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梦

政策法规,艺考

政策法规

2022-3-30 00:16:20 文/饶雨彤 图/冯婉如

关注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有关中国梦的形势与政策论文是怎样写的。写形势与政策的中国梦内容有哪几部分。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梦,希望你们喜欢!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梦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梦篇1

当前我国外交的新理念新布局

党的之后,尤其是今年“两会”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外交领域的大手笔一处接着一处,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这一处处大手笔,凝聚着我们党对中国外交新环境的科学判断,展示了我们党关于中国外交的一系列新理念、新布局,也昭示着中国外交更加恢宏的新未来。

环境是随着时间的转移而变迁的。环境具有继承性,同时也有变幻性。党的开启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伟大进军,也开启了共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未来的崭新征程。可以说,党的以来,中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外交面临的内外环境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这些新的特征也必然对中国外交提出新的要求,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也在持续改善,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各项事业必然得到新的发展,有如此良好的基础,我们一定能够爱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完成“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在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问题。我们现在处在改革开放的“深水区”,进入了解决“发展的问题”和解决“发展过程的问题”同步推进的阶段。

从国际看,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世界依然很不安宁,国际环境依旧动荡不安。 基于这样的国内国际环境,我们的外交也应该在站在历史的新的起点上。

一、中国外交的新理念

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应环境变化和历史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既契合中国利益又符合世界发展利益、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影响的外交新理念。要者包括:

第一,关于“中国梦”。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想,但随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一系列外事活动,“中国梦”的世界含义、“中国梦”

作为中国外交新理念的特色越来越凸显。正如同志在非洲所讲的那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离不开非洲,世界和非洲的繁荣稳定也需要中国。中非虽然远隔重洋,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联结我们的不仅是深厚的传统友谊、密切的利益纽带,还有我们各自的梦想。13亿多中国人民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0亿多非洲人民正致力于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中非人民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相互支持和帮助,努力实现我们各自的梦想。我们还要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也正如主席明确告诉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那样:“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第二,关于中国对外交往的旗帜。党的报告提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还提出,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旗帜。这面旗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合作共赢”的理念。合作共赢是国与国之间更好的、更和谐的共处方式,追求的是一种1+1 >2的和谐发展,既利人,又利己;既合作,又竞争;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激励;既不是逃避现实,也不是拒绝竞争,是以理性的态度追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第三,关于新型大国关系。在国际关系中,大国关系是国际局势的导向性因素,也是国际格局的重要塑造性,因素。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中国的大国政策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最近两年来,中国倡导的新型大国关系成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短短的时间,新型大国关系从理念变成了推动现实的巨大力量,凝聚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世界局势的科学判断、对国际关系发展历程和中国外交实践的科学总结。这一理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针对性强。第一,针对的是国强必霸、崛起必战的传统逻辑与思维;第二,针对的是意识形态偏见和零和游戏为代表的冷战思维;第三,针对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包括大国之间利益交融的现实;第四,针对的是中美之间共生共存、既竞争又合作的复杂关系;第

五,针对的是世界各国对中美关系未来的期许与担忧。针对这五个方面,新型大国关系理念作出了响亮的回答:中国要走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国家利益和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中国无意称霸,更无意争霸;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双方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中美关系的本质特征,不是“你输我赢”的零和关系,而是互利共赢的关系;中美两国合作好了,就可以做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

中国倡导的新型大国关系始于中美关系,但远不止于中美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理念将成为引领中国发展未来与世界备大国关系的指针,也将成为中国对世界和平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外交新理念远远不止上述三点,“命运共同体”等新的理念同样引起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必将催生中国外交的新面貌,推展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二、中国外交的新布局

新的历史起点呼唤新的外交布局,新的外交布局必然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 第一,全方位。领导人的外交活动最能体现一国外交的宏观布局。最近一段时间,主席的两次出访、的一次出访和中国举办的国际活动、接待的外国领导人已经充分展现了中国外交的全方位布局特色。中国领导人的出访国有大国强国、也有小国穷国,有近在咫尺的邻国,也有远隔万里的非洲、拉美国家。中国主办了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主席也出席了在南非召开的“金砖国家”峰会。中国领导人出访的地区有国际热点地区,接待的外国领导人也有热点国家的领导人。中国领导人外交活动的每一个“点”都是有考究、有思量的,这些点串起来,就是中国外交的恢宏布局。兼顾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兼顾了周边国家、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兼顾了双边合作与多边舞台,也兼顾了公共外交与热点问题。

第二,宽领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人文等各个领域。首脑外交既谈政治,也谈经济,既推动经贸合作,也推动人文交流,同样也会探讨人类共同挑战的应对之方和国际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之道。主席第一次出访是到俄罗斯和非洲。在俄罗斯,双方共签订32项合作文件,数额大,期限长,被称为“世纪合同”。仅能源领域的合作就涵盖油气、核能、电力、煤炭、新能源等多个行业,贯通上下游各领域产业。双方还就两国地方合作形成重要共识,开辟了中俄互利合作的新领域。和普京总统共同出席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双方商定明后年互办青年友好交流年,大幅增加互派留学生名额。主席访非期间共签署了40多个合作文件,包含一批有利于非洲国计民生的大项目。还宣布了一系列支持非洲的措施,包括加强对非援助、投融资合作、职业人才培训等。在非洲,还出席了我国援非医疗、文教等项目的启用仪式,鼓励中资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造福当地人民。2013年6月8日,主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第二场会晤。两国元首介绍了各自国内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并就中美经济关系深入交换意见。这既是中美两国的相互交底,也是两国元首之间的一种治国理政经验交流。这在中国与其他大国元首之间的交流中并不多见。

第三,多形式。多形式、甚至不拘泥于形式的外交活动往往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外交事务成竹在胸、驾轻就熟,仅仅几个月时间,就通过多种外交形式,谱写了外交的开篇之作。首脑外交是重中之重。今年“两会”以后,主席作为国家元首、作为政府首脑,他们的出访带动了世界的“中国风”。短短80多天的时间,中国高层领导人已同世界上50多个国家领导人在双边和多边场合会面。特使外交承担重要使命。刘延东同志作为中国领导人的特别代表于今年2月赴韩国,出席了韩国新任总统朴槿惠就职仪式。今年5月,中国接待了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特使,在朝核问题山重水复的时刻,给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带来了新的转机。“庄园外交”是近来国际媒体热炒的一个话题。6月7日至8日,主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中美两国元首围绕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主题,就双边关系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取得了重要积极成果。

第四,谋长远。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工作重视战略思维,立足当前,但重点在于谋长远。主席在美国开展的“庄园外交”谋的就是中美关系的长远、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长远,是在做一件对中国、对美国、对全世界都利在千秋的大事。同样,主席访问非洲期间,非洲国家领导人提出,基础设施落后是当前制约非洲发展的主要瓶颈,希望中国支持帮助。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梦篇2

摘要:对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坚决把全会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关于新形势下的中国梦的正确解读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梦 十八届三中全会 中国周边形势 国际形势

中国梦,萦绕在青年学子心头甜美而又艰巨的梦想,它潜伏在心底,使人无法平静,直至梦想成为现实,因为梦想不再艰难踌蹰,退缩彷徨,沧海扬帆乘风破浪托起不落的太阳。梦想的萌芽蓬勃了人生的激情,梦想的延续促就人生的茁壮成长。它熔铸骆驼越漠的坚韧,照亮依旧迷蒙的方向,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彩蝶舞袖清风醉,晓月初升似水年华。中国梦如雨后彩虹,吸纳日月精华,绚烂多姿更显坚定的力量,如蜕茧的玉色蝴蝶,似梦如醉,如翩飞的蒲公英,欲止还休。青年学子,厚积薄发,喷射最美中国梦!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我们以一个新的指导思想,让我们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在努力学习中国梦的同时,要深刻理解中国梦的真正含义,以新一届领导人的指导思想为理论,努力实现中国梦。在国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们要深入分析国际形势对我国带来的影响。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继承人,青年人将决定祖国的命运。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具有优势的特殊群体,大学生们必须坚定自己的理念,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从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我们要深刻理解会议中的要点:第一,要认真学习,迅速把思想统一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上来;第二,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会精神实质;第三,要广泛动员,切实抓好全会精神的宣传贯彻;第四,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重在行动,要立足实际,在落实改革部署上见实效。

但是如今的国际形势对于中国来说相当严峻,首先是朝鲜半岛问题。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危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朝鲜前几年又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行核导弹试验,朝韩关系一度趋于紧张,短兵相接,大有爆发战争之势。而东边的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而近几年来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存在诸多隐患。尤其是近来中国划定的东海空中防线,尤其引起了日美的不满和强烈反对,频频派遣军机和战舰濒临我东海防区,中日和中美摩擦不断升级。再有是有关钓鱼岛的问题,日本政要频频登上钓鱼岛宣布其“非法主权”,而日本军舰不断驱赶我国渔船在中国合法海域的行为,这都说明日本的海外军事干预意志和能力将成为东亚地区潜在的冲突隐患。再者是超级大国美国,其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面对我国周边格局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已成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也是对我国构成最大的威胁国家。美国的影响在地狱分布上具有全方位性,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美国的影响一是保持直接的军事存在,二是发展同我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三是介入和干预地区热点和危机。当然,目前美国对周边安全的威胁大多是间接和潜在的,而且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牵制我国的同时,也同我国进行“接触”合作。中美建设性合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延缓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美国队我国的威胁。

从以上对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分析可以看来,中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但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即使在不发达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华民族也没有忘却对世界做出贡献的责任。1956年,毛泽东说:“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两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这样。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对人类做出贡献的思想意识,一直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奋斗。邓小平把这种思想设计为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1985年,他说:“现在人们说中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对一些外宾说,这只是小变化。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可以说是中变化。到下世纪中叶,能够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那才是大变化。到那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1987年,邓小平又强调,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为人类做更多的事情,“我们就是有这么一个雄心壮志”。邓小平把中华民族为人类做出较大贡献的价值理想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正是这种理想追求激励中国逐步走向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强国。提出的中国梦接续了毛泽东、邓小平强调的中华民族要为人类做较大贡献的思想。中国梦,不应仅理解为中国自身利益的实现和中国的强大崛起,而忽略了中华民族要对人类有所贡献、已经对人类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在为人类做着贡献和将来为人类做出较大贡献的深刻内涵。基于这样的认识,才能进一步形成中华民族自尊自信、理性科学、务实进取、开放宽容的健康的国民心态,才能进一步形成令世界其他民族仰慕的成熟的大国心态,使每一个中华儿女享受到做中国人的荣耀和尊严。

在让我们看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中国梦,中国梦不是他国梦的翻版,而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基于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价值追求、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提起中国梦,许多人联想到美国梦。有的人联想起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联想起美国四星上将、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的自传《我的美国之路》中的感人故事,联想起非洲人后裔成为现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等等。其实,中国梦与美国梦根本不同。美国梦的核心是实现个人的价值,即通过个人奋斗实现美国倡导的自由、民主核心价值观。个人主义是美国梦的思想基础和灵魂。中国梦则不然。中国梦的核心是实现集体或整体的价值,是通过集体即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个人的梦想是共同理想的具体表现和组成部分。中国梦的思想基础和灵魂是集体主义。中国梦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历史积淀和现实依据。

从文化背景来看,中华文化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追逐梦想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刚健有为的强大精神动力。从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看,中华民族是最富有整体性追梦精神的强大民族,从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远古神话传说,到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发射、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从大禹治水,到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上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高峡平湖,数千年来,深藏在中华民族内心的梦想,始终是凝聚和激励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成就了中华民族享誉寰宇的秦汉大业、唐宋富足、元明清帝国。中国梦是追逐梦想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资源。提出中国梦,就是要进一步激发人们的追逐梦想精神,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原动力,让中华民族不朽的追梦精神焕发新时代的光辉。

从历史积淀来看,中国梦不是重塑汉代雄风、大唐伟业,也不是再造康乾盛世,而是完成中华民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这个转型的本质是现代性的不断累积和生长。现代性是社会主义中国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按照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不断走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现代化的社会变革实践所呈现出来的当代中国社会的特质,是现代化进程中非传统因素的积累和充盈,是一种持续进步的、不可逆转的、合目的性的发展。现代性的生长和充盈,是现代转型的基调和主线。现代性的核心是源生于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程中形成的核心价值观。这些核心价值观及其实现形式,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全部内容。从我国现代化的实践看,现代性主要包括确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的思想观念,建立和完善高效的社会运行管理制度机制,形成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的核心价值体系,等等。现代性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实现现代化,追求目标是不断提高和跃升人民群众的现代文明素质和程度。这说明,中国的现代转型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和现代化体征有着根本的不同。中国梦,不是复兴封建帝国的旧梦,也不是依葫芦画瓢的他国梦,而是基于中华民族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现代梦。

从现实依据看,中国梦基于党的正确领导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首先,党的正确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政治保证。党的指出,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和梦想。这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最为深刻的感受。其次,综合国力的提升,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不到250美元,提高到2011年的5432美元,我国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这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赶超世界强国的热情和不畏他国围堵、遏制而努力进取的斗志。第三,中华民族对于自身的发展道路充满了自信,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的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是正确的。人民群众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华民族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更加坚定。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动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周边安全形势与中国安全战略选择

[2] 13中国周边形势

[3] 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记录

[4] 论中国梦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梦篇3

第一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

作为当代大学生 ,我们应当了解当前的国际形式与政策。更应当了解本国的

形势与政策。对此我们要牢牢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观,要学会分析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形式和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在新形势下各国的外交政策与战略与新形势下的反恐战争和新形势下世界发展的主题。任何一种文明社会形态的形成与发展,都有一个社会成员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作为支撑,比如中国传统社会的仁义礼智信,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平等、博爱、等。近代中国 在破旧立新的救亡图存运动中,并没有探索出指引中国前途命运的核心价值观。但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使中国获得了国家统一和名族富强。中国人民就在这革命和建设中逐步凝集具有中

国特色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三个倡导和三个代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我们党的

政治理论和政治主张,体现着社会主义的制度特色和奋斗目标,凝聚着中华的名族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取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打牢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伟大中国梦,有利于培育安定团结的良好氛围,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达成社会共识,凝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主要来自与该国国民或族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追求。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凝聚全体成员的意志力量,就必须确立与其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汇聚全体成 员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刻认同,社会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鉴和吸取着各国价值观的合理养分,丰富了中国奋发进取的价值观内容,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

促进了全体成员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高度统一。

第二章 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论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都处在深刻调整

与变革之中并在转型中延续低速增长。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进一步改善,整体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当前,是我国经济的调整和转型时期,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对中国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面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若能准确把握机遇,

积极应对挑战,我国经济发展将会实现新的突破,获得更大的成就。

第三章 新形势下反恐斗争论

恐怖主义,在当今世界没有一个系统的定义,美国联邦调查局将恐怖主义定义为出于政治或社会目的性的针对人身或财产非法使用暴力以恐吓、强迫政府、民众行为。恐怖主义的特征暴力性、政治性、组织性、突发性。恐怖活动造成了人员伤亡,威胁了公共安全 。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害。过去发生的大量的传统暴力恐怖主义事件已经显示了他的杀伤力和破坏力,每一年死于恐怖活动人数又增无减。目前,恐怖主义更加追求核,生。化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人们所造成的打击,这极大地危害了公共安全,引发了人们的心理恐惧,降低了社会安全感,影响了社会稳定。对此政府有必要对全民进行反恐怖主义、反恐形势以及公共安全危机应对教育。公众在面对恐怖袭击时,一是不要慌忙,二是在可能的情况下,采取自卫和反击行动。这不仅可以赢得时间和生命,还能打击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让们不敢为所欲为。

为了有效地打击和防止恐怖活动,我国需要制定一部适应反恐需要的专门法律,加强反恐怖主义活动的顶层设计,形成统一高效的反恐行动机制。一是要加强恐怖活动预警机制。二是提高恐怖活动应急处置水平。三是强化对恐怖活动的刑事制裁。目前,我国与中亚国家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开展反恐合作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使中亚地区恐怖主义威胁有所缓解,但上海合作组织反恐合作的机制化水平有待提高。面对日趋严峻的反恐形势,要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反恐,防恐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恐怖主义危害的认识,科学合理地开展反恐、防恐工作,更加自觉地抵制恐怖主义思潮对大学校园的渗透,不断推进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建设。

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作为当代90后我们应该要奋发向上,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建设祖国的队伍当中。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梦”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专升本-政策法规-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梦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