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No.35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今天,宁小职继续为大家带来“国史知识问答”。我们将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大家真正地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建立正确的历史观,担当起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首次举行会谈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双方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及两党交往事宜,广泛而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会谈中两党共同认识到坚持“九二共识”,促进两岸同胞的交流与往来,和平与发展是21世纪的潮流。会谈后,国共两党发布了《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
这次两党历史性会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共两党的领导人坐在一起,就发展两岸关系和两党交往的重大问题开诚布公地进行对话交流,是两党正视现实、开创未来的重要标志。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两岸同胞的福祉,基于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立场,共同致力于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谋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共两党交往的政治基础,也是两党的共同主张。这符合两岸同胞的期待,也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潮流。要向世界表明两岸的中国人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彼此的矛盾和问题,共同争取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前景,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这是近60年来国共两党主要领导人的首次会谈,对于恢复两党关系具有开创性意义,对于开通中国共产党与台湾其他党派的往来具有引领作用。
什么是载人航天精神?
2005年10月17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州六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试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又一骄人成就,是伟大祖国的荣耀。
2003年11月7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召开的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胡锦涛指出,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2005年11月26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神舟6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胡锦涛对载人航天精神作进一步阐述,载人航天精神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攀登、勇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载人航天是世界高新科技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起步晚、基础弱、技术门槛高的情况下启动,仅用20多年就敲开了建设空间站的大门。这不仅仅是航天技术快速发展的成果,更依赖于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这就是广大航天人在日夜以继日的“攀高峰”“啃骨头”过程中铸就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载人航天事业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历史性成就,不开这种精神力量的推动。
“学党史 明初心”栏目系列内容持续推送中
敬请期待!
编辑:朱依蓓
资料来源于网络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