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上历史《第3单元单元测试卷》

中考历史经验交流,艺考

中考历史经验交流

2022-10-20 15:23:28 文/梁梓涵 图/曹书豪

关注

2022年秋季八九年级历史上册冲刺背诵秘笈(新修订)

2022年秋季九年级上册道法冲刺 背诵 秘笈(新修订)

2022年秋季八年级道法上册冲刺 背诵 秘 笈 (新修订)

2022-2023学年九上道法第一次月考试卷1

2022-2023学年九上道法第一次月考试卷2

2022-2023学年九上道法第一次月考试卷3

2022-2023学年九上道法第一次月考试卷4

2022-2023学年九上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1

2022-2023学年九上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2

2022-2023学年九上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3

2022-2023学年九上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4

九上道法原创精品课件:5.1延续文化血脉

九上道法原创精品课件:5.2凝聚价值追求

九上道法原创精品课件:6.1正视发展挑战

九上道法原创精品课件:6.2共筑生命家园

九上道法原创精品课件:7.1促进民族团结

八上道法原创精品课件:2.2合理利用网络

七上道法原创精品课件:2.1学习伴成长

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小红问妈妈:“谁是您心目中最崇拜的人?”妈妈说:“你猜猜吧,他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下列有关这个人物的事迹叙述正确的是( )

A.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B.提出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民生主义

C.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2.下列刊物中,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

中考历史

3.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这说明( )

A.同盟会成立后才出现革命风暴

B.同盟会成立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C.同盟会是在孙中山领导下成立的

D.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4.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远在海外并未直接参与。但我们称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这是因为革命火种早就被孙中山种下。以下属于孙中山播种的“火种”的是( )

A.领导二次革命 B.建立中华民国

C.提出三民主义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 “庚子(1900年)和辛丑(1901年)之交,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它意味着旧式的民族反抗和斗争难以改变中国的命运,民主革命的涛声已经隐约可闻。”下列选项中能够印证“民主革命的涛声”的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太平天国运动

6.有人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他所说的这个“句号”是指( )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建立了中华民国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7.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后畅销不衰。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书籍、报刊出现更名热潮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宣传共和的报刊大量创办

D.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8.“不把皇帝拉下马,历史就不能前进,目前的问题是:皇帝下了马,历史依旧徘徊不前。”“历史徘徊不前”体现在(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废除

B.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其实际意义在于( )

A.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实现了国民一律平等

C.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原则

D.结束了封建统治秩序

10.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展开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了下面四幅图片,由此确定的最恰当的研究主题是( )

中考历史

A.向西方学习的中国

B.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20世纪中国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11.《申报》在某一时期报道了一篇关于“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的新闻。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

A.晚清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D.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12.下列史实与袁世凯有关的是( )

①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②加强北洋军队的实力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恢复帝制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1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前六七年间,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问题是()

A.改良主义与暴力革命问题之争

B.责任内阁与总统权力之争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争

D.专制独裁与民主共和之争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的共同点的是()

A.都是武装斗争

B.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C.都由孙中山号召或领导

D.矛头都指向北洋政府

15.北洋军阀时期,老百姓门口的对联由“民国万岁,天下太平”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当时的中国政治腐败、社会黑暗。这与当时哪一政治局面密切相关()

A.贪官横行 B.割地赔款

C.徭役繁多 D.军阀混战

二、非选择题(16题15分,17题20分,18题20分,共55分)

16.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表格“显”事迹】

孙中山大事记(部分)

时间

史实

1894年

上书直隶总督、北洋大臣________,提出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

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

11月,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________,

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1)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将孙中山大事记中空白处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图书“现”思想】

中考历史

(2)图一、图二著作出现的共同背景是什么?(3分)它们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史实“析”结果】

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已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3)你认为“今民族、民权已达目的”的说法对吗?为什么?(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吴玉章

材料二 他不过是我国旧环境产生的一个超等的大政客。在他的任内,他借了一批大外债,用暗杀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敌宋教仁,扩充了北洋军队的实力,与日本订了民国四年的条约,最后听了一群小人的话,幻想称帝。等到他于民国五年六月六日死的时候,他没有做一件于国有益、于己有光的事情。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领导的打倒皇帝的斗争是什么。(2分)说出该斗争的性质以及孙中山在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上的地位。(6分)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2分)“民国四年”是公元纪年的哪一年?(3分)“条约”又指的是什么?(3分)

(3)材料二中的“他”理应被视为材料一中的后一种“疯子”,这进一步印证了孙中山领导的打倒皇帝的斗争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4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满清入关以来,待遇汉族不平等,人民积怨已深,迄乎近世,吴樾、徐锡麟、熊成基、汪兆铭、胡瑛等,皆牺牲一己,与满族为仇,以(因为)时机未至,事皆不成。铁路国有之政策定,人心愈愤激,武昌义旗一举,全国响应。清廷知战争久延,必启瓜分,遣使与民军议和。时孙文自海外归,被举为临时大总统,组织临时政府于南京。磋议两月,议定优待皇室条件,于是清帝逊位。孙文亦辞职,参议院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南北统一,遂为亚洲第一共和国。

——摘自1912年10月版《小学历史教科书》

(1)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来源于材料的在括号里画“√”,与材料无关的在括号里画“×”。(6分)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②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

③铁路国有政策的实行。( )

(2)据材料,叙述当时中国政局变动的历程。(6分,不得照抄材料)

(3)据材料,说明当时的编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存在什么缺陷。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法评价辛亥革命?请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8 分)

参考答案:

1.A 点拨:本题考查孙中山的相关史实。从“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可以看出妈妈所说的人物是孙中山。他于1905年在日本领导成立了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在南京上任。他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因此B、C、D的说法都不正确。

2.D3.B

4.C 点拨:领导二次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因此不符合题意,而“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5.C

6.A 点拨:依据材料,其强调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句号”,结合所学应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A正确。C、D说法错误,B不符合“句号”的含义。

7.B 点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题干中“《平民政治》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后畅销不衰”正是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社会生活中的反映。

8.D9.A10.B11.C12.A13.D14.D15.D

16.(1)李鸿章 兴中会

(2)《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它们使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

(3)不对。 因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只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不包括打倒帝国主义,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不平等条约;他的民权主义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他建立的共和国却空有民主共和国之名,而无民主共和国之实。

17.(1)辛亥革命。性质:辛亥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地位: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2)袁世凯。 1915年。 “二十一条”。

(3)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18.(1)①×②×③√

(2)历程: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南北议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清帝退位,袁世凯上台。

(3)缺陷:只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功绩,没有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局限。

方法: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方法)。

说明:辛亥革命的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的局限: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原创精品课件

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线索梳理+课堂默写笔记(限时赠送)

八上历史全册线索梳理+课堂默写笔记(限时赠送)

2023年中考历史专题二: 列强侵略与民族抗争

2023年中考历史开放性问答题模板

名校直通车:历史78上9下(微课+思维导图+真题)

中考热点冲刺必背:俄乌战争专题

中考历史这56个知识点,90%的初中生逢考必错!

以下获取完整版加微信182****3175(非赠品)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

获取完整版加微信182****3175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

2022年八下历史期末冲刺背诵秘笈

获取完整版加微信182****3175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

2022年七下历史期末冲刺背诵秘笈

获取完整版加微信182****3175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

中考历史

您若需要,请联系微信182****3175

立即发送,谢谢!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中考-中考自媒体-微信公众号-中考历史经验交流-部编版:八上历史《第3单元单元测试卷》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