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1)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3.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
(1)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4.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作用、重要性? 为什么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
(1)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自豪。
(3)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4)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
(2)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
(3)是代代相传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4)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
7.青少年应怎样弘扬(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1)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2)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3)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4)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幸福。
8.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内涵: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9.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价值和作用?)
(1)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2)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
(3))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4)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10.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1)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2)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3)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4)从自己做起,从现在、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 ,创造精彩人生。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12.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1)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2)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3)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4)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13.青少年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落细、落小、落实。
(2))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3)中国少年应当争先,构筑中国价值。
14.我国的人口现状是什么?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2)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3)新的特点: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
15.我国严峻的资源形势是什么?(为什么要合理利用、保护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浪费损失、污染破坏很严重。我国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16.面对资源环境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7.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符合自然规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18.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4)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9.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1)国家: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政府: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严格执法,严厉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
(3)企业: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4)个人: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的绿色生活方式
①积极宣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国家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②落实环保行动,不随意毁坏花草树木,不乱丢垃圾废物等,做到绿色出行、绿色消费。
③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青少年应该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20.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1)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2)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
1.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是什么?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新型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3)我国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困难,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3.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民族团结和繁荣?
(1)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2)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3)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4.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1)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2)坚决拥护并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3)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
(4)在日常生活中,要与少数民族的同学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等等。
5.怎样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要求)?
(1) 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 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3) 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6.为什要反对分裂?(反对分裂的原因)
(1)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2)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7.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要求?(怎样保持香港澳门的长期稳定繁荣?)
(1) 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2)健全中央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行使管治权的制度。
(3)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和进行分裂、颠覆、渗透、破坏活动。
(4)香港、澳门要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荣光。
8.为什么要解决台湾问题(反对台独)实现统一?
(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3)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9.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2)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3)两岸同胞要弘扬中华文化,实现心灵契合,增进对和平统一的认同。
(4)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夯实和平统一的基础。
(5)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0.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1)到建党一百年(202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本世纪中叶、21世纪中叶)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1.从 2020 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两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1)从 2020 年到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2.什么是中国梦?
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13.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
(1) 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14.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5.怎样实现中国梦?
(1)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2)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4)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16.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底气源自哪里?(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是什么?)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自信)
(2)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自信)
(3)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自信)
(4)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自信)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5)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17.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
(1)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
(2)对文化有底气。
(3)对发展有信心。
(4)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5)需要胸怀理想、求真务实、锲而不舍、讲求实干。
(6)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7)要彰显新时代中国人的自信品格,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成长。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若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
扫描识别
联系我们,在线下单
添加微信咨询详情,请扫码
进初中古诗文教师交流群,请扫码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