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47件抗疫物资流转,
42240分钟的公益传递,
24项国际、省级、校级荣誉奖项,
30场演出……
每个人的大学生活都是一首歌,一首满载回忆、真挚美好的青春之歌。在音乐教育学院学生鲍雨露的青春之歌里,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是她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旋律”;丰富的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是陪伴她稳步行进的“节奏”;而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始终优异的学习成绩和逐年累积的荣誉表彰等等,都是这首歌里的“和声”,不断点缀着、充盈着她的校园生活和人生履历。
唱响青春旋律,做抗疫“热风”
鲍雨露是个开朗爱笑的姑娘,出生在浙江天台的她,身上有着“山哈人”特有的淳朴和热情。从艺考时踏入浙音校园,鲍雨露就被一抹橙黄色深深吸引,独自赶考的她得到了青年志愿者暖心的帮助。2017年夏天,她如愿成为浙音学子,也正式加入了志愿者行列。3年来,她热衷于志愿服务工作,服务时长达700余小时,获校“十佳志愿者”称号。
新冠疫情爆发之初,鲍雨露在第一时间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网络和通讯渠道,建立了一个连结“物资—医院—爱心人士”的交流互通平台——“浙武抗毒联盟”,通过联系国内外医院、厂商,四处寻找防护物资,送往疫情严重、医疗物资匮乏的地区。由于事情繁杂,特别是跟国外厂商联系,还面临时差,因此,她经常忙到凌晨。虽然疲惫,她却并不在意:“和抗疫前线舍身忘死的勇士相比,这根本就不算什么。”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0多位志愿者和1000多位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浙武抗毒联盟”共募捐到178597元善款,购买了4241件防护服、500个护目镜、400个防护面罩、1.2万个口罩和1万双手套,帮助了包括武汉中西结合医院、武汉协和医院、萧山中医院、南昌第九医院等近30家医院,以及众多乡镇、街道。
这一善举被腾讯新闻、纵相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
把握青春节奏,树工作标杆
在鲍雨露的青春之歌中,始终洋溢着积极向上、持续奋进的基调。她说:“当自己准确地踩在拍点上,就会觉得浑身都充满力量。”
入校以后,鲍雨露积极参与院系团学工作,恪尽职守,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疫情期间,她带领支部全体团员青年,率先在支部范围内开展“战疫——停课不停学,隔离不隔爱”线上主题团日活动,获得了热烈反响。她还在全系发起倡议,组织16个本科班级团支部开展线上“战疫”主题团日活动,团员青年们发挥各自所长,用原创文艺作品或演奏演唱励志歌曲的形式,录制音视频送给一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和患者,用音乐传递希望和温情。2019年12月,她带领支部全体团员青年参加浙江省高校团支部风采大赛,从全省千余团支部中脱颖而出,获得“十佳团支部提名奖”。
三年来,她还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从河南兰考、江西井冈山到淳安文昌镇,都能看到鲍雨露的身影。她连续两年获评校级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她参与的“音之娇子,溯梦井冈”实践团获得由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颁发的“2018年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季专项行动优秀实践团队”荣誉。
建构青春和声,谱奋进华章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3年来,鲍雨露连续3年在班级排名第一,最高绩点达到4.35分,每年都获得校级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并多次被评为校三好学生。
作为一名音乐师范生,她一直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而不断努力。由她自编自导并担纲主演的课本剧《松花江上》,凭借动人的剧情和表演引人潸然泪下。作品获得学院课程思政优秀成果奖,并被“中国教育在线”“钱江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此外,她积极参与到音教系品牌活动“赏乐新声”和年度教学汇报的台前幕后,这些经历,都让她切身感受到运用音乐语言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如何用音乐表达爱国之情?这是始终心怀祖国的鲍雨露不断思索的。她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的祖国》——2019年音教系教学汇报演出”上担任主唱,演唱《春风亲吻我的祖国》,用歌声传递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浙江发展的欣喜。除此之外,多才多艺的她曾获2020年国际声乐公开赛民声组一等奖、校级朗诵演讲类比赛一个一等奖和两个二等奖、拍摄音乐会精彩瞬间和校园美景成片近万张、所在的两个创业项目(“音宫格”和“Music Plus”)均获得国家立项……
当志愿服务主旋律配以学生工作的节奏,缀以学习、比赛、演出等的各色和声,鲍雨露的青春之歌唱出了自己的风格和色彩,也唱进了广大师生的心里。
这个平凡的女孩乘风破浪,
所到之处,温暖遍生。
来源| 学工部、音乐教育学院
编辑| 汤亚琪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