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每次写作文,都干巴巴的,不知道写什么?今天小唯唯整理了6月作文素材,记忆并运用这些素材到你的作文,也可以收藏或挑选喜欢的素材摘抄到笔记本上哦~
素材一
我以青春长报国
2012年我高中毕业,如愿考上了大学。翻过云南西部绵延的高黎贡山,我从腾冲的小山村坐了10个小时的大巴到达昆明,又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北京。站在人生新的起点上,我心潮澎湃,立志要在这个奋进的时代努力奔跑。
在大学学习期间,我被校园里的一张征兵海报深深吸引,激活了深埋在心底的从军报国梦想。我来到位于内蒙古大草原的营地,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刚来到部队的时候,我不太适应这里的生活,体能课目落后,成绩经常垫底。早上出操跑步,口鼻呼出的气息,没过几分钟便在口罩上结出了冰疙瘩。即便如此,我坚信“笨鸟先飞”,每天比别人早起一小时、加练一公里、多流一些汗。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体能方面取得巨大进步。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在大学读博期间,我选择乡村振兴和环境治理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我深深地感受到,走出大山,一路求学、参军、科研,是为了帮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从心怀强军梦的少年,到在祖国田野探索实践的研究生,我在与时代同行中收获了成长。赶上了好时代,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争取跑出好成绩。
选自2022.6.1人民日报
《我以青春长报国》
素材解读
人生无处不青山,史书万卷皆家国。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中国人民历来抱有家国情怀。溯古观今,爱国心与报国志辉映,责任感与使命感交织,指引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上下求索、自强不息。
角度一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而不是花拳绣腿,我们要在学习过程中,重思考、重实践,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果。在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承担起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汇聚起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杠杠
角度二
心系国家,矢志奋斗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是朝气蓬勃的一代,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我们更应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用矢志奋斗、勤奋苦学推动“中华巨轮”劈波斩棘、乘风破浪。
——@南村群童
角度三
强大自己,报效祖国
李四光、邓稼先、钱三强……老一辈留学生怀着“学习知识、报效祖国”的目的,远赴海外,埋头苦读,回国后为中国科技发展立下卓越功勋。我们要想挑起时代重任,就必须养成孜孜以求、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增强自己能报国、能担责的本领,提高学习信心、增添奋斗底气。
——@小橘子
素材二
有些路必须一个人走
一切都是发展变化的,刚才还潜龙勿用,过一会儿就可能飞龙在天,势的冲和与激荡,运的反转与颠覆,根本说不准。毕竟,谁也没有时光眼,能看穿前尘后事。最应该做的,不过是顺势而为。好的时候可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灰溜溜的时候也能就坡下驴,在小树底韬光养晦,坐着乘凉。所谓能屈能伸能荣能辱,即是大丈夫也。
万物生长,必然有一定的命数。由着性子来肯定是不行的,听任别人摆布最终也活不出自己。一帆风顺的人生是没有的,一个人在犯过的错误中,才能真正成长。
有些路,必须一个人走。有的人生,一辈子都是别人给设计好的。这样的人生可能花团锦簇,可能轻松易行,但这样的一辈子必然是有所欠缺的。而真正欠缺什么,以及其中的苦与痛,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别人所看到的,只是光环和荣耀。
于是,特别欣赏悬崖上一脚把自己的孩子蹬出去的老鹰。更多的动物,在孩子离开自己的那一刻起,就放手叫它们自己闯荡。至于走哪一条路,往什么方向去,根本不去管,从此再不顾及。相较于人,这是动物的高级。
一个人的成熟,就是最终要明白:你必须学会为所有的选择负责。
选自2022.6.8《思维与智慧》
《有些路必须一个人走》
素材解读
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修正的过程,而学会自我负责,意味着我们终于有能力去正视并接受人生的真相。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没有任何人有义务为你的幸福负责,除了你自己。
当我们不再完全依赖他人,不再推脱责任,不再放任情绪,我们才会变成真正的大人,扛起自己的命运,走好自己的路。
角度一
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在《世界青年说》的节目里,何炅曾经进行过一段关于成功与失败的演讲,他说:“人生没有什么是容易的,想要得到你就要学会付出,要付出还要坚持,如果你真的觉得很难,那你就放弃,如果你放弃了就不要抱怨。要么就和自己的平庸握手言和,要么,就让自己的努力配得上自己的梦想。”
任何事情,你想要成功,就要坚持付出,但如果因为困难而选择了放弃,也不要抱怨什么。
自己选择的路是好是坏,都要坚持走完,或者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当然,最重要的是在你做出选择之前,一定要谨慎,要经过冷静周全的思考,再做出决定,而不是三分钟热度,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然后又轻易放弃,再然后又对这样的结果不满意,开始抱怨生活不公。
在选择之前谨慎思考,选择之后努力坚持,不抱怨,有勇气承担,这才是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ζ昔年
角度二
扔掉借口,勇于担责
总是无意识地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可能是许多人都有的习惯。比如每当我们想要拖延或放弃一项计划时,就会不自觉地把忙碌挂在嘴边,好像有了这个理由,就可以回避掉很多问题,就不需要承担应有的责任。
心理学上有一种典型的消极心态,叫“鸵鸟心态”。鸵鸟在遇到危险时喜欢把头埋入沙堆里,以为自己眼睛看不见就是安全的。人喜欢找借口也一样,不过都是在自欺欺人。
所以,与其想方设法地推托,不如尝试正视现实、承认错误,找到问题所在,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它。
正如有人所说,脆弱给我们很多借口,但勇者却从不逃走。不愿意直面生活的人,换来的必然也是生活对他的轻视和放任。只有敢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才能成为生活的掌控者。
——@圈圈
角度三
为自己负责,找到人生的价值
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在人生路上,我们也要学会自己长大,自己坚强,要勇敢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坎坷和苦难,自己的人生,自己选择,也要自己面对。
并且,在一路成长的时候,也要逐渐认清自己,逐渐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
——@杠杠
素材三
讲好人民共享的文保故事
在讲好当代文物保护故事的主体上,需要人民性的价值体现让文物“火”起来。文物保护的成果应惠及人民群众,这不仅是从文保工作本身的职能出发,也是更好处理历史与当下、文物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必由之路。浙江杭州市及其下属的余杭区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补偿因文物保护而受到损失的个人和组织,并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和民生事业改善,增强遗产区原住民的获得感。在遗产区外,通过梦栖小镇、良渚文化村、美丽洲公园3个特色园区,让居民共享文化资源。以良渚博物院为核心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一直人气火爆,文化的种子在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中播撒传承。
在讲好当代文物保护故事的形式上,需要创新型的媒介赋能让文物“活”起来。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保护水平,利用媒介赋能推动文物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对讲好新时代文物保护故事十分重要。良渚古城遗址充分挖掘文物内涵,探索跨界融合,开拓“文物+旅游”“文物+文创”“文物+教育”等新业态。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开展“云展览”“慢直播”,提供考古流程体验,还将良渚文明植入热门的手游场景。通过呈现可视化、传播互动化、体验沉浸化、共享便捷化、消费多元化等优势,文化遗产得以永葆活力。
选自2022.6.13人民日报
《讲好人民共享的文保故事》
素材解读
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运用创新型媒介讲好当代文物保护故事能有效唤起文化记忆与精神力量,同时促进全球范围内人类文明的互鉴共进。站在历史新征程的起点上,讲好人民共享的文物保护故事能推动文物资源与媒介资源深度融合,使文物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务人民。
角度一
让中华文化历久弥新
《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与《如果国宝会说话》三部作品均以中国文物遗产为内容题材,在内容视角、节目形式与传播方式上均呈现出富有时代特征的创新,不仅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还在社会上兴起了一股“文物热”,成为文物类节目在新媒体时代媒介化实践的成功案例。这体现出,现代人正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发现历史、以创新的方式再次演绎历史、以弥新的态度继续传承历史。
——@你松开
角度二
担起文化传承的重担
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我们有义务好好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那些并未了解的文化,应丢弃戒备之心,尝试接纳和吸收其中的精华,将中国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子孙享受祖先留给他们的文化财富。
——@南方的宁波
角度三
跨界融合,关注文物内涵
近年来,伴随文化产业的不断创新发展,文创产品不再拘泥于杯子、笔记本、帆布袋等传统样式。博物馆、非遗项目等都在跨界融合中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拥抱新领域,以各具特色的文创产品讲述文化故事。我们能通过这些文创作品,了解文物内涵,让传统融入现代、让历史接续未来、让曾经活在当下。
——@一一一
素材四
高扬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主席指出,“要高扬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心境澄明,心力茁壮。”
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是基于信仰的一种人格底蕴和境界追求,具体表现为追求崇高理想并执着于把理想变为现实的行动。“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当一个人被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所驱动时,就能初心不改、善始善终,就能无惧风险、迎难而上,就能心无旁骛、不懈进取。家境殷实的夏明翰,本可以选择安稳的生活,但他心怀革命事业,甘愿四处奔波,即便献出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就义前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以表心志。从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历经波折也要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钱学森,到“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再到“要杀头就杀我”的改革闯将吴南生……一代代高扬理想主义精神气质的共产党人,以坚定信念、果敢担当、不屈拼搏,使我们党总能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
选自2022.6.28解放军报
《高扬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
素材解读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那些为别人献身的人,就是灵魂里有黄金的人。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就是灵魂里的黄金,能够使人在精神上成为一个富足的人。物质富足不是真正的富足,真正的富足是精神上的。
高扬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能够让人心甘情愿地为了远大理想,不计个人得失地牺牲奉献、始终乐此不疲地奋进。理想主义者具有高尚纯粹的灵魂,把为理想而奋斗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并能从中体会到深切的幸福感。
角度一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纵观古今,无数的伟人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道尔顿临终前还在实验室中记录数据,最后安息在了这个与他相伴一生的地方;诗人海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坚持用颤抖的手在本上写下刚想出的诗句;无产阶级革命伟大的导师马克思则是在自己的写字台前溘然长逝。伟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能够真正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锦良
角度二
达则兼济天下
我们首先要自力更生,维持自我生存及权益。其次,在力所能及的范畴内,为社会做点事情!年轻人有年轻人该做的事情,中年人有中年人要做的事业,老年人在身体容许的姿态下发挥余热,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人人献出一份力量,献出一点爱心,这个世界就能充满活力,充满阳光。
——@碗子
角度三
用理想支撑灵魂
保尔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要“为全人类解放而斗争”。他冒着枪林弹雨,迎着博雅尔的凛冽寒风,忍受着病魔的百般折磨仍坚持奋斗,没有一刻放弃斗争。若没有理想和信仰,就犹如肌体缺钙,患上精神的“软骨病”或“骨质疏松症”。我们在学习的战场上奋斗,勇敢地追逐梦想,挖掘自身的潜力,显示出自我独特的魅力和非凡的价值!
——@曼若
※来源:由万唯中考综合整理,转载请联系授权。
【字音字形】小程序基础题全,符合考情使用“同步组卷”暑期预习开学新课学习更轻松
每天做一道题,坚持下来也很酷哦~
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打卡,并尝试写出下面题目的答案。
今日题目
上期答案
每日一点|在B站学历史,趣味高效,一劳永逸!
答案:D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