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
2.借助于“乃”“是”“为”等词构成。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1.主语省略。
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2.谓语省略。
例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3.宾语省略。
例如:上使(扶苏)外将兵。
——《陈涉世家》
4.介词省略。
例如:置(于)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
三、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1.用“为……所……”表示被动。
例如: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例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
3.用“于”表示被动。
例如: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说》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1.主谓倒装。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愚公移山》
2.宾语前置。
①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例如:何陋之有。(有何陋)
——《陋室铭》
②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例如:吾谁与归。(吾与谁归)
——《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例如: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盖简修狭桃核为之)
——《核舟记》
4.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例如:投以骨。(以骨投)
——《狼》
声明:本文转自北教学堂,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若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答题技巧 | 语文:议论文阅读题技巧点拨
考点梳理 | 语文:说明文阅读4大知识点总结
作文素材 | 语文:2022年安徽中考作文下水文
扫描识别关注我们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