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汇总 | 道法: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一)

中考学一学,艺考

中考学一学

2022-10-20 15:22:29 文/姚瑞 图/丁梦茹

关注

一、教材的编写思路

(一)指导思想本册教材编写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尤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前瞻性要求与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法治素养提升、健康人格形成的基本规律相结合,努力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

(二)思想立意

本册教材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价值追求,通过全景展现中国腾飞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面临的时代挑战和作出的积极应对,引导学生心怀祖国,倾听与讲述中国故事,感受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与传递中国力量,追梦出彩,共享、共创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做自信中国人。

天利中考

在这册教材中,贯穿着一对基本哲学的命题,就是价值和事实的关系问题。在事实维度,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把历史进程、伟大成就、时代挑战、积极应对架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每一个学习主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共创共享,来升华他在国家层面的价值认同。

(三)学科依据

本册教材编写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遵循生命的逻辑、生活的逻辑和知识的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从九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品德发展需求出发,在不断扩展的生活场域中聚焦“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将“我”的生命感受与国情、法律、心理健康和道德诸领域的知识相融合,推动学生对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所生发出的不同主题开展深度学习,在自我探索与自主建构的基础上对这些价值观念逐步认同、接受和内化。

教材编者强调,不是简简单单的基于四个维度的知识认同就可以自然升华成某种价值认同。教材很强调学生自我的生命经验。希望学生在感受我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中,不断沉淀,领会和感悟自己的生命经验,通过他的自我探索,而不是通过外部的灌输和强化,通过他的自主建构,而不是我们给予的知识逻辑。让他逐步对这些价值观念有所认识,有所理解,有所认同,有所接受。

天利中考

二、教材的内容结构

(一)编写理念

1.本册教材与七年级关注个人与集体生活、八年级关注社会与公共生活有所不同,引导学生聚焦生活场域中“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2.本册教材以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以完善人格培养为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认同国家发展的价值追求,逐步明确国民身份,在更为宏大的时代背景下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自识性问题。

教材编者强调,重视本源性问题,反复引导孩子在不同的关系中去体验,思考、回答“我是谁”,形成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在不同的生活场域中,我从小我,不断扩展到大我,慢慢地把他充沛的人格不断建立起来,最后打破唯我论,打破个人主义。

3.本册教材试图突破国情国策教育的传统模式,不止步于对国情国策事实性知识的一般认知,而是借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生命经验,将国情知识学习与核心价值观内化、国民身份认同结合起来,将生活场域扩展、个体品德发展与主流价值引导结合起来,将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与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推动学生将对国家的热爱、对社会进步的期盼升华为共同的价值追求。

这里要跟老师们强调的是,教材对每一个学习主题都没有系统地给出知识点,基本上都是把当代比较突出的社会矛盾,或这个问题当下遇到的最尖锐的挑战,或者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最关注的问题,而不是体系化地呈现每个主题。所以你要是去缕知识点,会发现缕不全。编者希望这些知识性知识只是他价值观的一种支撑。所以教材很多时候都是以举例来呈现的。

4.本册教材意图通过情境体验、理性思辨、探究分享、合作实践等活动设计,使学生的生命经验能够代入、嵌入、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国梦的宏大叙事,将对祖国与时代进步的切身感受和具体认知统整到学生自我道德人格的建构中,通过对个人成长与伟大时代紧密联系的自觉体悟,逐步接受、认同和内化国家和社会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追求,做自信的中国人。

很多活动不是对正文的诠释,不是对正文的展开,有的时候,活动就是一个独立的内容。例如教材35页的关于网络问政这一活动,就是强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问政成为一种新的民主协商的形式。教材编者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对这些活动,不要跳过,不要错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是梳理教材的客观逻辑,第二就是要把活动作为逻辑的一环进行梳理。

(二)教材结构

天利中考

三、内容解析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1.价值观释义:富强

(1)强国富民是自古以来,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强烈期盼;

(2)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

九上的教材,每一个单元都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都强调历史的观点看问题,都强调党的领导,都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强调法治建设。因为是进行价值观教育,每个单元都以价值观释义来定义。

2.单元主旨

通过回顾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富强好比国之脊梁。坚持改革创新,“中国号”巨轮必将到达富强的彼岸。

3.单元结构

天利中考

4.内容解读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

(1)改革开放四十年创造中国腾飞新奇迹;

天利中考

天利中考

这里,老师们可以举一些例子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去说明改革开放的成就,比如纪录片辉煌中国,电影厉害了我的国,都是从宏观方面来介绍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而教材P7.探究与分享请用一组微镜头,晒晒你和家人的幸福生活。就是从衣食住行乐等微观方面来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天利中考

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改变中国,老师们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通过祖孙三代的生活对比来感受对中国人生活的改变。而改变世界,老师们可以通过2018年是一带一路5周年,在这五年中,看到一带一路从一个概念变成现实。比如我们会发现家门口的进口超市越开越多,我们买国外的商品越来越便宜和方便。这都是我们能感受到的。

(2)面临新挑战,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天利中考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3)坚持人民为中心,共享发展成果,推动社会建设

天利中考

天利中考

这个活动建议老师们要深入一些,引导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财富观和金钱观。不能把物质的丰富就简单等同于幸福。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1)生活中感受创新,了解创新的基本特征,认识创新的价值(空间维度)

天利中考

天利中考

创新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创新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创新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创新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用描述的方式来讲创新,不是用概念的方式来讲创新,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2)创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时间维度)

天利中考

蒸汽机的改良,电力的应用和计算机的出现,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3)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天利中考

天利中考

天利中考

(4)万众创新,弘扬创新精神

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企业不能只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这句话,道出了创新的不易。创新走的是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做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难免荆棘丛生、困难重重。“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天利中考

本单元的逻辑:

天利中考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若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

扫描识别

联系我们,在线下单

添加微信咨询详情,请扫码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中考-中考自媒体-微信公众号-中考学一学-知识汇总 | 道法: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一)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