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又想起“李焕英”

中国美术学院,艺考

中国美术学院

2021-3-29 17:27:17 文/阎泽天 图/高远航

关注

在今年春节档的众多电影中,《你好,李焕英》以一骑绝尘的姿态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黑马,截至发稿,该影片已跻身全球电影票房前100名,累计票房突破53亿,取得了中国影史票房第二名的好成绩,导演贾玲也凭借该片成为了中国影史票房最高的女导演。

一部成功的电影是导演、演员以及无数幕后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本期专访邀请到了参与电影《你好,李焕英》幕后分镜设计的分镜师张一鸣、郑逸俊,两位来自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的校友,与他们一起来聊一聊电影背后的分镜设计,以及这部电影更多的幕后故事,看看他们如何将视觉美学融入平淡质朴的感人故事之中。

中国美术学院

《你好,李焕英》宣传海报

中国美术学院

张一鸣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分镜师。曾参与众多广告、电影动画分镜制作,电影方面曾主要参与:《烽火芳菲》《京城81号Ⅱ 》《战狼Ⅱ》《三国杀幻 》《你好,李焕英》等诸多作品。

中国美术学院

郑逸俊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新人分镜师。曾参与众多广告分镜制作,电影方面曾主要参与《你好,李焕英》。

中国美术学院

01

提问

这次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下进入《你好,李焕英》剧组的?贾玲导演是我们熟知的“相当有料”的喜剧演员,各种节目都是“搞笑担当”,在这样一个剧组工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是不是常会欢声笑语?

张一鸣:

2019年夏天大概7月底,也是因为做广告分镜结缘,田春鹏导演把我推荐给《你好,李焕英》的副导演顾海平老师。我给监制陈正道老师试画了一场戏后,就正式在北京开始前期的分镜工作。

贾玲姐作为导演在开会时很有想法,很有把控力。每个剧本台词细节都烂熟于心,同时非常谦虚低调、可爱幽默,会很真诚地与每位工作人员沟通。欢声笑语是有的,但不是经常。因为整个团队都很认真,创作工作的氛围总体还是比较紧张严肃的。

中国美术学院

《你好,李焕英》筹备组导演组办公室

——张一鸣提供

郑逸俊:

那时候张一鸣有事要离组,需要分镜师来完成剩下的部分,我就抱着试试的心态找了他,等了几天后收到了进组的通知。我进组那天正好是电影开机的第一天,所以我的创作体验可能和在前期创作分镜有点不一样。

我那时候经常会去现场,其实拍摄的时候大家还是挺严肃的,毕竟拍电影要把百**的注意力投入进去,剧组的人很好相处,基本熟了后就能发现每个人都是搞笑的能手。

02

提问

对于电影本身,两位的感受是怎样?可以谈谈你们的观后感。

张一鸣:

真情实感有时大于一切创作技巧,贾玲导演的整体把控力也让我惊叹。

中国美术学院

《你好,李焕英》宣传海报

郑逸俊:

我是大年初一的晚上去看的电影,对于影片剧情的起承转合我其实非常熟悉,但对于电影的最终效果我心里没什么底,心想着放平心态去看就行了。

结果是出乎我意料的,因为电影最后呈现的效果比我预期的要好很多,喜剧能让人看到哭其实挺困难,处理的不好就会让影片的前后产生巨大的割裂感,给人一种强行煽情的感觉,这一点贾玲导演做的非常好,她对母亲的感情非常真挚,而且她明白用什么样的切入点让观众也能体会到这种情感。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你好,李焕英》剧照

03

提问

两位主要负责的镜头都有哪些?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场戏?

张一鸣:

我负责了开头序场以及车祸后贾晓玲医院穿越回1981年、排球训练、割麦子、工场文艺汇演的前半部分以及最后李焕英视角穿越回1981年的分镜。

【序场】幕后分镜设计(部分)

——张一鸣绘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印象最深的是片中贾晓玲以及年老李焕英的两次穿越。

【贾晓铃医院穿越回1981】幕后分镜设计(部分)

——张一鸣绘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割麦子】幕后分镜设计(部分)

——张一鸣绘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郑逸俊:

我主要负责了排球比赛,有沈光林的重场戏以及最后贾晓玲的一大段回忆蒙太奇,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排球比赛的戏。

中国美术学院

《你好,李焕英》剧照

【正式排球比赛】幕后分镜设计(部分)

——郑逸俊绘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排球比赛是影片中唯一的动作戏,导演对那场戏的要求很高,基本上有将近一个月我是跟着动作指导交流和制作排球比赛的分镜,动作指导试拍拍了三版,我分镜也跟着改了三版,在大的方向决定后就是扣细节,因为从剧情上来说主角队最后是要大比分落后对方队伍,每队人在一次得分中都做了什么动作,都得设计的清清楚楚,因此在好几个得分点上,分镜前前后后改了好几个版本。

在画这场戏分镜的时候,我自己的创作空间比较少,因为我不懂排球的战术,动作指导比我更加清楚这场戏的动作和镜头的设计,创作过程一般是动作指导在描述每个镜头,我在旁边快速记下,这场分镜的要求是简洁清晰,并以最快的速度出图。拍摄当天就按分镜进行摄制,因此剧组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动作戏拍摄。

04

提问

在创作过程中,两位与导演、美术都是如何配合的呢?其中的过程可以分享一下吗?有遇到哪些棘手的问题和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张一鸣:

美术指导赵海老师的团队很早就出了很多重场戏气氛图,以及主要场景的方位图,方便我理解和设计调度。加之我进筹备组之前,导演团队已经去襄阳选过一次景,所以大致的拍摄场景照片资料是有的,这些资料对我创作分镜都有很大的帮助。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你好,李焕英》堪景照

——张一鸣提供

因为我没有怎么接触过排球,所以一开始在画打排球这场戏的时候,我对人物和镜头的调度把握不是很准确。后来我和副导演老师们找了很多关于排球运动的视频找找感觉,还用乐高摆了小人代替走位。

贾玲导演对戏剧张力的把控、人物动作状态的理解是非常到位的,她在看过排球训练这场戏的分镜之后,觉得设计的排球动作太帅太专业了,不太像业余工厂职工打排球能呈现出的状态,这些精准的建议对我启发很大。

【夜场排球】幕后分镜设计(部分)

——张一鸣绘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郑逸俊:

因为我是开机后才进组的,所以很多美术置景都已经完成了,人物的服装造型也全都定了,和前期筹备的分镜工作不同,我可以不用去空想环境是怎样的,很多镜头的设计可以依据实景来设计,这让我的工作轻松了许多。

比较麻烦的是导演和摄影指导都在现场拍戏,我没什么机会能和他们交流,刚开始是我自己在后方绘制分镜,后来摄影指导刘寅老师就派了他的A机摄影师和我一起设计分镜,减少了我和摄影之间的沟通成本。

【穿越进电视机】幕后分镜设计(部分)

——郑逸俊绘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贾玲导演重点给我讲解了最后结局时蒙太奇部分的戏,因为那几场戏非常重要,本来导演希望通过各种不同的转场将不同回忆的片段无缝连接在一起,为了让这些转场看起来更自然,我费了不少劲,不过在成片里,大部分的画面还是采用了正常的剪辑。其实可以理解,减少不必要的炫技镜头反而有利于情感的表达。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你好,李焕英》剧照

05

提问

影片流露的亲情直击观众内心,“包袱”直戳笑穴。如何将这种情感感染到观众,在分镜设计时,两位是如何考虑的?

张一鸣:

影片真挚动人的情感更主要是通过表演的魅力直接感染观众。分镜在影视制作环节更多只是视听语言上的图像参考,影片最终的呈现主要依靠摄影、美术、剪辑等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帮助导演将想象中的画面变成影像。

因此,电影分镜设计中的视听创作部分在最终成片上发挥的作用,或者说意见的采纳程度是略逊于动画分镜设计的。

所以,很难说在分镜阶段就可以完全将情感传递出来感染到观众。我们尽可能画得生动形象,机位巧妙,努力让幕前幕后的工作人员在心中有更直观的画面或者概念,方便他们在分镜画稿的基础上进行更好的再创作。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你好,李焕英》剧照

郑逸俊:

电影的情感能感染到观众,演员的表演很重要,镜头设计更像是用潜在的节奏去引导观众和电影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我需要做的就是想象当时演员的动作和表演,思考如何通过镜头设计来放大电影想传达的情感。

【车站送别】幕后分镜设计(部分)

——郑逸俊绘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06

提问

作为分镜师,如何学习和锻炼分镜技能,两位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与创作心得吗?

张一鸣:

我会多看漫画,学习画面处理技巧,多去默画人物、默写透视、理解体块组合。金政基前辈的线上课程对我的帮助很大,马荣成先生的漫画作品也一直是我的指明灯。在我看来,他对于整体画面的处理是绝对的大师级,是我需要不断学习的。

除了“画”这种基本造型绘画能力,还要有设计视听语言的能力,也就是如何拍,怎么拍,用什么画面去表达。所以分镜师可以尝试去做导演、做摄影指导,先适当把画画放一放,多积累拍摄制作的经验。

现如今有条件的电影前期制作,比静态分镜动态分镜更前进一步的Previz电影动态预演,已经在渐渐取代分镜师一笔笔去画的传统分镜。所以技术永远在革新,我们只有保持着灵动、鲜活的创造力,不停止感受和思考,才不会被电影工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所打败。

譬如在这次与贾玲导演的合作中,她的真情和真诚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艺术作品最打动人的,永远是真真切切的感情。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你好,李焕英》剧照

郑逸俊:

大的方面估计很多人都明白,我讲个小的心得,很多国外分镜师会在自己的个人网站上分享所做项目的故事板,一般他们的个人网站以自己名字命名,在imdb上电影的职员表就可以找到每部电影的分镜师名字,通过观看其他优秀的分镜师的作品其实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分镜水平。

在技术上可以不用拘泥于2D的绘画,现在,个人用Blender都可以快速制作2D和3D结合的动态分镜了,也许3D辅助会成为今后的一种趋势。

中国美术学院

07

提问

近期或者未来有什么计划吗?有没有想挑战的类型或是目标?

张一鸣:

想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有可能还是以传统的画画方式,也像贾玲姐一样,让自己最珍视的情感成为打动人心的作品。

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我希望我爱的他们也会像贾玲姐的妈妈李焕英一样,复活在我的作品里,我的画里,与观众们相识。

至于项目,想挑战对于分镜的视听设计更加依赖的项目,譬如CG电影和动画电影。

郑逸俊:

沿着分镜师这条路走下去,其实我很喜欢看欧洲漫画,我现在在工作空隙有开始画自己的图像小说。


来源|wuhu动画人空间

编 辑|方舟刘雪霏

审 核|徐 元

出品: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中国美术学院新闻中心

CAA融媒体工作室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浙江本科院校-中国美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中国美术学院-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又想起“李焕英”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