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夏至,又称夏节、夏至节等,是廿四节气之第10个节气。斗指午;太阳黄经90°;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是太阳北行的极致,这天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南移。
夏至这天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夏至过后太阳高度逐日降低。但对于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南各地来说,夏至过后,太阳光照仍在增强。
物候/
我国古人将夏至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说的是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腹而鸣。而半夏这类喜阴的药草开始出现了。
起源/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中最北端,而民间“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反映出人们对太阳运动影响的认识。
诗词/
夏至
[宋] 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夏至
[宋] 张耒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
[宋]陈与义
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
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
习俗/
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就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习俗,以祈求消灾丰收。
凉食避暑
人们喜好在夏天滋补凉食避暑,因此人们普遍喝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比较传统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
食"麦粽”
食“麦粽”是江南的习俗,《吴江县志》记载,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吃馄饨
夏至这一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后还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加健康。
消夏避伏
古代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物,"扇",借以生风; "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时刻关注小海,了解校园动态!
往期精彩盘点
父亲节特辑 | 原来父亲手机里的秘密竟是这些!排版:程依然
责编:姚婷婷 程依然
审稿:葛建化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