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不见
如隔三秋
这周你读书了吗
快来跟安安看看
本周的好书推荐吧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介绍:
霍达,女,回族,出生于北京,作家、国家一级编剧。
内容简介:
该小说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斋的升沉起伏为主线,在历史的背景下描写梁家三代人不同的命运变迁,表现了主人公为追求理想和事业,为完善自身素质所发出的蓬勃不息的命运意识。
本书着眼于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冲突,在中国社会和世界格局的大历史背景下以小见大,通过讲述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以及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融宗教信仰与现实生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人性之美与价值之美于一体,折射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回族既有保持其阿拉伯民族的 文化渊源的一面,又有与汉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一面。
《国史大纲》
作者介绍:
钱穆,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江苏无锡人,吴越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国学大师。
内容简介:
《国史大纲》是中国近代历史学家钱穆所撰写的一本通史性论著,著于抗日战争时期。钱穆当时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战火纷飞中随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辗转大半个中国。在云南昆明岩泉寺,钱穆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国通史的考证与写作之上。当时生活的窘困、物资的紧缺以及内忧外患的状况都使钱穆将对中国命运的思考贯穿于了全书始末。
《万历十五年》
作者介绍:
黄仁宇,美籍华人,教授、学者。以历史学家、中国历史明史专家,大历史观的倡导者而为世人所知。
内容简介:
《万历十五年》从“大历史观”的研究视角出发,选取了明朝万历十五年(1587年)作为考察切入点,运用历史小说的叙事模式和传记体式的章节,通过对关键历史人物悲惨命运的描述,探析了晚明帝国走向衰落的深刻原因。[1]这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大历史观,即宏观的、系统的历史,也即“从技术的角度看待历史”。
全书共分七章,分别写了最高统治者万历皇帝、大学士申时行、首辅张居正、模范官僚海瑞、自由派知识分子李贽、抗倭英雄戚继光等。同时,也写了他们之间存在的重重矛盾,如皇帝与群臣的矛盾,保守派与自由派的矛盾,官员与官员之间的矛盾等等。
《遇见未知的自己》
作者介绍:
张德芬,女,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个人成长作家、张德芬空间创始人,中国大陆心灵领域书籍的拓荒者和奠基者。
内容简介:
本书是台湾作家张德芬创作的一本以小说为体裁,以心灵修行为主题的书籍。主要讲述名校毕业的女白领若菱生活的起伏以及与老人的对话,借此来表达对人生课题与智慧的理解。
通过一位都市白领阶级的女性同老人以及其他配角(老人的学生)间的对话,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内在世界,进而发现大多数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甚至是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从身心灵三个方面去探讨主宰着人生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操控身心,同时提供了如何解决这些模式的实际有效方法,从而解脱思想、情绪和身体的桎梏。
本期编辑
策划|安财新媒体工作室
责编|徐世星
校对|王梓辰 孙宇辰
审核|吴晓黎
投稿邮箱|acxmtgzs@126.com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