会现场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艺术家高孝午做作品分享

新作发布第一环节,艺术家高孝午首先在司马台长城脚下的发布厅同嘉宾和媒体分享了自己“共境”系列作品的创作过程和AR辅助实践,以进一步发挥艺术作用于社会的最大有效性。

随后,国际策展人、艺评人陆蓉之,策展人、艺评人段少锋,资深媒体人、雅昌艺术网频道主编裴刚,苏富比艺术学院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赵能分别从各自角度对高孝午的艺术创作、“共境”系列作品AR发布、艺术的可能性做了阐释。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国际策展人、艺评人陆蓉之致辞

作为高孝午艺术生涯的“伯乐”和见证者,陆蓉之认为,高孝午的艺术真正的魅力,不只是他的作品形式而已。本次“共境”新系列作品是高孝午在“再生”系列的基础上的升级版,他想从鸽子、龟、鹤的寓意中“唤醒最初的自然”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探索生命的再生,进而思考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本质关系,在动态的语境中重新赋予了生物“共生”的含义。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策展人、评论家段少锋致辞

在策展人、艺评人段少锋看来,作品名为《共境》揭示出今天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人类命运和遭遇的一体化,尤其这系列作品诞生于疫情肆虐的2020年,使得“共境”这个词具备了当代的时代特点。“共境”所包含的关系是多重的,传统和当下,全球和个体,现实和虚拟,反思和行动,数据和物质,这些多重关系使得这件作品具备了多重可能。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雅昌艺术网频道主编裴刚致辞

雅昌艺术网频道主编裴刚长期关注高孝午艺术创作,他认为高孝午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节点提出“共境”,作品突破了与公众之间的物理空间的隔阂,随时可以互动,作品语言也更倾向于精神性的表达,或者称之为某种灵性的提升。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苏富比艺术学院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赵能致辞

苏富比艺术学院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赵能亲身体验后认为,作品充分体现了艺术、科技的最新结合,未来艺术作品尤其是雕塑在不同环境中将有更多想象的可能。

在高孝午工作室《共境》AR项目负责人张菁菁做项目介绍和技术使用讲解后,进入发布的第二环节,即集体登上司马台长城,在世界文化遗产这一场域进行《共境》AR体验。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高孝午工作室《共境》AR项目负责人张菁菁做项目介绍和技术讲解

据介绍,高孝午《共境》AR体验的游历除了全球的计划外,在国内的各大城市同样会设置线下互动点,未来在各大城市的地标性公共场所同样设立共境系列的AR体验点,增加AR虚拟展览的地域互动性。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共境·和平使者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共境·慢先生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共境·天仙子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共境·和平使者》—司马台长城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高孝午与《共境·和平使者》—司马台长城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共境·慢先生》—司马台长城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艺术家高孝午与嘉宾在司马台长城合影

《共境》作品展示介绍:

本次高孝午《共境》新作展示,采用AR增强现实技术,观众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web网址端或微信小程序、下载APP的方式均可体验,点选自己喜欢的雕塑作品,进行放大、缩小、旋转,与现实场景进行融合并拍照(或视频)互动。三件雕塑作品分别设置了静态与动画两种展示体验,只要连接网络,在全世界的任何角落均可支持98%以上的手机机型进行操作。

网页端

web AR

扫描二维码进入页面

1. 点击右上角使用“浏览器”打开

2. 点选雕塑作品,将摄像头对准地面直到作品从半透明至完全显示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编辑| 张婷婷

制作|千 惠

校对|千 惠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1年出版40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192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130****8285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美术云平台-共境——2020高孝午艺术AR新作长城云首发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