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料
汇
总
2022年秋季八九年级历史上册冲刺背诵秘笈(新修订)
2022年秋季九年级上册道法冲刺 背诵 秘笈(新修订)
2022年秋季八年级道法上册冲刺 背诵 秘 笈 (新修订)
九上道法原创精品课件:2.1创新改变生活
九上道法原创精品课件:2.2创新永无止境
九上道法原创精品课件:3.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九上道法原创精品课件:3.2参与民主生活
九上道法原创精品课件:4.1夯实法治基础
九上道法原创精品课件:4.2凝聚法治共识
九上道法原创精品课件:5.1延续文化血脉
九上道法原创精品课件:5.2凝聚价值追求
八上道法原创精品课件:1.2在社会中成长
八上道法原创精品课件:2.1网络改变世界
七上道法原创精品课件:1.2少年有梦
七上道法原创精品课件:2.1学习伴成长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
三、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
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二)、 北京人
教师先介绍有关贾兰坡教授的故事和北京人头盖骨发现、失踪的经过,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入一个考古学知识即只有发现了头盖骨才能复员古代人类的面貌。这就是为什么元谋人的相貌不能够复员而北京人可以。引起学生兴趣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1、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
2、距今年代 约70万年至20万年。
3、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让学生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并试着说一说北京人的的体质特征。学生可能回答不全,教师补充。
4、生活情况:
⑴使用打制石器。
⑵已经使用天然火。会使用天然火之后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还用火照明,防寒、吓跑野兽。用火烧烤食物,吃到了熟食,缩短了消化的过程,减少了疾病,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北京人使用火,就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
⑶过着群居生活。让学生阅读北京人的群居生活的段落,讨论:北京人为什么过群居生活?北京人群居生活的情况怎样?学生结合课文和一些相关知识,应较容易地回答出答案。(北京人生活的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所以北京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几十个人在一起,依靠集体的力量打野兽,采集植物果实、根茎,过着群居生活。)(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果实,生活艰苦。)
通过北京人的生活情况的分析,使学生明白艰难险恶的自然环境逼迫类人猿为生存而斗争,制造简单粗糙的工具去获取食物,这个过程就是劳动。劳动促进了人的发展。如果不是环境险恶,类人猿不需劳动即能获得食物,人类也就不会出现了。所以说:劳动创造了人。
(三)、山顶洞人
投放“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山顶洞人的生活”图片,要求学生结合图片自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指出: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1.结合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指出,山顶洞人在体质特征方面有什么变化?(模样同现代人基本相同)
2.识“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图,说明山顶洞人在制造工具方面掌握了哪些先进技术?并举例说明(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例骨针)
3.在用火方面,山顶洞人获取火种的方法同北京人有什么不同?(会人工取火)
4.识“山顶洞人的生活”图,说明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怎样形成的?(按血缘关系结合的氏族)
学生阅读课文自由回答,然后师生共同订正归纳总结,填写图表。
【合作探究】
1、结合下列有关材料和图片,思考北京人为何要过群居生活?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
2、北京人已学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对北京人来说有什么作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什么意义?想像一下,北京人是怎么样取得天然火的?
大家的想象很丰富,既然我们知道了北京人已经会制造简单的工具,过着群居生活,会使用自然火。那么,我们再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明显的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同学们应该从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人工取火、社会组织等方面进行比较。
【小结提升】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依据板书图表提问、巩固强化。
远古人类 | 距今时间 | 体质形态 | 工具制造 | 生产活动 | 社会组织 |
元谋人 | |||||
北京人 | |||||
山顶洞人 |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培养自己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我们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早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
学生回答明确: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
那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你了解我国古代那些关于农耕的传说,谈一谈。
学生回答: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自主预习】
(一)河姆渡原始农耕
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
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
河姆渡原始农耕
1、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
2、时间:距今约7千年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 耒耜
4、农耕作物 :水稻
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
6、原始饲养业:家畜(猪)
7、原始手工业:陶器、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
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2、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 耒耜 、石刀、渔叉等
4、农耕作物 :粟
5、定居生活:半地穴式房子
6、原始饲养业:猪、狗
7、原始手工业:陶器、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学生讨论归纳了解以下知识
大汶口出现贫富分化,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合作探究】
1、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2、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3、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呢?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原始的农耕生活的相关内容,我们一起列表比较总结一下本文所学内容。
氏族名称 | 半坡原始居民 | 河姆渡原始居民 |
距今年代 | ||
地理位置 | ||
房屋类型 | ||
主要农作物 | ||
家畜种类 | ||
生产工具 | ||
烧制陶器 |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感知历史的形象思维能力;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激发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帝──“人文初祖”是全课的重点。
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是难点。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以江丙坤郁慕明清明祭拜黄帝陵冢的视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黄帝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清明节会有那么多人祭拜黄帝陵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3课,远古的传说
【自主预习】
1、读课文结合课件图片了解本文内容。
2、小组讨论华夏族的由来,人文初祖,禅让制等知识。
(一)炎黄战蚩尤
结合课文内容及课件图画归纳出华夏族,炎黄子孙名称的由来,知道涿鹿之战。明确黄帝所进行的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二)黄帝--人文初祖
结合课文内容及课件图画知道黄帝对于人类的贡献。明白他被人们称为人文初祖的原因。
(三)尧舜禹的“禅让”
了解什么是禅让以及禅让的本质,尧舜禹的事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及夏王朝的建立等有关知识。
【合作探究】
1、你对神话(即黄帝时期有关发明的各种神话传说)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
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为科学?
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什么时候算起?后世为什么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3、你还听过哪些有关炎帝、黄帝、和尧舜禹
的传说?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首领?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掌握西周分封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通过制作表格、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夏商西周的兴亡和西周的分封制。
三、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个朝代?下面你就学这些内容。
【自主预习】
结合课文学习以下内容
(一)夏朝
1、禹死后,谁继承了王位?这标志着什么?
2、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什么?它的统治中心在哪里?都城何处?
3、夏朝有哪些国家机构?实质是什么?
4、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国君?
(二)商朝
1、夏朝什么时候灭亡?被谁灭亡?
2、商汤是一个怎样的国君?他重用哪个大臣勤政,很快使商朝强大起来?
3、商朝又叫什么名称?“盘庚迁殷”的原因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
4、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国君?使用什么酷刑?
(三)西周
1、周国位于什么流域?国君是谁?任用什么人使国力强盛?
2、“牧野大战”发生在什么时候?对阵的双方是谁?结果是什么?
3、西周什么时候由谁建立?都城何处?
(四)分封制
1、分封制是哪个朝代实行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主要对象是谁?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封制的实行起到了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学生合作掌握课文内容
重要年代 | 重要事件 | 重要人物 |
约前2070年 | 夏朝建立 | 禹 |
约前1600年 | 汤灭夏,商朝建立 | 商王汤 |
约前1300年 | 盘庚迁殷 | 商王盘庚 |
前1046年 | 牧野之战,西周建立 | 周武王 |
前771年 | 西周灭亡 | 周幽王 |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青铜文明的概念
四、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老师(出示幻灯片──司母戊鼎)(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司母戊大方鼎的资料)
(先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最为著名。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这件《司母戊鼎》就是此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甲骨文: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自主预习】
快速浏览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完不成的作好标志。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在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和四羊方尊。
3、与商周同期,我国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出土了大量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等,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文化。
4、夏商周的陶瓷业也很发达,最早在朝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国家。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1、农业:后代成为“五谷”的农作物,时期已经齐备。农业上已知道、和。
2、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朝时都已经有了,还建有。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
1、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和阶级的矛盾。
2、最能体现奴隶生活悲惨的是奴隶主用奴隶做和活动。
【合作探究】
1、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你是怎么看的?
2、经过这节课的学习,青铜文明确实很灿烂,但是奴隶们的生活却是十分的悲惨,那么你觉得奴隶社会与原始社会相比,是进步呢还是倒退?
3、夏、商、西周青铜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工艺精。
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奴隶生活多悲惨,没有自由和权利。
生命不如牛与马,人祭人殉任屠杀。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观察分析争霸战争这种历史现象,比较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确立霸主地位的过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争霸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兴人是兴国的关键,做人做事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才能成功,培养他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听说过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没有?(学生看课件讲故事)。
师:周幽王导致了西周的灭亡。之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东迁,史称东周。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动荡的春秋时期。
【自主预习】
学生结合课文和学习春秋争霸,战国七雄的有关知识
一、春秋争霸
(一)、齐桓公称霸
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
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然后概括总结。
1、齐国东方,盛产鱼盐。出示春秋形式图,显示齐国的位置。
2、 任用管仲,改革内政。
3、“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尊王攘夷”的含义是什么?
过渡: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二)、晋楚争霸
1、这两国争霸的情况怎样?哪位同学能说说看?(培养学生概述历史事件,口头表达的能力)
2、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
3、为什么本处于劣势的晋军能取得胜利?
4、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今天有哪些历史启迪?
5、除了中原各国的争霸,还有哪些国家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侯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个诸侯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这说明了什么?(出示春秋战国形势图。此题有些难度,可对照地图,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二、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地理位置,说出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七雄中,哪些国家变化最大?谁能指图说说看?(如果学生能回答出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可不作讲解)
1、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引出军事家孙膑庞涓,学生了解桂陵、马陵之战。
2、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被打破的?长平之战中秦取胜的原因是?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握,但是一定要强调长平之战的作用,即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对抗秦军的进攻了。
【合作探究】
1、争霸战争带来哪些影响?
2、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有哪些?
3、请大家想一想,身处春秋战国一个环境中,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避免被消灭的厄运呢?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出示历史歌谣,小节本课。
春秋诸侯齐首霸,尊王攘夷管助他,晋楚争霸在中原,此时旧制如碎瓦。
战国七雄并立打,桂陵马陵留史话。长平战后秦无敌,横扫六合统天下。
原创精品课件
九上道法原创精品课件:1.1坚持改革开放
九上道法原创精品课件:1.2走向共同富裕
九上道法原创精品课件:2.1创新改变生活
九上道法原创精品课件:2.2创新永无止境
九上道法原创精品课件:3.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九上道法原创精品课件:3.2参与民主生活
九上道法原创精品课件:4.1夯实法治基础
八上道法原创精品课件:1.1我与社会
七上道法原创精品课件:1.1中学序曲
以下获取完整版加微信182****3175(非赠品)
获取完整版加微信182****3175
2022年八下历史期末冲刺背诵秘笈
获取完整版加微信182****31752022年七下历史期末冲刺背诵秘笈
获取完整版加微信182****3175您若需要,请联系微信182****3175
立即发送,谢谢!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