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即就业,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浙江传媒学院,艺考

浙江传媒学院

2020-7-15 19:07:34 文/罗妍婷 图/吴雨彤

关注

浙江传媒学院

两年读研时光很短

短到转眼间就各奔东西

两年浙传岁月很长

长到熟悉每个春夏秋冬

经历 收获 成长

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

毕业季 收获季

浙传研究生

奋斗不止 脚步不停

他们留下许多就业tips

送给追梦路上的学子

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

01

18播音与主持研1班 刘剑松

签约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台

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

时刻保持一颗学习的心

“来浙传,感觉太棒了!”国家级特色专业、学养深厚的老师、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让刘剑松在浙传的两年时光充实而又精彩。

两年里,刘剑松采访了多个播音艺术家,从老艺术家那里汲取养分。跟随陈醇老师从事口述史研究工作,参加了很多学术论坛。连续两年获得学业奖学金,参加各类活动,并担任校研究生会办公室主任,协助老师处理各项行政事务。这些经历对他而言都是巨大的财富,也让他对自己、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浙江传媒学院

刘剑松与刘力军教授合影留念

学习成绩优异、实践成果丰富的他,在研一的暑期,就被学校推荐到上海广播电视台实习,师从上海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管理委员会主任方舟老师。在实习期间,担任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播,完成长三角之声文化节目《听江南》的采访与实况播出,独立承担东方广播中心新闻频道《生态松江》的选题策划、稿件采写、完成节目上单及各大新媒体的推送等。

谈及如何做到学习与实践齐头并进,他说,合理安排时间,提前做好规划,时刻保持一颗学习的心。

浙江传媒学院

毕业之际,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刘剑松积极投入求职准备当中。通过前期的招聘信息搜集,到面试准备,刘剑松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认真“备考”,最终顺利通过广东广播电视台的面试,求职成功。他说:“现在回头看,其实每一步都是在上台阶。我很感谢浙传,让我有了全新的视角和一次次的尝试,造就了现在的自己。”

回想在浙传的时光,他感恩母校提供的平台和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他特别想告诉学弟学妹:“要始终保持一颗学习的心,向师长学习,向生活学习,向社会学习,不断尝试、勇敢追求,在一次次体验中收获成长!”

02

18新媒体传播研1班 朱姗姗

签约单位: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

感激浙传,感激努力坚持的自己

收到腾讯总部offer的那一刻,朱姗姗略感意外,但回顾在浙传的点点滴滴,这似乎也都在情理之中。

朱姗姗是校研究生会主席,读研期间,除了和其他同学一样刻苦学习、写论文、实习实践,还要做好研究生会的工作,与小伙伴们一起讨论策划,组织活动,参加在杭高校研究生会之间的交流。这些经历开阔了她的眼界,也锻炼了她的沟通、组织和协调能力,而读研期间跟导师方兴东教授做互联网口述史重大课题研究的经历,则锻炼了她的学术思维,使她对互联网传播领域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也使她的专业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未来的职业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浙江传媒学院

研二第一学期,她进入了网易实习,虽然每天往返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通勤接近四小时,但她十分珍惜这次实习的机会,学以致用,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机会偏爱每一个努力且有准备的人,正是校内外的每一次学习、实践,给朱姗姗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并让她顺利入职腾讯。

浙江传媒学院

回首过去,她说:“浙传给了我很多机会,我的能力在浙传得到提升,视野在浙传得以开阔,梦想也在浙传起航,感激浙传,也感激努力和坚持的自己。”

关于就业,朱姗姗想对学弟学妹们说,保持适当的焦虑可能是前进的动力,但也不要有太大压力,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并为之充分准备,一定会达成自己的目标。

03

18广播电视新闻研1班 王一婷

签约单位:360(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

浙传给我最大的财富是传媒思维

今年六月,王一婷第二次在浙传毕业了。本科就读于浙传传播学专业的她,在浙传一呆就是六年。

她说,除了收获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外,浙传给她最大的财富就是传媒思维。六年的时间,浸润在这样一所艺术院校,让她深刻理解作为一名媒体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什么样的技艺可以成为未来求职的核心竞争力。

浙江传媒学院

由于对传媒的热爱,王一婷在校期间不断加强对专业的学习,多次获得校奖学金,积极参加校内外实践,曾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特别节目组、浙江电视台、大庆日报新闻中心等单位实习,也曾担任学校《学法导报》的责编。丰富的学习、实践经历,不仅提升她的专业能力,也为就业打下了扎实的实战经验。

浙江传媒学院

王一婷的读研时光忙碌又充实,研二第一学期,她顺利申请到了美国密苏里大学交换生资格。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她的专业知识和英语听说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也让她更加明确了未来的规划。

在求职方面,她留给学弟学妹们三个建议,“首先,要加强知识积累,大型互联网公司一般都会有“行测”,要提前准备;其次,要准备一份丰富且有针对性的简历,面试环节一定要自信大方;第三,在保证高质量学习的同时,多参加实习、实践,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04

18新闻与媒体管理研1班 张丹

签约单位: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

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两年的浙传研究生生涯对于张丹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在浙传,有令人尊敬且和蔼的师长,有友爱且优秀的同学,也有充满艺术气息的校园,这些对于张丹来说都是新奇、充实的体验。

两年的时间里,图书馆、教室留下了她刻苦学习的身影。她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结识了许多朋友,因为有了更多的学习、工作伙伴,张丹对于“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有了不断提升自我,奋发向上的动力。

中新社一直以来都是张丹很向往的单位。当初考研的时候,她就已经做好了“一毕业,就就业”的规划。读研期间,她在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积极投简历,为自己争取实习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研一的暑期,张丹获得了中新社浙江分社的实习机会,承担新闻采写、编辑、策划等工作任务。记者是个苦差事,但每次采访,她都不怕苦不怕累,力求全面地与采访对象沟通,不断提升自己的采写能力。在实习期间,她发表了11篇新闻稿件及多组摄影照片。

浙江传媒学院

对于顺利就业,张丹说,最重要的还是要珍惜校园时光,认真学好专业知识,这是基础;在实践中,理论结合实际,坚持总结反思。正是这样认真的学习态度,她学会了思考的方法、各种调研工具的使用,专业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努力终有回报,最终,她如愿以偿的进入了中新社浙江分社,成为一名记者。

回顾在浙传的两年,张丹说,感谢浙传,感谢老师,感谢与之并肩奋斗的同学们。

05

18新媒体传播研1班 张瑨琪

签约单位: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

多重准备 增加就业砝码

对于张瑨琪来说,浙传的两年读研时光虽短,却收获满满,无论从专业水平、学历,还是眼界、见识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浙传的学习、艺术、文化氛围深深感染着她,让她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汲取养分,收获成长。读研期间,张瑨琪刻苦学习,图书馆、教室、寝室成为她的三点一线,两次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获得2020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成果一等奖;潜心学术,参与的项目“记忆分声区”获得新苗人才计划立项;积极实践,曾在腾讯大浙网、山西晚报长治站实习。

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

为了拓宽知识领域,张瑨琪在加强专业领域学习的同时,还跨专业自学技能。毕业时,她获得浙江传媒学院“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同时,还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语文教师资格证。技多不压身,这些跨领域的资格证书,给就业增加了砝码,也为求职拓宽了道路。

浙江传媒学院

张瑨琪说,求职就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知识的积累到求职笔试、面试再到入职工作,在这过程中逐渐明确自己的兴趣领域和就业方向是很重要的,坚定目标的同时也要做好多重准备。她希望学弟学妹们不畏尝试,明确目标,在一年之后那个阳光四溢的六月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浙江传媒学院

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

继续奔跑吧!

浙传人!

编者按: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又到一年毕业就业季,为了帮助毕业生们“好就业”和“就好业”,官微特开辟“就业创业专栏”,邀请各行各业优秀校友、应届毕业生们分享自己就业创业路上的故事,为你传经送宝,助你实现梦想!

——浙江传媒学院官微出品——

支持|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

编辑| 程嘉乐

责编|赵立英

责审 | 潘红霞

终审 | 陈永斌

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浙江本科院校-浙江传媒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浙江传媒学院-毕业即就业,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