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爱国忧民
01《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这一句直抒胸臆,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人难免会有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句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出了我们的英雄气慨。
02《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深”字写出满目凄然之景。
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一是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二是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两种理解都可)
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意。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写出了诗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战火连续不断,诗人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也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不至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03《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借景(物)抒情(间接抒情),抒发了诗人想要继续为国家(民族)效力(或:对理想和信念执着追求)的思想感情。
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志?表明诗人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或:表明诗人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04《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上阕中塞下风景“异”在何处?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异”体现在:①秋天边塞的大雁飞向衡阳,且毫无逗留之意。实际上写塞下极寒,与家乡吴地大不相同。②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构成塞下特异的“边声”,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闭城门,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也是迥然不同的。
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渴望建立军功的感情以及词人对于朝廷的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感情?感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感情。(或“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意也可)
请简要分析“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此句形象地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了双鬓,久征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一简要分析。运用典故揭示了词人和将士们的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尚未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0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词人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词人想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0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第3段中的画线句在诗里有什么作用?
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的心境,为下文诗人写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的伟大胸襟蓄势。
怎样理解“长夜沾湿何由彻”这句话?诗人慨叹生活的困窘和无奈,只希望能早点天亮,反映了诗人眼前生活的艰难。
07《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表达了词人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我)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表达了词人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赏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委婉含蓄,以魏尚自比,表达了词人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得到朝廷的重新重用。
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叙事(描写),下阕重在抒情。
词人借“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表达自己报效国家、御敌建功的爱国情怀。
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倾城”。
08《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本诗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
“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示例: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尽忠报国)的决心。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磷开”一句中“压”和“开”字用得好,历来被人们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何处。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开”字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的情形,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阅读全诗,试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示例一:首联: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示例二:善于用典:颈联用荆轲《易水歌》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尾联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既与战争地点吻合,又称颂了天子对人才的重视和将士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第二部分:雄心壮志
0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以“观”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
请你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画面描述出来。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观沧海。
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辣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中的两个“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简要赏析画线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互文见义,是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这吞吐宇宙的大海,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表达了诗人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02《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人生顶峰、实现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请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简要赏析。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其中蕴含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的人生哲理。
“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
“钟“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诗人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割”字是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03《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指人生中的困难、挫折、障碍等。
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或: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
04《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后人称道,试简要分析。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的气概和乐观的精神。
诗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引用姜太公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诗中采用“垂钓碧溪”和“乘舟梦日”(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请对“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句作简要赏析。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世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若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
扫描识别
联系我们,在线下单
添加微信咨询详情,请扫码
进初中古诗文教师交流群,请扫码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