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起藏在心间的旧语
唱出一段新的故事
把岁岁年年的歌声诉与初春
把少年的歌写成诗行
梦想曾短暂停留
少年的心声却不止
今天的【湖师身边人】
请倾听十佳歌手
“师院吴青峰”戴本洋与音乐的故事
美术生的音乐梦
是星辰大海
认真画画,认真玩音乐。
戴本洋是艺术学院2018级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他总认为在每次作画的时候,音乐常会带来最佳灵感。
在他看来,“音乐和美术的共通之处,便在于两者都需要我们处于一种绝对安静的状态,都会让人的心沉下来。”
“音乐对我来说是悲伤时的调和剂、快乐时的补充剂。”
没有系统的学过音乐,戴本洋对于音乐的坚守,更多是靠自己的热爱和一往无前的冲劲。
戴本洋出生在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中,从小趴在窗台上听姐姐们弹钢琴唱歌,让他的心底也时常泛起动人的涟漪。
大学虽选择了设计专业,但他常常能在课程和绘画实践之余,尽最大可能地让他的音乐兴趣也能在平淡的日子里熠熠发光。到琴房练琴,在寝室里弹弹吉他,走在路上也戴着耳机听歌或者跟着哼唱,迎着每日的朝霞和星光,徜徉音乐海洋。
“唱歌没有太多的技巧,就是需要经常练习。”
真正喜欢一件事情时,不是把它归进自己的to do list,得每天督促自己完成,而是自然而然地想去做这件事情,并享受这个过程。音乐对戴本洋来说,便是自然且无法缺少的存在。
十佳歌手:
踏“声”而至 “音”为热爱
灯光与舞台,如鲸向海,如鸟归林。
为了不给大学生活留下遗憾,大三的戴本洋报名了十佳歌手大赛,“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十佳歌手比赛,想在毕业之前试一试,给自己心底的梦想一个机会。”
从初赛的《同花顺》到复赛的《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戴本洋怀揣着热血和梦想,一路过关斩将,来到了决赛舞台,“其实我在初赛和复赛中成绩都不属于高分段,很担心无缘后续的比赛,最终知道进入决赛的消息后很激动,所以特别珍惜这次机会,也格外投入比赛的准备。”
戴本洋(左四)十佳复赛舞台
这是戴本洋第一次参加大型校园比赛,站在舞台上,面对台下观众座无虚席,紧张是再平常不过,“但当开始唱歌,我的世界仿佛只有音乐,那一刻会忘却紧张,会不由自主地带动观众的情绪。”
站在舞台中央的聚光灯下,戴本洋唱出了他藏在心底的渴望,和对音乐的执着。
上帝往往眷顾有准备的人。全身心的投入,沉浸式的表演,他用简单而又纯挚的独特嗓音,诉说着心底的那份热忱,让现场观众陶醉其中。
光影交错,歌声回荡,戴本洋紧握麦克风,接过了属于他的掌声和荣誉。
戴本洋(中间)与好友合照
这次的参赛经历,不仅让他收获了十佳歌手的称号,锻炼了自己的胆量,也从此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和王思超同学在十佳比赛相识,一见如故,后来我们还一起参加了校外的一些比赛,比如‘新生请指教’和‘中国好声音’海选,就是一起奔跑在自己的热爱里的感觉。”
“这是一段很珍贵的体验,我收获颇丰,最重要的是,它坚定了我对音乐的信心和热爱。”
“师院吴青峰”:
音乐少年不应被定义!
无定义,是音乐最本实的定义。
在十佳歌手复赛时,戴本洋曾唱过《当我们一起走过》,温柔深情的嗓音,邻家大男孩的容颜,让他一下子就走入了观众的心底。自此,“师院吴青峰”的标签深入人心,如同微风拂面,翩翩少年。
身边的朋友都建议,如果选择翻唱经典《小情歌》作为决赛曲目,或许会斩获更好的名次。可戴本洋偏偏是一个不愿意被“贴标签”的人,“过度的标签化、定义化,有悖于我‘为自己而唱’的初衷。”
戴本洋十佳决赛演唱《幸福额度》
于是,在正式比赛前两个小时,这个勇于去标签化的音乐少年,将决赛曲目更换成了《幸福额度》。他说,这才是自己真正想唱的歌,唱得尽兴、唱得开心远比胜负更重要。
不断尝试,不局限于一种风格,也是他选择薛之谦的《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作为决赛二轮曲目的原因。“想给观众演绎不一样的歌曲,展示不一样的戴本洋。”
对戴本洋来说,唱歌没有固定的定义,他喜欢尝试不同的风格,安静的、欢快的、摇滚的...,“未来会有更多的挑战,但不变的,是对音乐的寻找和奔赴!”
正如李宇春的《再不疯狂就老了》里所唱那般,青春就应该在理想与热爱中扬帆远航。在音乐道路上一往无前,是戴本洋的青春诠释。
“希望师院的同学们在人生的每个阶段能够勇敢地挑战自我,尝试新的东西,能为自己疯狂一把,别让自己的青春留下遗憾!”
不问得失,但问初心
不被束缚,勇敢尝试
这是戴本洋对音乐的态度
十佳歌手荣誉、“师院吴青峰”标签
仅仅是他在音乐之路上的一抹色彩
戴本洋与音乐的故事
未完待续……
编辑 | 沈瑶洵
文字 | 曾梦淳、沈瑶洵、杨雨荷、叶欣玙
审核 | 龚思、曾梦淳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