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下拉到文末,一键保存
摄影课干货内容+直播回放
不知道你们在看艺术作品的时候,会不会经常有这样一种感觉。
就是单看某一幅作品的时候,觉得好像也就那样啊,甚至会默默想“这我也能画啊”
比如这一幅,如果我不说它是艺术名作,你大概率会想,这是不是哪个熊孩子又在家里折腾了——
但如果我多做一步,告诉你这幅画的名字叫《秋之韵》,是美国抽象大师杰克逊·波洛克的作品。
你是不是瞬间感觉就不大一样了?
不仅仅是绘画,还有摄影也是一样。
比如这张照片,我猜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这不就是家里睡觉的床单吗?这有什么好拍的呢?
但是我想告诉你,这张照片是有名字的,叫做《身体之下》,还是一份系列作品。大家在下面左右滑滑就可以看全整个系列。
左右滑动<<
这是中国八大美院之一,鲁迅美术学院的副教授、摄影艺术家孙小川的作品。
难道艺术作品真的已经朋克到,艺术家们人人都是“文案大师”的地步了吗?
当然不是。
小编坦诚地讲,在上周四听完孙小川老师到意外人文艺术学院做的直播课以后,我悟了——
艺术在走过了追求准确、写实、逼真的古典时期以后,单纯的“好看”就已经没法吸引艺术家的注意力了。
它们开始注重主题和思想。
一幅作品,不论是绘画还是摄影,如果没有创作者想要传达的主题和思想,那一定是空洞乏味的。
▲Joachim Mogarra
这么来说,就有两大要素非常重要:
1、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视角或呈现方式
2、提出了不同于别人的想法和观点
以孙小川的作品为例,《身体之下》看似只是给床单拍了套“写真”,但实际上这是孙小川凝视生命的方式。
在这些颜色各异的布料上,有纹理,有褶皱,甚至有凹陷,就像一个睡饱了的人刚刚才从上面挪开一样。
我们没有从中窥见任何一点人的身影,却已经领略到了生命的痕迹。
这些画面不难找,它们每天都藏在我们的生活里,只是我们未必有心关注到它。
▲孙小川《微光》(视频截图)
在直播开始之前,我们还专门给孙小川老师布置了一份“作业”,让他在房间内拍摄3张照片,手把手教我们如何在平凡日常中找到跟别人不一样的视角。
其中有一幅照片是小编本人印象比较深刻的,长这样——
(留3秒钟给你们感受)
这是一张手机拍摄的照片。白光从窗户卷帘的缝隙里漏出来,形成一方银框,构图极其简单干净。
而我对它的印象之所以深刻,是因为我发现,这个景象其实每天都在我的生活里反复出现,我也不止一次瞥见过它,却从未意识到,它可以显得这么宁静,这么耐人寻味。
可以说那个时候,我跟直播间里一起听课的小伙伴们感觉一模一样,就是突然心生冲动,想拿起相机就去扫街。
那孙老师在另外两张照片里还拍了什么?我要卖个关子,就留给大家到直播回放里独自体会吧~
最后——
在你拿到直播回放以前,我想请你先思考思考:
如果现在让你在房间里拍一张特别的照片,你会拍什么呢?
免费领取直播回放
▼▼▼
1. 在4月30日前,提供以下任一截图:
①分享直播干货长图至朋友圈,积满15赞;
②分享直播干货长图至大于200人社群
(除直播群外)
2.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上传截图,就可以免费领取直播回放咯!
▼▼▼
课︱程︱介︱绍
这次的摄影直播课,是意外人文艺术学院联合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孙小川老师,合作推出的线上课程。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是国内**专注于当代摄影艺术的民间机构,由中国当代著名的摄影艺术家荣荣和日本著名摄影艺术家映里夫妇联合创办,他们希望能把三影堂办成中国当代摄影艺术领域最高水准的展示、推广与国际交流平台。
左右滑动<<
▲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直播干货长图
↓↓↓
免费领取直播回放
▼▼▼
1. 在4月30日前,提供以下任一截图:
①分享直播干货长图至朋友圈,积满15赞;
②分享直播干货长图至大于200人社群
(除直播群外)
2.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上传截图,就可以免费领取直播回放咯!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