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中招政策为何年年都在变?
政策制定者昨日接受本报专访,细说改革缘由
市中考中招政策制定者昨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针对几大焦点问题,细说改革缘由。
一问:
思品和历史为何闭卷考?
政策制定者说,这是由于开卷考的弊端日益显现。以往厦门中考思品和历史实行的是开卷考,思品要考五本书,历史要考六本书,但是,考试仅有一个多小时,考生根本无暇翻看书本,而只能凭借老师整理的材料来答卷。开卷考的弊端也凸显于此——在某种程度上,开卷考考的是老师,老师准备材料“对头”,学生就考得好。
开卷考还使得学生对初中教材认识和记忆出现偏差。这几年,高一的学生反映,他们到高中后学习思品和历史,需要花很多时间来补充知识记忆——高中思品和历史无论是会考还是高考,实行的都是闭卷考。
二问:
为何要招收定向生?
定向生是明年中考中招改革的另一个焦点。政策制定者说,无论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还是省里下发的中考中招改革文件,都要求各地执行将优质学校的部分招生指标下发到初中校,目的是为了遏制初中借读,以促进学校均衡。
据介绍,福建省早在2007年就要求各地推行这项政策,今年甚至提出,优质学校的50%招生指标要分解到初中校。
在执行定向生招生这项政策方面,厦门据悉是福建九地市中“最后一位”,换句话说,明年非做不可了。
三问:
为何说改革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明年的中考改了那么多,为何还说是充分考虑到减轻学生负担?在这方面,思品和历史考试是一大焦点。
据介绍,思品和历史过去总共要考11本书,明年两科的考试范围将缩小,难度将降低——将出版复习纲要(见解读);事先会提供样卷给考生;命题时,将提高优良率和及格率;此外,明年也将思品和历史考试时间和大中考错开,提前在5月份进行。
1月份的适应考试,思品和历史的闭卷模式将亮相。
四问:
为何中考中招政策年年都在变?
从2004年厦门启动中考中招改革后,给人的印象是:年年都有变化——2004年实行“分数+等级”,物理和化学全部看等级,不计入中考总分;之后,发现理化有被弱化趋势,体现在厦门考生高考理综成绩不理想,因此,理化又以15%、30%分值加入中考总分,此外,体育也进入中考总分。
政策制定者坦承,中考中招政策这几年几乎年年都有变化,但是,大的背景是国家、省里的中考中招政策也不断发生变化,厦门已经考虑到政策稳定性,尽量在小范围调整,但是,有些改革是不得不做了,例如,“全等级+分数”的录取方式,以及定向生的招生,都是教育部、教育厅的硬性要求。
政策制定者表示,明年的政策调整算是比较彻底,如果明年的实践证明是可行的话,那么,我们也希望厦门的中考中招政策能维持稳定几年,不要一直有变化。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