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聚·合和”天津美术学院2022届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选刊(三)

艺考栏目头像

书画知识

2022/8/19

关注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胡民军《以前的光》系列之《拾光》《以前的光》(布面油画,140厘米×140厘米、130厘米×160厘米,指导教师袁文彬)

创作说明:我个人的创作都是围绕光为线索的。通过对生活中观察到的景象,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人去楼空后留下了活动的痕迹,阳光照射在上面,产生一种安逸的氛围。作品画面十分宁静,可以让人停下来静静地思考。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修子琦《伤疤 丰碑 迟暮》(综合材料,220厘米×180厘米×6,指导教师祁海平)

创作说明:作品是我2021年创作的“器官之舞”(Dancing organs)系列作品中的代表性作品。这一系列的创作大量运用红色、白色、黑色以及图像、文本等,描绘了血肉、器官组织等,表现了一种有机、脆弱甚至凝重的生命形态,也是对纯粹生命的礼赞。画面中的图像与隐含在其中的文字形成了一种神秘性的生命隐喻。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梁佳怡《无题》系列(综合材料,140厘米×160厘米×2、180厘米×200厘米、140厘米×160厘米×2,指导教师王小杰)

创作说明:毕业创作一共有五幅作品,除了中间摆放的是纸板制作的类似花朵的拼贴,其他四幅是透明PVC材料制作的。研究生学习期间一直尝试以不同材料进行绘画或拼贴,所以毕业作品呈现了两种质感,一种是完全遮挡式的不透明拼贴,一种是轻盈通透的半透明拼贴。生命是流动的,活着是动态的,活着的反面就是静止,我希望这些作品看上去是有动感的、通透的、积极的感觉。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崔竹丰《之间》系列(布面油画,150厘米×150厘米×4,指导教师周世麟)

创作说明:作品整体意在营造出真实而不现实的荒诞空间及场景,乍一看画面呈现出的状态是和谐的、平静的,但当你身临其境体会各元素之间的微妙关系时定会另有所感。总之,其寄托着本人一段时间以来对现实的感知与思考,也隐约地透露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未知的焦虑。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吕家成《寻觅园》系列之《寻觅园》《人者的自叙》(布面油画,163厘米×200厘米、163厘米×200厘米,指导教师于小冬)

创作说明:《寻觅园》,尘封已久,无人为主,却万物为主。封闭,自由。禁锢,挣脱。物象,生命体。你我一样,我们都在寻觅着心中的理想国。《人者的自叙》记录着我个人的工作状态,作画的间歇,一个人的休息,一个人的角落,冷气与温暖的阳光将我裹挟。我用平淡代替孤独,用自叙的方式陈述着平凡。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谷二彪《尘境||尘币》系列之一、之四(装置,65厘米×65厘米×4、3.7厘米×3.7厘米×0.25厘米×3000,指导教师马元)

创作说明:城市中,社会物质性表达的废弃空间,隐退变为过去生活的图景。通过清理行为,在不同空间中“置换”视觉的秩序,作品与时空共存,连接现在的过去、过去的未来。取城市废墟的灰尘,制成显示所属地经纬度的三千硬币,变成收藏纪念平行时空的盲盒。打磨使其熠熠有光,如镜反射尘世,反观自我。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李霞《睎》(动态雕塑,375厘米×30厘米,指导教师景育民)

创作说明:无限循环的时间柱,不断唤醒我们体内迸发的生机,然后枯萎再重生,形成轮回,像不可到达又无限重复的莱布尼茨定理,在一次次的重现和接近中感受自我内心的自由之境。

中国书画报

姚园整《YOG》系列之《风林火山》(布面丙烯,200厘米×600厘米,指导教师张耀来、何元东)

创作说明:以圆为绘画语言的母题,以风林火山的精神为表现内核,把绘制作品时的思绪涌动与视线轨迹当成绘画构成法则来进行呈现。在视觉物象上以风林火山为主要元素,以马赛克拼贴壁画的材料特点来引出“其徐如林”的表象意味。从画面内容到绘画语言再至精神内核,达到共同表意以成此画。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黄卓慧《无题》系列(布面油画,100厘米×110厘米、100厘米×110厘米、90厘米×80厘米、90厘米×60厘米×3,指导教师姜中立)

创作说明:生活有形似无形,梦似无形却有形。日月运,万物长,吾观天地,不痛不痒。

中国书画报

谭洪泽《光阴》系列(布面油画,180厘米×45厘米×6,指导教师赵宪辛)

创作说明:这组创作是由六幅独立竖长的画组成,创作素材取自身边熟悉的同学,每幅画尺寸相同,光与影营造出了画面中的虚与实,在较狭窄的空间内打破了完整的人物形象,形成一种具有特殊意味的形式,这种形式指向现实,是复杂的、阴阳相错的。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张雪松《时间·围城》系列(铜版美柔汀,尺寸不一,指导教师范敏)

创作说明:杨绛曾说:“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站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我之所见、所听、所感,处处皆是围城;你也好、我也好、他也好,皆在城内。人生的轨迹无外乎是在不同的城中反复体验内心的纠结。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王一恒《质真若渝》系列之《冱真若渝》《廖兮之路》《E125°42′N44°04′》(综合材料,30厘米×30厘米×12、80厘米×120厘米×3、170厘米×60厘米×4,指导教师姜中立)

创作说明:看似混浊未开,斑驳陆离,却是质朴和纯真。工业遗迹是时间的沉淀、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社会发展的缩影,保留着我们过去的记忆,是我们不能遗弃和丢掉的过去,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过程。我的创作过程是一个抚摸时间的过程,希望可以为一些时代的遗憾抹去一些感伤。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于文成《芸芸——相生》(雕塑,尺寸可变,指导教师谭勋)

创作说明:隐喻,是一种矛盾统一的状态;非现实的反向即为当下现实,超越现实却又生长于现实之上,对现实既具有讽刺又想建构美好的未来,横向生长与纵向张扬,过度的膨胀与空间限制,悠闲自得与挤压的沉重感,不甘于某些无欲无求的竞争……无论人还是动物,都在挣扎中为了生存而进化自己,要承受现实无情的打压和刺痛。白色则给人遐想和静默的空间。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封昱昊《且将行·铮》(雕塑,青铜、不锈钢,400厘米×500厘米×300厘米,尺寸可变,指导教师陈钢)

创作说明:“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铮铮铁骨,坚强不屈”。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王煊皓《孤岛》系列(水印木刻,45厘米×60厘米×4、60厘米×80厘米×4、90厘米×90厘米,指导教师熊永平)

创作说明:《孤岛》系列作品是基于我生长环境中随处可见的废弃水塔。其坚挺地存在于如今现代化的生活中,顽强、挺拔而又孤独,像一座孤岛一样,象征着我的生活状态,赋予我归属感。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张其禹《异日往复》(雕塑、装置,尺寸可变,指导教师谭勋)

创作说明:人对于洞的探索从未停止,即使每次的进展都非常有限。在经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探索之后,对于神秘、对于未知,人类终将获取新的认识。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赖嘉栋《守“株”待“兔”》系列(布面油画,120厘米×150厘米×2、150厘米×120厘米×2,指导教师郑岱)

创作说明:绘画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思考问题的过程,带着一些个人或者当今社会性的问题去进行创作,而绘画的过程就像是在寻找答案,最终的作品希望能给观者带来一定的启发。一方面,这些只是普通的生活中出现的片段和场景,我选择普通生活场景作为题材是为了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我需要更投入地去感受当下社会生活带给艺术创作的思考,以此表达对生活的感触。另一方面,我觉得生活就像是一场精心安排好的电影,而定格的每一个画面都是一件艺术作品,只是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能够感受当下社会的敏感之心,而我通过将这件“艺术作品”加工再创造以此来更深层次地挖掘自己内心所想表达的情感和对生活中艺术的理解。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

温馨提示:在浏览““融聚·合和”天津美术学院2022届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选刊(三)”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问题, 该内容由用户上传,目前的状态为内容正在审核中。

ai审核.png

对本文进行反馈,可以加快审核进度或“点击这里”前往其他网站查看。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书画知识-“融聚·合和”天津美术学院2022届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选刊(三)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