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博学砺能树人|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好朋友官微君,今天我们邀请到了肺结核病毒来和我们一起介绍一下结核病的相关信息,接下来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吧!
同学们,大家好啊!我就是传说中的结核病毒,听到我的大名你们是不是很害怕呢哈哈哈!什么?你说还没听过我的大名?那你们可得小心了啊,春天可是我发扬光大的好季节呢!春季天气忽冷忽热,人体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引起各种疾病,这时我的机会就来了哈哈哈!
你们可别小看我,虽然我现在还只是一颗普普通通的小病毒,但等我一到你们的体内,那可就是到我繁殖的温床了啊!别看我小,在我国的传染类疾病的发病和死亡数排行榜中,我可名列第二位呢!
关于我的故事,那还得从公元前8000年说起。没错,那时我就已经诞生了!我国对于我的最早记载起始于商、周。由我引起的疾病——结核病,在很久以前被认为是一种绝症,对于中西医来讲肺结核都是一个难以攻克的难题。后随着科技发展以及药物发明,目前结核病这一危害人类健康数千年之久的古老疾病,已经成为防有措施治有方法的普通疾病。
是的,近年来,我国结核病疫情防治力度不断增加,肺结核疫情呈下降趋势(我肺结核大军的人数越来越少了呜呜呜~),但由于人口基数大,疫情仍然十分严重,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
问我在哪里最多?那当然是学校等高度集中的场所啦!你想想,一旦有一个人的身体里面有我的人,他一个喷嚏,那空气中就全是我的徒子徒孙了哈哈哈哈!
没错,特别是同学们所处的校园,一旦发生结核病,很容易发生校园内的传播流行的。学校结核病流行不仅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对学校的教学秩序和环境稳定也带来影响,若处理不当,还会引起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强烈反响。为此,学校结核病防控是学校传染病防控和卫生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的高度重视。
现在正处春季,是结核病高发的季节,不过同学们也不必过于担心,只要大家采用正确的防护措施,是绝对可以挡住结核病的!(哼,我结核病毒不要面子的呀!)为了帮助大家加深对结核病的理解,官微君今天特地查阅了相关资料,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结核病的知识吧!(我瞅瞅我瞅瞅~)
结核知识知多少
一、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一)结核病又叫“痨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发生肺结核。
(二)肺结核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排在第2位。
(三)得了肺结核如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传播途径要知道
二、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一)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很容易发生传播。
(二)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
(三)与肺结核病人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菌,应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排除。
(四)艾滋病毒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病人、尘肺病人、老年人等都是容易发病的人群,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
结核症状放心上
三、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
(一)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如果这些症状持续2周以上,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医院看病。
(二)肺结核还会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
(三)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县(区、旗)、地市、省(区、市)等区域均设有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
减少传播要记牢
四、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一)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应当避让他人、遮掩口鼻。
(二)肺结核病人不要随地吐痰,要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痰盂里,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
(三)肺结核病人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当佩戴口罩。
(四)居家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应当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
(五)肺结核可防可治。加强营养,提高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肺结核。
健康痊愈有希望
五、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
(一)肺结核治疗全程为6-8个月,耐药肺结核治疗全程为18-24个月。
(二)按医生要求规范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病人都可以治愈。自己恢复健康,同时保护家人。
(三)肺结核病人如果不规范治疗,容易产生耐药肺结核。病人一旦耐药,治愈率低,治疗费用高,社会危害大。
你们人类怎么这么清楚我的底细啊?莫非我们病毒中出了内鬼?
不至于不至于,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我们人类对你们当然可以做到了如指掌啦!
到这里相信同学们对于结核病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希望大家都度过一个开心安全的春季,一起在鸟语花香中欢乐健康地学习生活,也祝愿结核细菌在大家的防治下越来越少!(你这是祝福么!)官微君今天的健康小讲堂到这里就结束啦,同学们下次再见哦!
END
编辑/大学生记者团 王楚玥
图片/大学生记者团 夏云徽
文案/大学生记者团 钱程 施阳
校对/大学生记者团 张赵龙
审核/校综合办公室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