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e to Meet You my blue
文森特·梵·高《Prisoners Exercising》
布面油画,80×64cm,1890年
“
蓝色诞生时
是谁欢欣叫喊?
”/ 聂鲁达
谈到艺术家,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哪些关键词?
才华 创意 ?
这些说法在深入层面
早已立不住脚
“一种近乎极致的疯狂”
是我的注解
翻开厚厚地艺术史
患抑郁症的艺术家数不胜数
悲哀的是
人们经常在抑郁症
与艺术家的成就之间划上等号
认为那些震撼人心的艺术品的出世 只是因为艺术家‘有病’
# 抑郁它是谁
/ 那真不是句矫情玩笑
感冒的时候 人们理直气壮
当抑郁 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入侵时
人们却又羞耻不已
有一个蛮好笑的梗:
“当我和我爸说,我抑郁了。
我爸反手就是一巴掌
“你吃饱了撑的?”
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
越来越多人选择耐心地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越来越多的成人开始柔软地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爱德华·蒙克《Melancholy》
布面油画,72×98cm,1894年
对艺术家来说
抑郁症却被大众误解为
其成名道路上的起跳板
奇葩公式:“艺术家+抑郁症=成功”
???
认为艺术家只要抑郁
那他离成功就不远了
艺术家为了成名,就一定要忍耐抑郁症吗?
难道艺术创作的巨大原动力
竟然是消耗自己的生命力
???
爱德华·蒙克
《Evening on Karl Johan Street》
布面油画,1892年
# 鸡和蛋谁先有?
/关于艺术家的成就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
大多数人认为
郁症和艺术家成名一定有关
但实际上 真正与抑郁症有关系的
是艺术家的生活及工作状态
弗朗西斯·培根
《Head with Raised Arm》
布面油画,61×50.7cm,1955年
让我们看看文艺复兴时期
艺术家们拿“忧郁的疯子”以自嘲
由于艺术创作的特殊性
画家们往往比一般人
更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这还没完
最惨的是
他们超强的观察力 感知力
也使得他们比普通人
更能“积极地” 发现现实的龌龊
当然也更容易感性地身陷泥淖
埃德加·德加《苦艾酒馆》
布面油画,92×68cm,1875-1876年
胡安·米罗
Joan Miró
1893—1983
西班牙画家 雕塑家
陶艺家 版画家
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是和毕加索 达利齐名的
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之一
胡安·米罗
《Horse, Pipe and Red Flower》
布面油画,82.6×74.9cm,1920年
早期明明白白的野兽派
到后期彻彻底底的超现实主义
天真 活力 是他作品的注脚
你以为他本人和画一样开心
?
想多了
他就被抑郁症困扰过
胡安·米罗《The Sun》
布面油画,126.3×197cm,1949年
胡安·米罗《The Hunter》
布面油画,64.8×100.3cm,1924年
让他患病的 不是他画入迷了
而是在他的一次个展中
他被人嘲讽了
那人说
你的画
跟我家厨房抹布上的污渍
有啥区别
?
好家伙这还不得抑郁了
(然后果然不高兴了 还真给整抑郁了)
更糟糕的是 在后来的创作生涯中
这哥们被人 持续言语刺伤
这些无疑都是压死骆驼的那些稻草
他也一度差点放弃了画画
...
胡安·米罗《Hirondelle Amour》
布面油画,199.3×247.6cm,1933-1934年
好在艺术具有神奇的疗愈功能
Miró扛下了那段时间的压力
手中的画笔始终没有停下
“艺术创作的本质在于表达自我 而非迎合他人”
借助着绘画逐渐走出了抑郁症
在后期Miró
不加含糊地批评
名不其实的艺评人
“他们以先入为主的观点看待艺术作品
艺术被迫地披上了
他们脆弱的哲学体系的外衣”
这样的观点大概也是许多艺术家的心声
文森特·梵·高
《Wheatfield with crows》
布面油画,50.2×103cm,1890年
虽有研究表示
抑郁心理会使人 比人稳如老狗时
更具有非凡的创造力
但靠着这一点创造力
是无法让普通人成为大师的
看看大师的创作强度
人家那都是练出来的好吗
所以各位小伙伴
咱们还是要努力多画
(bie xiang tou lan)
# 你以为 坚持一下 很简单?
/ 又不是跑800米 要不你试试
艺术家得了抑郁症不一定就能出名
艺术家得了抑郁症不一定就能出名
艺术家得了抑郁症不一定就能出名
二者之间 没有必然联系!
艺术家的成功得益于自身专业上的努力
艺术家的成功得益于自身专业上的努力
艺术家的成功得益于自身专业上的努力
所以 当他们摆脱了抑郁症
也不代表着
他们从此以后
就画不出有灵性的作品了
爱德华·蒙克《The Day After》
布面油画,115×152cm,1894-1895年
爱德华·蒙克
Edvard Munch
1863—1944
挪威表现主义画家、
版画复制匠,
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
爱德华·蒙克的绘画
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
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 呼唤式的处理手法
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
起了主要的影响
其主要作品有《呐喊》《生命之舞》
《卡尔约翰街的夜晚》等
爱德华·蒙克
《Separation》
布面油画,96×127cm,1896年
Munch的作品多表现
生命 死亡 恐怖和寂寞
他也曾被抑郁深深困扰
但Munch不断地利用创作
纾解着内心的痛苦
并且积极地接受治疗
爱德华·蒙克《The Storm》
布面油画,91.8×130.8cm,1893年
摆脱抑郁后的他
安安稳稳地活到了80岁
作品中压抑的成分明显减少
饱和鲜明的色彩
开始出现在他的画面
并没有因为摆脱了抑郁
使艺术生涯停滞
只凭借表象去评价艺术家
对他们太有失公平
抑郁并不能帮助你出名的更快
对待抑郁症最好的方法就是:
“既然你不是伞就别硬撑着了。”
坦然接受并循序渐进地克服是最佳处理方式
爱德华·蒙克《Moonlight》,布面油画,1893年
众所周知画画有着神奇的疗愈效果
艺术家姑且还能画画 创作排解抑郁
普通人 当你觉得不太舒服了
该怎么办?
即时有效的纾解
大哭一场
尽快释然 平静
比什么都重要
别把自己憋坏了
(此处不应该抱一下嘛)
# 当我们明白之后
/ 没关系 实在撑不住也没事
乔治·佛雷德利·沃茨《Hope》
布面油画,142.2×111.8cm,1886年
当一个人在你面前突然崩溃
这时候你如果能抱抱他
说句幸苦了
实在撑不住了也没有关系
鼓励他哭出来
尝试真诚的去理解他人的痛苦
巴勃罗·毕加索《老吉他手》
木板油画,122.9×82.6cm,1903年
相信我
这比“加油 再坚持一下就好”
会好的多的多!
毕竟人类的痛苦总不能相通
认同他人的痛苦
承认他痛苦的合理
是多么大的安慰
或许我们应该把这称之为 尊重
# 不仅关心你画画 更关注你心理
/ 品川画室X朱梅心理咨询
品川始终认为
艺术具有疗愈人心的作用
也呼吁大家关注心理健康
这次我们特别邀请到了朱梅心理咨询
为大家带来
「窥探自我内心的冰山」
系列心理咨询课程
“带你感受内心
曾有过的焦虑忧郁 恐惧
去探索 去剥离
发掘最真实的自己
告诉你
你的潜意识在说什么”
朱梅心理咨询概况
朱梅心理咨询有限公司现有多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少儿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心理健康师、危机干预师、美国NGH催眠治疗师 以及 美国NLP高阶执行师等。
咨询范围:
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干预:叛逆、厌学、网瘾、焦虑、自杀等品行障碍。
成人心理疗愈:焦虑、抑郁、失眠、心因性功能障碍、婚姻家庭矛盾、职业规划等。
企业人员团体辅导:企业人员心理危机干预以及相关心理健康培训等。
目前朱梅心理咨询已在南京、上海等地开设多次,心理咨询专场,好评如潮。
7月9日晚
19:00——21:00
品川画室包河万达校区
等你
您可以扫码进群
参与课程
(活动限30人)
(二维码在此)
本次活动
暑期体验价59.9
(原价199)
进群统一支付
多关心自己一点 我们也不是总要坚强
END
我们甚至失去了黄昏的颜色
当蓝色的夜坠落在世界时
没人看见我们手牵着手
聂鲁达 | 二十首情诗与绝望的歌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