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在考试中需要掌握的重难点主要为
1.把握说明对象;
2.筛选和概括说明的内容;
3.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4.理解说明的中心;
5.理解说明顺序和文章的结构层次;
6.掌握说明方法。
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1.说明文的类型
(1)事物说明文:对事物进行说明的文章,比如说明书,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2)事理说明文:是对一个科学道理或标语进行说明,标题有可能不是说明对象,需要关注首段内容和结尾内容,说明的道理也有可能是分段中每段都有的一句话。
2.说明文的语言
平实、准确、生动。
3.说明方法及作用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3)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4)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5)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7)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8)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总到分,从外到内,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整体到局部等。
(2)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由因到果,由果到因,由主到次,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等。
(3)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4)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5.说明对象
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结构常见的形式
“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
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如何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不可以。原词具有……的含义,所换词语的意思是……换了后意思发生改变,不符合实际或文意。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不能。该词表示程度修辞、数量估计不确定等,如果删去,原来……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或太绝对了,该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4)“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声明:本文转自初中英语人教版,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若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名著导读 | 语文:《海底两万里》梗概,来看看吧!
答题技巧 | 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非常实用!
考点梳理 | 语文:《骆驼祥子》重点故事人物分析!
扫描识别关注我们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