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一电影,一句一镜头”
诗词是一种风景
更是古代文人情感生活
和君子人格的纪录片
本期胡瑗大讲堂
一起跟随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王兆鹏
摇着电影的慢镜头
与中国文人进行一场“心灵对话”
他是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
《宋代文学研究年鉴》主编
也是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特聘教授
上海大学特聘教授、马来亚大学客座教授
他曾两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
《文学遗产》《文艺研究》四大著名期刊
发表学术论文35篇
在其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他出版独著、主编、评注
学术著作100余部
为我国古代文学研究事业
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本周王兆鹏教授做客胡瑗大讲堂
一同来重温回顾一下吧
重温中国古代优秀
文人的君子风范
志在家国天下的君子:范仲淹
“湖州自古便是人文渊薮、崇文重教,更是吸引了胡瑗等众多名流。《宋史》中明确记载胡瑗重视品德教育,在范仲淹等人的支持与倡导下兴办太学,并确定其为国家层面的教育管理制度。因此,我认为湖州是中国大学管理制度的发祥地。
与湖州颇有渊源的范仲淹是一位志在家国天下的君子。康定元年,北宋于三川口之战中战败,范仲淹临危请命,任延州解其围。功成之后,他却屡辞加官晋级。庆历四年,范仲淹在朝请辞参知政事,赴边防。这些都恰好体现其不求利禄功名,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考虑个人苦乐得失的理想人格与家国天下的大爱。
若再结合范仲淹的诗文,则更能加深对其君子人格的理解。例如《渔家傲·秋思》这首苍凉悲壮的边塞词,充分展现了他圣人般伟大的胸怀,在纷乱的战争里仍悲悯天下苍生的高尚情怀。‘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此乃真将军之叹,无不体现着范仲淹关心天下国家和士卒安危,忧国忧民的君子人格和风范。”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君子:苏轼
“苏轼任湖州知州之际,反对王安石变法。他为民请命,坚持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这便是苏轼的君子人格:独立不惧。这种人格思想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展现。例如《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一词中,苏轼运用‘缺月’、‘疏桐’等意象,描绘了夜晚荒凉凄清的环境,表达其内心深处的遗憾和孤独。然而尾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则体现出他在政治上不随波逐流,有着独立的思考,始终坚持自己信念的君子风范。
苏轼最为宝贵的品格是乐观旷达,他最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和诗意,以此来感悟人生,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面对人生困惑的解答方法。因此,苏词给人以处世的智慧,令人洒脱超然。而苏词中我最为欣赏的是《定风波》。
其中‘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尤为潇洒,我认为此乃苏轼的人生箴言。自然界的风雨要坦然面对,人生同样如此。‘也无风雨也无晴’说明其内心坦然,看淡人生的风云变化。当对逆境有了精神准备,再大的挫折、困难便能乐观坦然地应对。正如他所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便是这般周而复始,顺境与逆境轮番而来,这也是苏轼‘譬如当初’的心理公式。
君子风范对“君子之风”
养成的启示
“古代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因此,不仅要学习诗词艺术,还要从中汲取古人的人生智慧和处世之道。
中国古代优秀文人的君子风范有五个突出特点:
君子之‘忠’——强烈的家国情怀;
君子之‘仁’——强烈的奉献精神;
君子之‘义’——强烈的社会使命;
君子之‘勇’——‘勇者不惧’的精神;
君子之‘信’——‘信者无敌’的情怀。
△ 学生现场提问王兆鹏教授
范仲淹笔下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其‘先忧后乐’的思想基础,更是他对仁人君子的理解和期待。如此担当,固然可敬可学。然而,我更希望当代大学生能记住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有阳光,也会有风雨。顺境时不得意张狂,失意时不丧失理想信念。学会面对和化解逆境,始终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尤其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有着多元的价值观。在座的湖师青年更应学会独立思考,学习君子风范,做一个正直的人。”
**专访福利大放送
听完讲座后
大家是否仍意犹未尽呢
接下来就到了
官微君**专访王兆鹏教授的时间啦
一起去听听他还分享了什么吧!
Q
您一直致力于研究词学文化,在讲座中也提及“一诗一电影,一句一镜头”,能否谈谈古典诗词的审美层次与欣赏方法?
王兆鹏教授:首先,古典诗词讲究音律且字分平仄。平声悠长平缓,仄声短促高昂。而吟唱的方式,有助于把握诗词特有的节奏与音乐美感。其次,要通过语言符号去理解句法词意。词之句法极多,皆各尽其妙。再者,欣赏诗词要具备想象力。诗词的情感不是陈述,而是呈现。诗人在表达情致的时候,往往将主观情感融含在具体的场景里。因此,不仅要理解诗词之意,更应想象和还原诗人之情境。
Q
在当下文学日益边缘化的语境中,如何使传统诗词文化焕发更多的活力与色彩?尤其是对于青年一代,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传统文化?
王兆鹏教授:数字人文在当下文学研究和实践中有着重大影响和作用。可以运用大数据开展空间分析、研究意象流变,实现可视化呈现,从而将现代技术与文化传承结合。而青年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要义,就是汲取其中的精华,修身达人,为自己奠定一生发展的基调。
Q
您认为古典诗词在当代教育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呢?
王兆鹏教授:古典诗词首先可以融入当代审美教育,进而融入到情感和伦理道德教育。诗词是一种风景,不仅充满着君子风范,更是寄托着生活的情感,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诗词对人的感染力,不在于说教而在于自身情感的体验和感悟。这种沉浸其中所带来的感悟,远比任何外在形式更具力量。
Q
本次讲座中您与我们共话中国文人的君子风范,我校也积极推进“君子之风”建设,对于湖师学子您有什么更多的期待和寄语呢?
王兆鹏教授:希望所有的湖师学子能常诵读经典诗词,多加感受古典文学的韵味,体悟古代优秀文人的奉献精神以及家国情怀,做一个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有为青年。
听众感悟分享
人文学院 赵崇裕
中国文人的君子风范,从屈原开始传承到陶渊明、李白、杜甫,再经范仲淹、苏轼、辛弃疾的发展,如今传承到以王兆鹏先生为代表的学界泰斗身上。勤勉学习、继承这薪火,便是吾辈青年文人的责任。因此,我和朋友王湘阳合填了一首词敬赠王先生,以表达感激之情。
江城子·敬赠王兆鹏先生
谁怜皓月系云端,落孤帆,冷千山。
高处清风,弦为知音弹。
北地二安别晓雾,行万里,到江南。
大鹏今至太湖滩,自心欢,欲追攀。
书剑相随,前路尽茫然。
求索生涯仍有半,甘困苦,历词川。
人文学院张鑫宇
王教授从一首首经典词作中解读了与湖州深切相关的优秀文人的君子人格和风范,当我随着王教授的演讲联系起诗人所处的年代和境遇时,更有一种与诗人同体之感。听完讲座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古典诗词原来凝结着诗人的生活态度、为人目标。诗词中的思想之美,我在这次讲座后才算是真正触及。
在本期胡瑗大讲堂中
我们一同回到千百年前
体会中国文人的情感
感受他们的君子人格和风范
你是否对诗词文化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古典文学中的美景真情与人生智慧
还有更多奥秘等你去探索...
编辑 | 陈苗佳
文字 | 陈苗佳 陶晓虹 黄昕愉 楼晓欢 唐锐
摄影 | 李智鹏 曹诗卿 汪银
审核 | 龚思 曾梦淳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