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根莹亮的蚕丝
到一匹柔美的丝绸
湖桑甲天下 湖丝遍天下
湖州自古以"丝绸之府"美誉闻名遐迩
落户我校的蚕丝绸文化基地
为打造湖州“重要窗口”示范样本
贡献力量和智慧
跟随视频一同看看
师院如何讲述
蚕桑文化的中国故事
△ 点击播放视频
以传统文化为依托
挖掘地方特色讲好中国故事
蚕丝绸文化起源于中国
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更是人类文明的明珠
与“丝绸之府”湖州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一起继续往下了解吧
“丝绸之府”湖州,是“两山”理念诞生地、美丽乡村发源地、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我校地处丝绸之府湖州,具备承担蚕丝绸文化及其相关民间艺术研究和传承的地缘优势,蚕丝绸文化氛围浓厚,传播基础良好。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认定结果,湖州师范学院蚕丝绸文化基地榜上有名。
蚕丝绸文化基地负责人、中国蚕业信息网创始人金佩华研究员是浙江大学蚕桑专业出身,长期从事蚕丝学的研究和教学,对于中国蚕丝绸文化感情颇深。
△“湖韵遗丝,桑绕七里”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暑期调研团
目前,我校已开设2门蚕丝绸文化通识教育课程,编写相关教材3部,聘请7名蚕丝绸文化研究专家和代表性传承人担任客座教授;建有2个校外基地,举办蚕丝绸学术讨论会4场,学校教师获批7项与蚕丝绸文化相关的省部级课题,出版相关研究专著8部,发表相关论文22篇;建有4个相关学生社团,开设“我爱蚕宝宝”微信公众号,面向社会尤其是中小学开展蚕丝绸文化普及活动。
△2017年“海上丝绸之路之国际研究所”揭牌成立仪式暨专家座谈会
△2017年跨越与对话:“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学术论坛
蚕桑丝织技艺是中国特有的“皇冠”,而刺绣则是“皇冠”上的“明珠”。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年事已高,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后继无力,相关资料的活化、传承工作已是迫在眉睫。
因此在刺绣方面,我校积极引进中国宫廷绣唯一传承人、辽绣传承人何晓霞等蚕桑丝绸文化代表性传承人,不仅能够推进区域的蚕丝绸文化,也会让全国刺绣文化的传承工作做得更出色。
打造湖州“重要窗口”
示范样本贡献力量和智慧
湖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金佩华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是中国的伟大发明,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我校的教育部“蚕丝绸文化”基地也应运而生,所以下一步我校蚕丝绸文化基地将以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和机制,推动蚕丝绸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从而使得我校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播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窗口。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院、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余连祥
我校将进一步擦亮教育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这张金名片。在学术层面,团结国内外蚕丝绸文化方面研究的专家,形成研究蚕丝绸文化的学术共同体,加强蚕丝绸文化的学术研究。同时,通过开设蚕丝绸文化公选课、打造第二课堂来丰富校园文化,再将丰富的校园文化输出到太湖流域,丰富太湖流域的蚕丝绸文化。
△师院教师对蚕丝绸文化相关内容进行的部分研究成果
湖州师范学院教授 毛云岗
能够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蚕丝绸文化基地的建设,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通过参与这个项目,我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传承悠久灿烂的中华民族蚕丝绸文化领域方面的知识,更好地向我们的学生以及全社会普及蚕丝绸文化。
五千年漫漫历史长河
蚕桑丝织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
蚕丝绸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起点和标志
更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我校将依托丝绸之府的地域优势
通过蚕丝绸文化的整理保护
探寻蚕桑文化之美
及深厚的人文精神底蕴
继续推进蚕丝绸文化
交流传播传承创新!
编辑 | 陈苗佳
文字 | 陈苗佳
审核 | 龚思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