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学院青年理论宣讲大赛圆满落幕,选手们以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围绕庆祝建党百年、决胜全面小康、打造“重要窗口”三大主题,结合身边的故事和自身经历,讲述着共产党人“忠诚于党、勇敢做事、担当作为”的动人故事,让党的好声音传播得更远、更广、更深入人心。
即日起,学院官微开展“青年理论微宣讲风采展”,集中展示微宣讲中的优秀作品,唱响主旋律,传承百年红色基因,向经典致敬。
无私的红烛 不朽的脊梁
讲课内容
大家好,我是财经学院的金树洲,今天我思政微课的题目是《无私的红烛 不朽的脊梁》。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 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这是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誓词,第一次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被深深震惊了,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胸襟,才能写出这样的波澜壮阔的语句呢?
她就是张桂梅。63岁,20多种疾病,扎根贫困山区教育一线40余年,12年把1804名贫困山区女孩带出大山、送进大学……张桂梅创造了很多值得称道的数字。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她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用爱心点亮贫寒学子人生之路,以教育斩断贫困代际传递。
接下来我就带领大家,一起聆听张桂梅的故事。
1974年,17岁的张桂梅来到云南,从那时起,她就把自己与这片红土地紧紧联系在一起,把美好人生奉献在党的教育事业上,用无私奉献精神和坚强毅力谱写出教育脱贫的红梅赞歌。
2001年,张桂梅接手了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一职,她利用寒暑假时间,挨个走访学生的家,渐渐地,那些由贫困造成的悲剧都赤裸裸地摆在了张桂梅眼前。重男轻女的思想格外严重,贫困家庭会贷款给男孩上学,女孩普遍都辍学在家干活,走访中,诸如此类的事件越来越多,于是,一个影响张桂梅一生,并且影响了华坪县近2000名女孩命运的决定,就彻底烙在了张桂梅心上,她要让大山的女孩都有学可以上,自此张桂梅义务反顾地走上了一条,创办免费女子高中的路,一条何其艰难又何其辛酸的办学之路。
创办女子学校,需要多少钱?这一道现实的考题降临到了张桂梅的面前。尽管艰难,但她还是钻了牛角尖,这一钻就是十多年,她一个人开始筹钱办学,因为个人力量有限,张桂梅努力了五年才筹集到了一万元,2007年,事情才发生转机。
很多贫困女孩就这样,被张桂梅从山区带到了华坪女高,但山区女孩基础差,要如何让她们考上大学,又一个难题降临到了张桂梅面前,巨大的压力和长时间的高负荷工作,让张桂梅的身体每况愈下,她患上了肺气肿,颅骨骨瘤等23种疾病。每天她只能靠吃药坚持工作,拒绝了住院治疗,她说要把自己的时间留给女孩们。可就在2018年4月的一个夜里,张桂梅病发失去了意识,随后被送往了县里医院抢救,通过一系列的抢救后,张桂梅终于苏醒了,可是当她醒来,第一句话却说:“能不能把我的丧葬费提前预支出来,我要看到钱用到了孩子们身上我才放心”。陪同的老师哽咽着说:“她总是这样,不管什么时候,心里最挂念的还是那些孩子们”第二天张桂梅不顾劝阻又回到了女高,在学生面前,她隐瞒起自己重病缠身的一面,她依然是那个严厉的女校长,只有张桂梅自己知道,她在与时间赛跑,在与病魔斗争。
华坪女高建校至今,已经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她改变了这一代女孩的命运,打破了禁锢在女孩身上的封建枷锁,她把自己的工资和社会各界的捐款,全部捐给了山区的女孩们,她拿命在践行让女孩受高等教育的权力,她说:“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还是少,只要她们后面走得比我好,比我幸福,这一切都值得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张桂梅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张桂梅把她的一生奉献给了大山,拯救了那些被封建思想禁锢的女孩们。
在我看来她是一盏无私的红烛,牺牲自己照亮了大山深处的道路,她是一段不朽的脊梁,挺直腰杆撑起了爱与希望的蓝天,命运的苦难没有让她失去希望和信心,相反她越挫越勇直面挑战。面对困难,她坚守初心,坚守使命,坚守一个共产党员的宗旨和觉悟。她用她的行动告诉了我们生命忠诚于党,信仰万丈光芒。
青年理论微宣讲①|俞亚芹: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青年理论微宣讲②|董国玺:以人民为中心, 我义无反顾,冲锋在前!青年理论微宣讲③|余音:一根银针的力量青年理论微宣讲④|陈志明:汲取中国力量 展现中国自信编辑:付万江初审:王梦凡
终审:徐 闯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