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河山雨裹尘
数万万人齐下泪
一日间,双星落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
享年91岁
2021年5月22日13时02分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逝世
享年99岁
一直有人感叹
每一个成果的诞生都与您密不可分
每一册专业书中都篆刻有您的名字
一直有人赞叹
国士深耕,稻谷安黎元
大医勤朴,肝胆济苍生
一直有人哀叹
先生千古,一路走好!
///
仰望星空
有一颗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
名为“袁隆平星”
还有一颗编号为17606的小行星
名为“吴孟超星”
“请您放心
您这位‘90后’没有完成的
还有今天的‘90后’顶上”
这是青年与前辈的对话
也是后来者接力奋斗的誓言
更是我辈奋勇向前的志愿
袁隆平,“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杂交水稻之父”。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
都曾在教科书里见过这样一幅图片
满眼的稻谷
满眼稻谷的袁老
他曾经历种种坎坷
见过饥荒年代
也置身于流言中
“很多人对学农有想法
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学农”
“人就像种子,
要做一粒好种子”
他用一生
为这句话写下了注脚
无数次实验,无数次失败
无数个无眠的日夜
他依然没有放弃
1970年11月
在约两百平方米的野生稻田中
三株稻穗花药异常引起了团队的注意
袁隆平当即同意把它命名为“野败”
这是农学乃至人类的大发现
袁隆平对很多人讲过他的两个梦
一个是禾下乘凉梦
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他常说:
“我的梦想很简单。”
但他口中的简单梦想
是在为数以亿计的人们解决口粮和生计
国家曾分配给袁隆平一座“豪宅”
这所宅子被袁隆平改造成了工作区
新的梦想继续在这里孕育
“伟大出自平凡,
平凡造就伟大”
几十年如一日
他的生活看似质朴
实则熠熠生辉
中国青年报在送别袁老的文章中写道:
“泽被众生的研究成果,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使得袁隆平无愧于‘国士’之称。不论生前还是身后,他的名字,会永远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闪耀。”
以后,每一年的“稻花香里说丰年”,都是您啊......
致敬国之脊梁!
送别袁隆平院士!
吴孟超,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下方的图片是
这位“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右手
它握过许多奖杯
却有着最契合止血钳的形状
吴孟超
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
从医70余年
他先后完成16000多台手术
成功救治了近20000多名患者
直到退休前
他每周还至少要做3台手术
1956年,他参军入伍投身到
军医大学的创业实践
同年,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当时的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
他遇到了
改变他一生命运的恩师——裘法祖
他请教老师裘法祖
今后该往哪个方向努力
“我国的肝脏外科几乎是一片空白
你可以朝这个方向发展”
从此,吴孟超与肝脏外科结缘
他主刀完成了
中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
他翻译了
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
他制作了
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型标本
他创造了
中国肝脏外科的无数个“第一”。
他研究出符合中国人体质的
肝脏外科手术技术体系
使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
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
震惊国际医学界
1997年
吴孟超拿出个人积蓄30万元
和社会捐赠共500万元
成立“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技术基金”
2006年
他又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500万奖金
全部用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目前中国肝脏外科的中坚力量
80%都是吴孟超的学生
学生的学生
以及第3代、第4代学生
吴孟超曾说
“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
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
“我看重的不是创造奇迹
而是救治生命
医生要用自己的责任心
帮助一个个病人度过难关”
致敬医者仁心!
送别吴孟超院士!
∨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我辈铭记
自当发奋图强,砥砺前行
袁老、吴老,一路走好!
END
往期精选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学习贯彻会召开——贺星岳校长作专题报告
党史百年天天读·5月22日
青春榜样丨机电首届“十佳大学生”强势来袭!
小满 | 清和暑夏,小得盈满
习近平在浙江(十五):“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发挥人大的作用。
党史百年天天读·5月21日
——新闻宣传中心出品——
编辑 | 张 敏
责编 | 林焱芳
审核| 熊 峰
来源| 人民日报、新华社、知乎
央视新闻、中国青年报
听说
点了右下角的人都变好看了哦~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