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No.34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今天,宁小职继续为大家带来“国史知识问答”。我们将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大家真正地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建立正确的历史观,担当起历史使命。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其基本内涵和意义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进入21世纪后,我国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就要把中国的发展放在世界的大局中来思考,发挥比较优势,把握有利条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取得发展的主动权。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最新的发展理念,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特别是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引起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发展”的问题思考。
2003年4月,胡锦涛在广东考察时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完整提出了科学发展观,2004年2月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讨班上和3月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对科学发展观作了进一步阐述,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作了全面闸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奋斗的基础上,继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既坚持和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又根据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党的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作了精辟阐述和高度评价,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学党史 明初心”栏目系列内容持续推送中
敬请期待!
编辑:朱依蓓
资料来源于网络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